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门为什么称为山门,有三个门?
寺院的门为什么称为山门,有三个门?
佛教典籍中多有提到
《法苑珠林》“寺开三门两重七间。”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西国僧佛陀波利空手来到山门。文殊现老人之身,不许入山。”
山门——寺院正面的楼门!为什么称为山门呢?因为之前的寺院多建立在深山少人之处,凡有寺院必有三林,设门称为山门。而发展到现在,有了3层意思——1做寺院门解;2泛指寺院;3指寺院的全部。
今天的寺院即使造在平原,也称为山门。
寺院的门一般建有三个门,分别代表“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佛教认为,入佛门就是入三门,入三门就是入三解脱门,入三解脱门就是入涅门,其中寓意,显而易见,作为寺院的门户,山门是佛界和俗世的交界处,它以三门并立的雄姿出现在僧俗前,显示了佛门的神圣不可侵犯。
根据《大智度论》卷二十所载:“譬如城有三门,一人身不得一时从三门入,若入则从一门。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
《佛地经论》卷一阐述:菩萨进趣菩提所修之三种法门。即:(一)智慧门,知进守退为智,知空无我为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贪著。(二)慈悲门,拔苦为悲,与乐为慈;依悲故拔一切众生之苦,依慈故远离无安众生心。(三)方便门,正直为方,外己为便;依正直故生怜悯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