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女人"是五漏之体,是因为歧视女性吗?


在佛教界,不管是在汉地、藏地还是其他地方,我们在教团里面仍然看到了我们觉得是男尊女卑的现象。没错,确实有。净土经典里也讲极乐世界没有女人、黄金铺地等等。我们可以这么想,因为佛陀是给这个世界的人讲,他在借用他们的语言观念来引导,因为这个世界的人最喜欢黄金。其实在极乐世界有没有黄金,不重要。他只是用这个世间的人能接受的概念来描述那个世界的奇妙、美好,所以它是一个表达符号。

即使在《药师经》里,有很多话还有更深的密意,我们不能一般地以社会学的观念去看——固然这一层面也要看到,但是佛经里经常有很深的密意。比如说男人和女人这样的表达只是一种符号,其定义是依世俗人的认识来体现的。依我们众生的分别心所建立的女性、男性的概念,内涵大概是下面所说的这几种情况:男性就是象征力量的、阳刚的、主动的、进取的、独立的、理性的,女性是象征阴柔的、被动的、安于现状的、具有依赖性的、感性的。这个定义也是来自于世俗社会,就是我们众生的相。

《金刚心总持论》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说:“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也许2500多年前的女人具有这五漏之体,自己的终身大事要由父母之命来定,而今昔,恐怕不认同的大有人在。在当今社会,小女子已脱下围裙穿上了职业装,女人无论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还是家庭地位都已大大地提高。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婚后自己当家做主;在家儿女也听自己的话,可为是人主了;自己有经济收入大到可置房产,小到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亦可为物主了吧;历史上的武则天可为最有代表性的女圣主,细细数来又有多少女省长、又市长、女县长......算不算一方圣主。人们时不时地听到“阴盛阳衰”的感叹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这里讲的漏关键在漏什么,怎么又不能做主,世尊连续用了五个“漏”和五个“主”来说女子之身,其实举出实例来看非常清楚。作为女人由于生理的各种原因,几乎每个月都要来的,这也是不由自主的事情。还有就是一旦被唤起对欲望的渴求,就不由她自主,所以说一漏不能为身主就体现在这里。一漏百漏,后边的四漏自然也有漏的根源。既然都漏了,当然也做不了主的。

总感觉现代的小女子对性有认知,有心得,敬重而不畏惧,喜欢而不戏弄,宽容而不放纵。小女子懂得理智待性,性便知恩图报,也善待小女子,灵指轻点,让她们变成极其可爱的性感小女子。仰人鼻息、依附于人的生存状态与现代小女子无缘。现代小女子的头发也长,但见识却不短;头发短,见识仍不短。她独立,自由,能给自己作主。但不是惟我独尊,只有自己说了才算数。她不想当武则天,也不想当奴性十足的小家媳妇。小女子不喜欢做工作狂,也不愿当追风狂,更不愿意做麻将狂和减肥狂。由此看来小女子可为身主。

小女子的家庭不论是一人世界、二人世界、多人世界,大都是和谐世界。她的家里有喜怒哀乐唱成的歌,也有锅碗瓢勺奏出的乐曲,这便是人间最动听的交响乐。想起那个“安”字,宝盖代表家,家里有了女人男人做事业才会安心;把家里交给女人打理就平安;把老人孩子交给女人就有安全感;家里有了女人的关爱一切才显得那么平和安静。对了,安静--安静也是一种“声音”,这是一种恬淡、自然、温馨的“声音”。是小女人韧与柔的结合,善与美的凝结,爱与细腻的统一。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女人是家里的主人。

小女子也善用情而且还多情。如果你遇上小女子上前请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小女子只会白你一眼,不肯为你解释。可她的眼神、姿态、眉间、发梢只言片语,都会让你感觉经意不经意地透露着什么,让人着迷。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夜晚,小女子的身上总有一种东西发暖发光,这种暖光,佛祖和众生,古人和今人都称之为慈悲之爱。她爱的人,爱她的人,也会因此而发光发暖。因为小女子有爱的普照,所以她可为人主。

小女子也爱钱,也爱高档名牌商品,这种的欲望并没有因为她是小女子而有所退化和遮拦。但,小女子不会失去理智地去追求名车洋房、更不会去在意一枚钻戒、一个品牌包、一张什么富贵会员证。小女子不是物质俗人,她在看到物质的同时,还看到了一些更深更远东西。小女子有自己有经济来源,她对职业的选择越来越通达,工作已不仅仅是为了挣几个零花钱,她知道不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女爱财,同样地是取之有道。用自己的心血正钱,购买自己的家产,小女子可为物主。

小女子因才华而生自信,因自信而生气质,因气质而生美丽。换言之,美丽,有才华,气质出众是绝大多数出色女人的共同特征。这里的美丽,并不单指容貌上的漂亮,它有深邃的内涵。历史上只有一个女子武则天可称为圣主。她有胆有智有魄有胸怀。现代的女子身为一方领导的也数不胜数,她同样具备了令人心悦诚服,也会莫名其妙地臣服于前,认可她具有伟大的力量和天生的威权,小女子可为圣主。

细细想想,其实无论大丈夫还是小女子都要做得自己的“心”主。佛曰:心是身之主,身为心所用。心猿意马不好驾驭,真正做得自己“心”主的人,就没有性别,他就是强人。”

然对历史上的事实和现代社会的情势而论,男子中亦有五漏之体,女子中岂无七宝之身,所以此等评论固非绝对不易,是取应病投药的精神而发策励的,决不可管豹之见,认此作佛教妇女观之全部也,佛教的妇女观,佛教的妇女观大略可分作三种:

一、女人不能成佛观是说女人罪恶深重不能成佛如《瞿昙弥经》的末后一段说。……这便是女人五障说的根源。

二、转生男子成佛观说罪恶深重的女人,若要成佛,需累世修行,待至罪恶消灭时就能转生男子,到此才得成佛。如《大宝积经》中〈见实会龙女授记品〉与同〈净信童女会〉等,皆其适例。

三、女人成佛观说女人于今世就能得解脱,未必要多次易世转身才得成佛,完全是男女平等的主张,《妙慧童女经》与《无垢施经》就是代表这个思想的。此经所属部类此经写坚固女为利益一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与舍利佛问答,本来无分男女的真谛,显大神通,受诸菩萨称赞,竟受佛证明他同男子一样成佛无疑。所以此经宗旨与前述女人成佛观,同为大乘教中最进步的女性观。

不是说女众罪大,而是说女众的烦恼相对于男众来说更多的意思,一般来说,女众会比较在乎自己的容貌形体,而且比较感性,容易陷入某种情感而难以自拔。在社会上,虽然我们现在号称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但实际上呢,女众受到的轻视、歧视还是比男众多,遇到的障碍也比男众多一点。更不要说一个成年女众,每月都有一次生理反应。这些都是障碍一个女众认真修行的各种恶缘。所以佛陀在一些经典里会说女众难以修行的原因。

佛陀要平等普渡九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连地狱、饿鬼、畜生道的这些众生都要救度,怎么会不救度在人道的女众呢?

在佛经中常常提到的女色,其实应该理解为“男女欲望”比较合适,因为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听众大部分都是男众比丘或者优婆塞,所以佛陀用“女色”这个词,假设一个法会上都是女众比丘尼或者优婆夷参见的话,佛陀就会用“男色”这个词来说男女欲望这桩事情,这里哪有半点歧视女性的意思呢?

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正遍知”者,确实没有男尊女卑的想法。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平等。在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一点上,连人和动物都是平等的。在人里面,品行优良的人和杀人的魔王都是平等的。

总之,由上可见,佛教不仅不歧视女性,更是对女性有着完全平等的关怀与慈悲,所以,请各位网友跟随小编一起,为天下女性祈福回向感恩她们的辛劳与付出,赞叹她们的功德智慧祈愿我佛慈悲,护佑她们远离烦恼、身心健康,解脱生死、早证菩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