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师:慈悲分三种境界


从教法上来讲,慈悲也分三种境界。通常我们叫做众生缘慈悲,就是我们生一些怜悯之心,恻隐之心。从心地上,缘到看到受苦的有情众生,不忍称说,不忍直视的时候,生起的这种悲心。这种悲心,如果说发挥得好一点,那就是看一切众生好像自己的眷属一样,大家都是人,都是一条命,那么生起救人于危难之际的这种悲心。一般这个悲心,没有断烦恼的行者,都能够生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带有一种情执,人之常情的这种慈悲情怀。可是现阶段来讲,我们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不错了。实际上,我们现在有时候佛门来讲,我们的善法修得是不够的。我常说,空法还好修,善法很难圆满。这个是指的众生缘慈悲。

还有一种,就是已经修到得果的圣人,他这个叫法缘慈悲。就是我们一般的话,从情见上来讲,从人的感情上来讲,觉得他受苦受难,但是我们并不能够转到他后面的这个因果驱动总后台,来看他到底是怎么出现的这个状况。圣人就不然,你比如说修到阿罗汉果的话,他根据自己了知诸法的因缘,前因后果,因缘果报,他在这样的一种见解中,生起的这种慈悲,就是说知道众生苦是怎么来的,那肯定是由于这个恶因所感的,那他从前生后世三世的善恶因果中,让众生远离苦因,不遭苦果,他是立足于佛法为度生的因缘,所以叫法缘慈。

但是一般世间不一定能够接受得到这地步哟。因为到这个时候,有时候他是从三世来看的,从福也罢寿也罢,一切的运行中,他看的深度跟我们凡夫的眼已经不一样。你看有一种情状,比如说,他身体不太舒服,或者最近有一点点这个,甚至乃至严重一点住院了,我们人之常情的话,肯定要提一点东西去看他,或者给他一个经济上的一个表示,那说明我们的礼也走到了,这才说满了人情世故。可是如果你要换作佛法的角度来讲,有时候也许生病正是他业障现前的时候,或者他福报已经不够支撑着相续这个常态,那么突然间会转到身体很差,或者遭遇很苦。这个时候,如果你还进一步地再给他一些物资呀,或者帮助,有可能,我们只是从某种层面来讲,有可能他更加的撑不住,就会更加的麻烦。

但是世人呢肯定这个时候一般就接受不了,好像说你不伸出这个支援之手,只有圣人能看得到,他为什么现前遭这个果报,由于过去所欠的什么,或者是所造的恶业,果报现前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如果再继续给他,我们说的一些资源也罢,或者说一些礼貌也罢,很可能就是让他的福报继续一损,那就会落入到一个更加的状态。但是人的凡夫眼中,基本上就涉及不到这个层面,他要从法的角度作为度生的因缘,叫做法缘慈。

那么这法缘慈,我们已经很难企及了,但是真正讲到的大慈悲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同体的慈悲。这种慈悲的法来讲,虽然它是最究竟圆满的,严格地说的话,只有证得这个正道,也就是中道实相的佛菩萨,才能够独具的,具足这种能量。他是体现在法界众生怨亲平等的同体感上,他是以种种的方便去救拔众生的苦难。他又没有距离感,好像都对自己一样,也没有亲疏,甚至不留情面,同时他还甚至没有一个实在的苦和乐的这种自性可得。但是也要告诉诸位,这个法确实是真实功德法,诸佛菩萨都是从凡夫上的道,而最后行的这个法,它是有可操作性的,就从我们人的本位慢慢做起。

所以我们有时候就是觉得说,这样的这种大道理,三种慈悲,好像我们连第一种都很难发出来,那么就一点一点地增进积累。你看现在有时候有的初机的学人来皈依,问到说皈依了以后怎么办?我说先要从善良做起。修法就修两个,一个是善良,一个是放下。你善良到了一定的地步,把它调得非常稳,很究竟的时候,自然就会放下,这个正道就会自然现前。没有这么做过的,发心,或者真正入这个法的,你得用心去入,用心去入,它是有可操作性的。

但是在娑婆世界,在这种极其自私谄曲的众生心里面,结的一个共业的这样的一种法场里边,你要行这个同体平等的大慈悲,压力有多大,障碍有多深。这是我们要听净土法门要必须明确的。而且往往就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壮志未酬,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里边,真的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都占全了。人家一般说天时地利人和,在我们这儿,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都占全了。在极乐法界的话,于净法上人家见这个正道,那么诸上善人就是行的大慈悲,都是天然随顺的正道大慈悲。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逆境见修行一、难行莫胜忍,功德非常大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修行比忍辱更难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难度一样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积无边的功德。很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

关于宏海法师

宏海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宏海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宏海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宏海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