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佛教经论《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师地论》谓初发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萨之行列。《发菩提心经论》说:“依思惟诸佛、观身过患,慈憋众生、求最胜果四缘修观而发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于《华严经》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要的当务之急!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先解释一下: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经文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埵”应当解释为:“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也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真学佛法的标志;是凡夫菩萨的标志;是成佛的根本原因。其体广大,其德无边。一切学人当速发无上菩提心!

引用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以表发心之重要、发心之急迫: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很多学人,自念身为罪孽凡夫,未受三皈五戒,何敢以发菩提心而称“菩萨”?

末学此文,意在令一切见闻者知道发菩提心的急迫与重要;一切读者,若愿意学佛,即使一时一处一念之间能持一戒,也应当在阅读本文之后的下一秒立即发心。或者自己挑一个时间,于静室之中,无论有无佛像供奉,皆可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本弟子某某,于今日起,尽未来皈依佛法僧;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得佛菩萨护持,尽未来不失不忘今日之愿。”如是三称,贵在至诚。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会才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末学就是这样发心的,“尽未来”三字一出口,不觉涕泪皆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