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中的福运究竟从何而来?争取来的吗


中国古代的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这天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因此民间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报告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渐渐地兴隆;若是做恶的人家,上天将会使其渐渐的衰败。《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从这一章句上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了讨好灶神的风俗。但是对于王孙贾的所问,孔子给予了平直的回答,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是作恶的,就已经获罪于天,祈祷求福也是没有用处的。

老人们爱讲「积德损德」,这话非常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无德不得,失德散尽。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讲的是一个香港亿万富豪的故事。说他没去香港之前,十几岁时在乡间做了好几年的乞丐。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一个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他说:做人千万不要落井下石,当社会上、自己周围的人遭到不幸或不公时,要抱着善心、同情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就算经济方面无能为力也要说几句安慰的话,不能笑话,更不能用恶毒的话伤害人家。因为那样会给自己带来恶运。

就因为有此善心,所以他才能从打苦工、开小店铺,一直做到了地产大亨,活了九十多岁,几个子女也都很善良、很孝顺。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行善的人家就一定会有好事等着呢。可见人生的福运是怎么来的?福运是修来的,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和家人开创美好的将来,那就做一个为别人着想、有善心的人吧!

中国古代的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这天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因此民间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报告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渐渐地兴隆;若是做恶的人家,上天将会使其渐渐的衰败。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从这一章句上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了讨好灶神的风俗。但是对于王孙贾的所问,孔子给予了平直的回答,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是作恶的,就已经获罪于天,祈祷求福也没有用。

《老子》中写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说的是上天并没有偏袒的心,只是爱护真心行善的人。

行善之人,必将得到上天的赐与。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所以道家提倡天道承负之说。不知因果承负的人,内心常空空荡荡,以为做恶不得祸,做善不得福。因此缘故,善不欲为,恶则时而为之。知道承负报应的人,内心常充实,能够渐进地克己断恶及勤力修善。积善的人,来生后世将会得到福报;而做恶的人,来世将会得到灾殃。

除此之外,行善之人的福德及作恶之人的祸殃,也会波及到他们各自的子孙后代。正如《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明史》上说刘伯温的曾祖父刘濠,在宋担任翰林掌书。宋亡,林融起兵对抗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权,失败以后,元朝廷派使者调查记录那些参与起义者,很多人受牵连。使者住在刘濠家。刘濠灌醉使者而烧毁自家的家宅,使者来不及抢救出那些记录受牵连人名单的册籍,全部都被烧毁了。刘濠趁机以记录数百恶德败行之人的名册作为替代,给使者交差。于是使成千上万无辜受到牵连的人都得免死。刘伯温小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的祖父道德深厚,这个孩子必定荣耀光大你的家门。”刘濠还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看见没有粮食挨饿的人家,就以自家的仓储赈济他人。刘伯温的祖父刘庭槐也是一个有道德的读书人,“义孚乡里”。我读了《明史》的刘基传以后,更加相信上天的公正而并不存在偏私。因果报应之事也不是常人容易体会到的。

古时候,穷乡僻壤若是突然出了一个衣锦还乡的大人物,邻里乡党就会说:“他家祖上积了大德,所以子孙后代兴旺显达起来。”行善的人,上天报酬他的善,令他的来世得到尊贵安乐的果报,这是积善的本庆;他的善功还会波及他的后人,天意荣耀他的子孙后代以彰显他活在人世时的那些为人所知或为人所不知的道义事迹,这是积善的余庆。所以孔子赞颂《周易》,最初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前些天偶然读了一段关于中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身世的材料,发现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为县学生员,重孝义,而且“居贫好施”,“生平举止端严,所读经史皆手录”。

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尽还昌;作恶必灭,如若不灭,祖有余德,徳尽还灭!

如果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和为人子孙者都能明白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就会活得清醒有目标,活得充实快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