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经常一起如法的共修佛法,我将倍感殊荣
共修就是大家一起做功德,许多人一起修善根,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了一起发愿,所有的功德就在一起,大众互相交流佛法,一起交流修行的心得,这样才会精进。
共修期间大家统一发心,统一做功德、修福德、种善根。虽然我们所发心的、所参加的这些人不在一起,但是我们的发心,我们的愿力在一起,所以功德就在一起。大家就都能得到这么大的功德,能够得到这么大的利益,这就是共修的力量。佛在经中讲过,个人的力量就像火星,大家的力量就像火焰。
对于佛弟子来说,如果能够经常在一起共修佛法,不仅修行的功德会成倍地增长,还能够相互鼓励、彼此督促、互为榜样,这是非常难得的好事。
但共修这种形式,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一定总是能够保持期待中的法喜与和谐。虽然佛教具有殊胜的传承、广大的发心、至高无上的见地,虽然最初共修时,大家的发心也都很好,但由于我们还是凡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气和烦恼,所以在共修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说,有些师兄不太珍惜共修的机会,不能坚持,常常会中断。如果让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将、炒股票、吃大餐,可能谁都不会中断。但一起共修,则常常不能坚持,会被各种世俗的事情所打断。
此外,共修的师兄相处久了,往往会产生一些分歧,你看我的缺点,我挑你的毛病,议论是非,批评他人,最后导致彼此之间矛盾重重,甚至会四处宣扬其他师兄的过失,造下很大的恶业,把殊胜的共修变成了造业的工具。这样的共修还不如没有。
不仅共修会如此,很多规模较大的佛教道场也会如此。凡是有道场的地方就有是非,这不是佛法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比如说,有了道场后,就要选会长、秘书等相关工作人员,这时,很多人就想争夺权力——你想当会长,我想当秘书,他想当辅导师。道场越大、人越多,是非也就越多。如果道场的负责人是很如法、有修养、有修证的修行人,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如果负责人自身的素质有问题,利用佛法来追求世俗的名利之心,这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还有些寺庙或道场,在举办典礼或法会时,在会场前面摆出高高的座位,根据供养者捐钱的数量来排定座位,或者安排供养多的人住进豪华的房间,这会让其他弟子生起烦恼。有些人为了争夺更好的座位,甚至把房子、车子都卖掉了。事实上,自己供养多少,福报都属于自己,未来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报,完全不需要以一个特殊的座位来证明。以供养钱财的数额来区分座位,这不是佛教应有的做法。
当年佛陀在世时,印度的种姓差距很大,最低的种姓甚至没有资格与国王和贵族说话。佛陀为了消除这种不平等,就告诫弟子们“不争种族,要争学处”。意思是说,不要看重种族,而要看重佛法的学处。所以,佛陀会让先出家的弟子坐在前面的位置,或者让证悟高的弟子坐在高位上,而不是依据种族和供养的数额来加以区分。
佛法虽然殊胜,但必须要有合格的容器才能装载。对于佛弟子来说,必须要具备好人的品质,才能打好学佛的基础。我们也应该遵循佛陀的教导,不看重物质上的东西,而看重佛法的学处,看重内心的素质和修证。
要想避免共修中的种种负面因素,首先,参加共修的师兄要彼此投缘、志同道合。其次,共修的形式虽然很重要,但不必拘泥于形式,大家要像朋友聚会那样亲热、欢喜、和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不看别人缺点”的习惯,彼此包容,和睦相处,并建立起对佛法的正知正见。这样才能不被世俗烦恼所左右,坚持如理如法的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