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忏悔,消除业障,才能使过去的宿业不现前,善根增长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着正确的方法来忏悔,才能达成预定的目标。

忏悔除了有改过向善的意义之外,还具有灭罪的功用。但要从忏悔中,达到灭罪的目的,依中国佛教律宗的说法,必须先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这个罪必须用什么方法,才可以灭除?这在戒律里都有规定的。所以,要如法的忏悔,罪业才有可能灭除;否则,是徒劳无功的。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

善男子·若未来世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或者学空观,应当先用占察轮观一下过去所作恶业是多是重,是轻是少,若恶业很重的人,要学禅定智慧,容易入魔。有一种是坐下来习定,是要你一天在动中能定下来,这种定才是真定。坐下来容易入定。在动中就比较难,一动起来就忘了,定也没有了。要想在动中不动心,对着境界时也不起心动念,就要常观想佛菩萨,使念头注意在一个圣号上,只要你的意识从来不动念,外面什么境界相都不被它转,这就是定。这种定能发出智慧来,世出世间的定有多种,习定的方法也很多,不论你学那种定,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心念,不被外境所转。怎样能降伏其心呢?就要达到无相,无相智慧就是空慧。又怎样悟无相境界?就是要不住六尘境界。根境俱寂,就达到无生无相。即《金刚经》上佛陀教导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由于恶业又多又厚,习定、修慧都不得利,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应当先修忏悔法,多拜忏,《地藏忏》不是地藏菩萨说的,《大悲忏》也不是观世音菩萨说的,《三昧水忏》同样样不是佛说的,都是祖师编辑的,唯有《占察忏》是地藏菩萨亲自对坚净信菩萨说的。拜占察忏悔法,可使我们在用占察轮时很快相应,速获清净,这时你一修就能成就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应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为什么先不修定慧?是因为此人宿世的习气很重,恶心相当的猛利,今生又造了很多新业,若修善法会出现许多障缘。如果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受了戒不持戒,甚至三皈都犯。三皈本身就是戒。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就是三皈戒。犯了三皈,就非佛弟子。如果犯了重罪根本戒,不忏悔清净,修禅定智慧是不可能的。不但你修不成,恐怕还要把你摒除僧团之外。

佛经常这样比喻,大海不容死尸,死人漂到海里,海浪一定把他打到岸上去,或者被鱼吃了。佛法如大海,若你不守戒律,不好好的修行,同样会被摒除大海之外,摒除僧团,弃于佛法之外,就不能闻法修行,本来为克服烦恼,反而被外道邪见入侵,丧失你的心志,增长邪知邪见。佛说破戒通过忏侮能救,破见是不可救的。所以我们必须先修忏悔法,忏除犯戒之过,及宿世的重罪,使戒体清净,重罪减轻,无诸魔障。

因此,罪性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忏罪的时候一定要到达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没有真实可得。罪性也看成是空的,降伏住自己的颠倒妄心。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要转变众生心,需发菩提心与佛相应。修普贤十大愿,念地藏菩萨圣号,文殊、普贤、观音,念三宝念念不离三宝圣号,常发诸佛菩萨之愿。我们发愿,念三宝,为度众生;求忏悔,为度众生;想成佛,为度众生;想离苦得乐,为度众生,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度众生,心往圣境上想与诸佛菩萨和在一起,这样凡夫心就转变成佛心。如果不这样,那就随着业力跑,我们现在发心出家,很难啊!这是多生种的善根,要常常忏悔,消除业障,使过去的宿业不现前,善根增长。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