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注意第二句:“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句就要求度尽众生。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利益众生,不愿意与众生结缘,就表明他的菩萨性还很浅。小乘心态严重。而念佛法门却是典型的大乘法门。所以,若无摄取众生的心愿。很难与净土法门相应。

而大乘菩萨道,却必须摄受众生。摄受众生的方法是“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

这四摄法,正需要“跟俗人混在一起工作生活”,不可排斥。

当然,诸佛世尊也是“无缘不度”。身为凡夫,莫说度众生,自身都尚未得度。但是,却一样要以菩萨四摄法与众生结缘。否则,未来你开悟明心成为实义菩萨之后,有能力度众生了。却很难度人,因为多生多劫以来你的冷落与忽视,这个种子依然藏在众生的如来藏中,所以他们一见你就讨厌,不会听你说什么。

如果你认为“度不度众生没什么大不了的”,又是小乘心态。而且,这样会让你在菩萨道上走的很慢:因为度众生不给力,会使你的福德资粮很缺乏。

如果你想自己建立一个净土,那是在成佛之时才可能。那时,愿意往生到你的净土的众生会比较少:因为你不太愿意与众生结缘。这种习气往往是多生多劫形成的,学佛人应该有抛弃这种习气的发愿。逐渐转变,才能自利利他,也符合诸佛本怀。

无常住十方佛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为家,走到哪里,安在哪里。

如果一个修行者时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在一起,就不利于我们的道业。混,就是不谈论道业了。昨天有人说:很奇怪,有一个出家人,在我们寺里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离寺庙不远的俗人家住了七天。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能到俗家去。但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还不够的时候,和世俗人混杂在一起,会对道业有影响的。就象清凉国师,他发愿胁不着白衣之床的。

不与僧相杂呢?就是出家以后,要举眼向上,向圣贤之人看齐。所以,老法师在世时常说,“争当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说,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进于道业,那才与他相处。如果在一起,谈论国论、男论、女论、贼论,这是出家人不应该作的。出家无欲。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确实要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

看到人命无常,真正的心里很着急。一个出家人,舍弃父母,世间的种种事业,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脱死,要能够成佛度众生。我们已经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间的一切,在道业上是很难增进的。

真正的出家了,我们就要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缘于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过来的,烦恼必须都要断,先粗后细。大德曾告诉我们,解其佛觉,行以次第,我们学的时候,可以生起来,佛的觉悟,但是行时,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励小众,你不要看每天这样忙啊,忙啊,无形当中消了我们很多的业。有位小同学说,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够,今年生起信心来了。我说,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为大众服务中,让自己的业障消了,这就是得到了加持,所以,你觉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来了。不管比丘尼师父也好,小众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实际训练的人,以后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所以说,每天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让我们反省,都是可以让我们觉悟的。

我们无论在学、修、做,都应该有一颗欢喜的心。当你用一颗欢喜的心来接受一切时,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们修道的资粮。我觉得,真正的能够从点点滴滴当中去反省,觉悟,那我们终究一定会得到像佛一样的大彻大悟,我个人也是这样一点一点走过来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逆境见修行一、难行莫胜忍,功德非常大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修行比忍辱更难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难度一样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积无边的功德。很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