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


我每次讲呼吸的时候都讲到,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有呼吸才有生命,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有这三寸气还存在,人才能发挥各种各样的作用;一旦三寸气消谁是主呢?万事皆休。身体的一切活动,气息起到决定的作用。能呼吸,能说话,血液能够循环,消化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能行走,能动作,这无不是一口气在起作用,无不是一口气产生的动力。

这一口气从哪里来呢?这口气是由风大所成。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地为人体的骨骼、肌肉、毛发、爪齿,水为人体的津液、唾沫、血液;火为热量;风为动力。由热量而产生能量,那就是风。风在体内表现的形式,就是这一口气。人体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气越足,能量越大。所谓力气,有气就有力,无气就没有力。我们常说,没有力的人气力不足,实际上这是讲两件事。气不足,所以力也不足。

在修道的过程中,如何调整、调节这口气呢?佛教禅定书上就是讲的调呼吸。息是微细的气。息是绵绵不断,若存若亡。人在一天当中,以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共有21600次息。21600次,拿24小时一除,就知道一个小时有多少次息。这个数字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根据修行者实践的结果。

保持呼吸的畅通,既对身体有重要作用,更对修行有重要作用。怎么样使气息畅通呢?止观书上告诉我们,也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用心思去做。

从物质方面讲,就是要调节饮食。打坐的人吃得过饱,肯定坐不住,呼吸也畅通不了。之所以坐不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是否畅通和情绪是否稳定。

肚满腹胀,气息不均,所以坐下来一定很辛苦,憋得慌。当然肚子饿了也不适宜打坐。因为腹内虚悬,气息不够,同样会使坐禅者产生厌烦的心理。调节饮食的诀窍是不饥不饱。特别是刚吃完饭不要马上就打坐,一定要让饮食有一个消化过程,最好是饭后一个小时再打坐。

还有就是对于那些腐烂变质的食物和刺激性太强的食物,对于自己身体不适宜的、容易引起宿恙的食物,都不宜进口。这是在调节饮食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当然在调节饮食方面,除了这些要点之外,每个人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年老人有年老人的饮食习惯,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南方人、北方人各有其饮食习惯。在大的原则下,在不饥不饱的原则下,然后根据个人的习惯而进食,以利于修禅打坐。

其次,要使呼吸畅通,还要有足够的睡眠。所以要调节睡眠。睡多了头脑不清醒,呼吸不会畅通;过于疲劳,坐下来就昏沉,同样不利于呼吸的畅通。调节睡眠的要领是不节不恣。就是不要过分地减少睡眠,也不要放纵睡眠。坐禅是一件十分消耗体力的事情,一定要有充足饱满的精神才坐得住,呼吸才会畅通。

还要调节身体。这和坐的姿势有关。坐的姿势我也讲过很多次,久参的人都听过,所以就不详细地讲。有两个要领必须掌握:腰杆自然挺直,有利于呼吸畅通;不要前趴后仰、靠着墙壁,有利于呼吸畅通。

在座者我也看到,有个别年老的人,往那一坐,腰板紧紧靠住墙壁,感觉到很舒服。只是坐在那里散心念佛,也未尝不可;如果真正讲到调整呼吸,那是绝对不行的。

我前天讲到,呼吸是遍布每一个毛孔的,身体紧贴墙壁,多少对毛孔的呼吸有障碍。而且背贴着墙壁,腰杆不能挺直,胸腔受到挤压,呼吸畅通的条件不具备,所以一定不能靠墙。也不能塌背,趴在位子上,勾着头,都会使呼吸不顺畅。一定是要腰板挺直,端身正坐,才有利于呼吸畅通,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要使呼吸畅通,还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呼吸和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心态不平和,情绪不稳定,呼吸不是很粗就是很急。在心态不平和的情况,呼吸只能是风,或者是喘,或者是气,要达到息的程度不可能。

智者大师说:息有四伴:有声曰风,守之则散;结滞曰气,守之则结;出入不尽曰喘,守之则劳;不声不滞、出入俱尽曰息,守之则定。这是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上对风、喘、气、息四种呼吸状态进行的描述。风、喘、气是不修禅定的人所应守持的呼吸状态;只有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守之才能得定。

身调则息调,息调则心调。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这两条,对于心气和平至关重要。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藏传佛教在修禅定时,对于修气特别重视。藏传佛教把气分为生所成气和修所成气。生所成气就是与生俱来的,从第八识投入母胎的那一刻开始,生所成气就有了。修所成气,本来也是人体具足的,不过,没有经过修行,不能察觉而已。不管经过怎么样地分析,气息是人体本自具足的。往往我们粗心,察觉不到。

所谓生所成气,就是我们一呼一吸之间,从肺部的扩张和收缩,而产生呼吸。肺就是生理上掌管呼吸的主要器官。肺一张一缩,在扩张的时候,经鼻孔排出体内的浊气;在收缩的时候,经鼻孔吸入新鲜空气。如此一呼一吸,就叫做鼻息。这在生理学上,就是所谓的呼吸系统,又叫做外呼吸。

肺从吸入的空气中摄取氧气,融入到血液中,同时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在肺中完成气体的交换。再从血液循环,由心脏发动,由动脉输出新鲜血液,携载肺所摄入的氧气遍行全身,分配到全身各个部位;又接收全身各部位释放的二氧化碳,制造成为静脉的血液,由静脉血管返回到心脏。

再由肺动脉输送到肺部,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成为动脉血,由肺静脉回输到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这就叫做血液循环。此为内呼吸。

呼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体内的气体通过鼻孔与外在的空气交流,所形成的呼吸为外呼吸;体内的气体通过血液循环与外呼吸进行交流,构成血液循环,是为内呼吸。人体的生存,血液的循环,新陈代谢的开展,就是由这内外呼吸而构成。所以,使呼吸畅通,不但是禅修的需要,更是保持一个健康身体的需要。

在讲到呼吸的时候,讲到气的时候,藏密的禅修中,把修所成气分为五种。一种叫持命气。从八识投入母胎那一瞬间开始,持命气就产生了。有气持命,生命才能够成就

因为众生生命的本质,就是气息、寿命和体温。有了这三个重要元素,生命在母胎中才能逐渐成长。婴儿从母胎出来,从初生一直到一期生命结束,也是这三件事在维持身体的不腐不烂。也就是寿、暖、识三者。这就是所谓的持命气。

再就是下行气。所谓下行气,就是我们在排泄体内一切污垢时,如果没有气,就排不出来。乃至下风,也是由于气的关系。没有气,想要排泄都不可能。

在这里说一个很粗俗、很常见的事情。年轻人小解很快,年老人小解很慢。为什么呢?年轻人气足,老年人体虚,血气不足,所以排泄速度很慢。检验一个人的健康程度,从大小解也可以看得出。身体健康的表现,就是前松后紧。所谓前松,就是小解流畅;所谓后紧,就是每天大解的次数不多,顶多一天一次。如果一天有两三次大解,那就说明这个人的身体有问题。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消化系统的问题是什么呢?还是气的问题,还是气不足。所以保养身体,从保养这口气开始。要保养这口气,就要好好地使呼吸畅通,修息道观。

第三叫上行气。所谓上行气,就是气随意念运行到身体的上部。吸收饮食,发言吐语,均为上行气的作用。还有平行气,能将饮食所得,经消化区分为精华与渣滓,然后将精华的部分平均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为营养,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平衡发展,而不失其重心。这就是平行气。

最后是遍行气。就是能够遍行人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各个肢节以及脉络,使身体有各种动作协调配合。藏传佛教将气分析得很细致,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保持呼吸的畅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修行禅定,保持呼吸的畅通是关键的关键。呼吸畅通了,心念就能集中,妄想就会减少,禅定就能成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现在善根回向,愿获得普贤菩萨殊胜的行愿。既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随喜、赞叹,我们的贪心、欲望就生起来了:“我今天把所有的善..

一门精进最好。一个人真正的成功,靠的是一门精进!一个医生的成名、成功:他是专家。一个普通科医生什么都能看,什么都看不好,最后全部转专科,那你说能成为一个大的专家..

关于净慧法师

净慧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净慧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净慧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净慧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