发起菩提心的“了因”到底是咋回事


在《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

……

“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这个经里面,善生居士佛陀请问,说这个六师外道讲的因果是错乱的,佛陀才能够正确的宣讲因果,佛陀说过这个“因”有两种,一个是“生因”,一个是“了因”。那么佛陀最初说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来说的话,它是因为生因呢,还是因为了因呢?

然后呢,佛陀回答了这个问题,中间省略号的部分,佛陀先解释了各种“因”,我们就不仔细看了。省略号后面的内容是佛陀正式的回答,佛陀说,一切众生能够发菩提心,有的是因为生因,有的是因为了因,有的是因为生因和了因的结合。而且你们要知道啊,那个能够发起菩提心的生因,就是大悲心。因为有了对于众生的大慈悲心,就能够发起菩提心,所以说悲心是菩提心的生因。

这段话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先梳理一下几个概念:

一、菩提心

第一个是菩提心,这个我们都知道,所谓的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菩提心就是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就是要成佛的心。如果从具体内容来说呢,分为两块,一是上求佛道,就是发愿要成佛;二是下化众生,就是要利他,度化一切众生。

二、大悲心

第二个是大悲心,那么这个大悲心呢,主要是强调对于众生的慈悲。跟菩提心的“下化众生”这个方面,比较契合。

三、生因

第三个概念是生因,所谓“生因”就是能够让某个东西生起的原因,比如种子能够生出芽来,最后长成大树,那么种子就是大树的生因。这个大家都是比较清楚的。

四、了因

第四个概念叫了因,这个了是明了、了别、认识的意思,就是说有些东西是本来就在那里的,但是你不对它进行认识进行了别的话,它就显现不出来。

太虚大师在《优婆塞戒经讲录》中对于生因和了因有这样的一段解释:“发即是发见或发生。发见,在科学上亦谓发明。不过发生是生因,发见是了因。……生因,即能产果者。了因,即明了因;如屋内电灯之光一照,则室内各物皆现,室内各物并非灯光所生,不过因光发现而已。”

太虚大师的解释,说的还是很明白的。那么这里的经文之中,要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善生有个疑问,众生发菩提心,是因为生因而发呢,还是因为了因而发呢?

佛陀说,有人是因为生因,菩提心的生因就是大悲心。就是说,有的人之所以能够发起菩提心啊,是因为感觉到众生太苦了,因为要慈悲救度众生,所以就能发起菩提心。这个发起菩提心的情况,主要是从“下化众生”的角度发起的,对不对?

有的人呢,发菩提心是因为了因,为什么说是了因呢?我们说过菩提心就是追求觉悟之心,这个对于真理和实相的追求,其实是一切众生本自具有的本性,也就是我们说的“佛性”或者“觉性”。经中常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是被无明烦恼障碍住了不能了知。那么,有的众生,因为学佛了,开始了知自己本具的追求觉悟之心了,所以发起了菩提心,这就是因为“了因”而发的菩提心。这个发起菩提心的情况,主要是从“上求佛道”的角度发起的了,对不对?

佛陀还说,那么有的众生呢,既因为“生因”,又因为“了因”,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有,结合在一起了,真正生起了菩提心。这样发起菩提心的情况,其实就更为殊胜了,因为这样的发心是从“悲”和“智”两个方面都具备了。

因为关于发起菩提心的“了因”到底是咋回事,经文里面没有具体的解释,有人聊起这个话题,就拉拉杂杂的解释一下这段话,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的更清楚一些,更希望大家都能真正的发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逆境见修行一、难行莫胜忍,功德非常大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修行比忍辱更难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难度一样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积无边的功德。很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