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数息的修行方法


昨天讲到,禅修要做到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不稳定,是由于妄想多、杂念多。

怎么样减少杂念呢?佛教的修持法门,总体来说都是制妄的法门,都是来对治妄想,对治杂念,使我们能够得到一心,然后进入禅定的状态。无有一法不是如此,也无有一种功德神通、禅定、智慧,不是由于随着杂念的减少而逐步的开发出来。

有杂念、有妄想,要想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内在的功能,那是根本办不到的。修行做功夫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对治自己的杂念、妄想,初步做到保持情绪的稳定,然后一步一步地深入,以至得禅得定。

今天讲一种方法来调整情绪。使情绪逐步地稳定,使妄念逐步地减少。这个方法就是数呼吸的方法,以数呼吸的方法来稳定情绪。将心念都集中到数呼吸上了,心念集中了,杂念妄想就少了。

数呼吸也是一个妄念,但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要减少妄念办不到。所以先要将纷繁复杂的妄想、杂念,逐步地归到一个念头上。或者归到念弥陀佛上,或者归到观心上,或者归到数呼吸上。

许多佛弟子在做功课、在涉及到修行的范围时,往往只注意到我念这一段经有多少功德,能够治什么病,能够挣大钱,能够保佑谁身体健康。这种想法和做法,在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也无可厚非。

如果老是停留在这个状态,停留在这个程度,那还是在以妄心来做妄事,做有为有漏的事情,不是无为无漏的事情。

如果我们以制妄、断除妄想的心态来投入修行,妄心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身体自然健康,工作自然顺利,一切的一切顺理成章不求自得。

修行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东西,不要过分追求浅层次的东西。我们能一超直入,得到了主要的功德,得到了比较深层次的功德,无漏的功德,其它一切浅层次的功德,都包含在其中。得深由浅,但是浅的层次却不能包括深层次的功德智慧,这是一个必然的道理。

因此,学习佛法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深入,不要老停留在事相上,不要老停留在求人天的福报,求眼前的平安,要求无上大法。无上大法由禅定生,禅定由数息而产生,由念佛而产生,由参禅、观心而产生。

数息的方法每一次禅七都讲到,但是每一次的禅七都有新的面孔出现,都有新参加的人,所以就不得不重复了又重复。一番提起一番新,也许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听一次会有听一次的体会。

数呼吸,随呼吸,观呼吸,总的名称是息道观。佛教修禅定的法门有三个门:息门、色门、心门。由此可见息道观的重要性。

所谓数呼吸,就是把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在一点上,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自己的呼吸,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一秒钟停止过。如果我们的心念能够紧紧地与呼吸保持一致,所谓念依于息,心息不离,能做到这样,数呼吸就算上了轨道。

数呼吸应该怎样操作呢?一出一入为一息。呼出去,吸进来,这叫一出一入。在这一出一入之间,或者数入息,或者数出息,不能出入都数,只数其中的出或入。从一至十,不增不减,不错不乱。

如果能长时间地使数呼吸的数字清清楚楚,不错不乱,那就是得禅定的一种象征,那就是把一切妄想杂念初步地统一在呼吸上了。妄想杂念被数呼吸的数字所取代了,集万念为一念,能够坚持一定的时间,自然会感到身心清凉,自然会感到妄念在逐步减少。

在数息的过程中如果有错乱,比如说数到六、七、八的时候乱了,怎么办呢?不管它,又从头开始。在这个中间,也要做到我平常讲的那六个字。要专注,念头紧紧地盯住呼吸的出入;要清明,知道从一到十,清清楚楚,不错不乱;要绵密,从一到十,从一到十,十分钟下来没有错乱,二十分钟下来没有错乱,一坐四十五分钟都没有错乱,那就叫绵密,那就是功夫在相应。

要注意的是:一、不可出入并数,二、不可少于十,三、不可多于十。增数、减数,都不利于情绪的稳定、心神的安宁。十数是一个圆满的数,这是佛经上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的一个古老方法,不可随便改动,改动了就没有效果。

当然我也看到今人写的书上说可以一直数,数到一百、一千、一万。但是佛经上没有作如是说,我们要听佛说的话,要听祖师说的话。我们是在走一条佛祖曾经走过的路,这是一个庄严的使命,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所以一定不能错乱,一定要按照历代先贤实践过无数次的方法去做。

对于数呼吸,年轻的人因为身体内部的浊气比较重,火气比较旺,以数出息为宜;年纪老的人,中气不足,火力不旺,以数入息为宜。

呼吸有四种状态,所谓:风、喘、气、息。风的状态、喘的状态、气的状态都是呼吸不调和的状态,只有息的状态才是呼吸调和的状态。不过,这四种状态,应该是调呼吸的四个阶段。

没有经过调整的呼吸,一开始呼吸很浅,就在喉腔这个地方,像是吹风一样,所以第一个状态是风。再深入一点是喘,不均匀,粗一下,细一下,快一下,慢一下。第三个状态是气,能把呼吸调到气的状态,已经很不简单。

所谓气功,就是在气上用功。佛家的禅定更深入一步。认为气还浅,气还粗,要把呼吸调到息的状态,那才是呼吸的最佳状态。因为呼吸不仅仅是从鼻孔吸到丹田,还可以逐步地让息周遍全身;不仅是鼻孔可以呼吸,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可以呼吸。那就是息遍全身。

息遍全身了,身体就轻飘飘的,真正达到了轻安明净的状态。达到这个程度,一般来说,一切疾病都可防治,而且最主要的是能够深入禅定。因为息遍全身,本身就是一种定的相状。

数呼吸是息道观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就能使我们的情绪得到稳定。因为心有所寄,念有所托,杂念就不会纷纭而起。偶尔有一点儿杂念也没有关系,只要把意念集中在呼吸上,杂念自然而退。

数呼吸到一定的程度,会感觉到有一些累。因为数到绵绵密密的时候,不数而数,数而不数,这个时候对功夫就会有进一步的要求。那就可以改数为随,不要数数,就是心念与呼吸紧紧地依托,紧紧地追随。什么意思呢?所谓随息,就是意念随着呼吸入、住、出。入息、住息、出息。

呼吸进出之间,中间有一个小的停顿的阶段,那叫住息。入息、住息、出息,每一个阶段,意念都非常清楚,一点儿妄想杂念都没有,那就是念依于息,那就是随息的功夫。所谓知息入、住、出。不过,住息也要顺其自然,不要故意憋住呼吸,憋久了也会成病。

数息的整个诀窍就是要把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不要有一点点的紧张。有一点点的紧张,人为地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那都是徒劳无益,而且会有损身体。所谓功到自然成,要让身体就像一堆棉花一样,软绵绵的,那种轻松愉悦,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受用。所以要放松身体。

当然,放松身体与物质上的措施也有关系。比如说,打坐要穿比较宽松的衣服。所谓宽衣博带,腰带、裤带必须松松的,坐下来腰部和腹部没有任何勒得慌的感觉,腿子盘着没有肌肉绷得紧紧的感觉,这都是在物质准备上的必要措施。

有了这些措施,然后从精神到身体都放松。精神不要紧张,不要故意的、有意地想做什么,一切顺其自然。身体上也要顺其自然,腰杆自然挺直,头颈自然端正,不要使劲,要放松。在放松的前提下,保持专注、清明、绵密,使呼吸轻轻松松的,进出于鼻孔与丹田之间,自然流注,自然出入,自然地观照。

这是讲用数呼吸的方法保持情绪的稳定。这些方法是佛祖曾经修炼过的方法,我们是在走一条佛祖曾经走过的路,这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修行者时时刻刻有神圣感,有庄严感,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进入修行的状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现在善根回向,愿获得普贤菩萨殊胜的行愿。既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随喜、赞叹,我们的贪心、欲望就生起来了:“我今天把所有的善..

一门精进最好。一个人真正的成功,靠的是一门精进!一个医生的成名、成功:他是专家。一个普通科医生什么都能看,什么都看不好,最后全部转专科,那你说能成为一个大的专家..

关于净慧法师

净慧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净慧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净慧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净慧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