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如何善护自己的口业?


昨天晚上有读《来佛二贤永思集》里面,海贤老和尚有一句话教导他的弟子说,「宁可荤口念佛,也不素口骂人」。这个我想是不是就是《无量寿经》里面把善护口业提到第一位,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口业是不是比杀业要来得更重?这是第一个问题。还有就是像我们学习讲经的同学,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怎样来善护好自己的口业?

我们不要说意业的贪瞋痴,就说口业就好,这一点是你们长住在寺院道场的人,一定要好好的注意。信愿非常真诚的跟大家劝勉,你们在家菩萨长年累月住在道场里跟着出家人修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谨护口业。就是这一张嘴巴少讲话。

底下这首偈颂法语四句话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这一本书所说的。对你们在家菩萨在寺院常住修行一定要遵守的、一定要奉行的。来跟着信愿念一遍好不好?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意思就是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才能够把你的妄想打掉,法身活过来。

在寺院道场,我们凡夫下劣的心性就是很喜欢看别人的缺点,然后赞叹自己的优点,这是凡夫的毛病。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告诉我们:把一切人当作是菩萨,唯有自己一人是凡夫。这是非常有用的修行,大家抬起头来看看我们念佛堂西方三圣旁边,我们供着印光大师的法像。你肯不肯做?肯做,我跟你讲不得了了,你在寺院人缘一定好。很多人在寺院待不住,不论出家人或在家人,经常在找道场,信愿很真诚的跟大家劝勉,你不要找了,你的心不改你到天涯海角都跟人家处不来。你要改变的不是换道场,是要换你的心、改变你的心。你经常一根手指头对人家指指点点,拿佛的那一把尺来量众生,你这样不行、你这样不如法、你这样犯戒、你这样不对、你这样是怎么样怎么样,一根手指头到处指别人四根手指头在指自己不知道?

大家都是凡夫,包括出家人也是凡夫,你们如果有佛菩萨来示现的,信愿讲的这一些话跟你都无关。知道吗?你佛菩萨来的,那讲的这些道理都不是对你讲的。我是对凡夫讲的;如果你是凡夫,出家人也一样在家人也一样,大家都有缺点,大家都有不好的地方才叫凡夫。有凡夫零缺点的吗?没有。所以你看人家的缺点,然后指指点点,甚至连常住出家众你也批评。那个出家人怎么不如法、那个出家人怎么不好、那个出家人怎么差劲,那你就是拿别人的缺失在惩罚自己。这一种人是天底下最愚痴的人。然后心里头气的要死,那个师父对我不好、那个师父脾气很差、那个师父怎么样怎么样,到处就在说出家人的过错是非。比丘犯戒了做错了,比丘尼都没有资格跟比丘指正错误。在佛法戒律来讲,你在家人有什么资格说出家人的过失?所以为什么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不能看?看了之后,你的心就会起很大的烦恼。你就知道哪一个出家人他守戒不好,这点没做到那一点没做好,你就知道。你整天到晚在指正出家人的缺失,你就准备带一杯咖啡到阿鼻地狱去报到,这是真的。所以起了烦恼造了罪业,这个道场就待不住了,又跑到另一个道场去,另一个道场一段时间之后,又看了许多的缺失又看不下去了,又跑到另一个道场,你整天就这样跑来跑去。我告诉你,你跑得出阎罗王的手掌心吗?你如果这一张嘴巴不好好的改过迁善谨护口业,整天说恶口说骂人的话,说绮语说让人家执着感情的话、生起男女淫欲心的话、说挑拨离间的话,甚至打妄语,明明就说谎话,还美其名的说我这是方便妄语。方便妄语也是妄语。方便妄语的过失跟真实妄语还是一样,妄语就是妄语。所以十业当中口业就占了四样,

身业才占三样、意业才占三样,可见得我们凡夫这一张嘴巴很容易犯错。所以不要说妄语、不要说两口、不要说恶语、不要说绮语、不要说令众生起烦恼的话。

有一个老菩萨他念佛本来念的好好的很高兴。拿了一串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念佛:南无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有一天拿出一笔钱来印经书,另一个老菩萨看了跟他说:你拿五万块钱出来印经书有什么了不起,你拿着佛珠念佛也是在打妄想有什么用?这个老菩萨就被打击了,心情很难过,来到我面前哭哭啼啼。师父,我念佛打妄想有没有用?我说:太有用了。念佛打妄想阿弥陀佛也救你,你说有用没用?他也听了很高兴。他说:师父那我这一串佛珠拿着念佛,人家说不必执着不要拿佛珠。我说:你拿佛珠好啊!你拿佛珠随时提醒自己念佛,有人虽然不用拿佛珠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念佛,那是人家修行本事高,我们一步一步来,拿着佛珠随时提醒自己念佛好过不拿佛珠就不晓得要念佛对不对?那个老菩萨听了很高兴。师父,那我出了一笔钱要印经书,人家说我这样很执着。你执着行善至少比不执着、不行善的人,还要好一百倍。他听得很高兴。

师父,那我供养你五千块。你要让人家见到了你、听你讲话如沐春风、心开意解,常常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光明、给人解脱、给人自在,让人对于修学佛法会更想要精进的修学,不要泼人家的冷水知道吗?

这一张嘴巴可以用来念佛行功立德往生净土;这一张嘴巴也可以用来造业堕入地狱,还有这一张嘴巴也可以用来吃饭。那要看看你如何善用这一张嘴巴了?那你要利用这一张嘴巴念佛往生净土还是要利用这一张嘴巴造业堕入地狱?念佛往生净土对不对?对。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