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刚乘的弟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比较侧重于显教的内容,还有一本密宗的《广论》,这两本是分开撰写的,讲解的角度和内容也不同。在显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密法的内容较少。

在藏传佛教中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内容是同步进行的,修持金刚乘的任何法门都离不开三乘佛教,金刚乘是佛教中最完整的法教。

如何理解金刚乘的法教离不开三乘法教的修持呢?我们从内、外、密三个角度和大家分享和阐述。

小乘的法属于外在的修法;显教大乘的法属于内在的修法;金刚乘的法则属于密法。

当内外密同时修持时,修持外法是指以持戒为主,行为上遵循因果戒律。譬如:受持出家戒或居士五戒等别解脱戒,这些都属于小乘的法,其特点是比较注重外在的行为。当然,如果能做到戒律清净,那就说明已经圆满了小乘的法。

修持内法主要是从人的思想角度切入,以利益他人﹑修持菩提心﹑行持六度波罗蜜为主要内容,还包括空性境界、三轮体空等的修持,这些都属于内法,是显教的大乘法。

修持金刚乘的法教有其特殊性,其中包括气脉明点﹑大手印﹑灌顶仪轨、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

大家可以单独修这三种法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同时修持,这三乘法是圆融无碍、相辅相成的。如果通达真正的佛教内容,三乘佛法是不矛盾的。上等根器的人可以同时修持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法教同时圆满。而有些人因为根器尚未成熟,可能暂时只能修持小乘的法。有些人只能修持显教大乘的法。可以很确定地说:一旦修持了金刚乘的法教,那么小乘﹑大乘﹑金刚乘可同时修持圆满。因为金刚乘的一切法都是建立在小乘的戒律和大乘的菩提心之上。

我曾经写过一篇《佛教三乘如何同步修持》。其中提及到小乘的境界不是由戒律来衡量,而是由出离心有没有修到位来决定的。关于这点,很多高僧大德也特别强调,戒律再清净、再圆满,如果不具备出离心,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有些人虽然表面上修持清净、圆满。但是,他修行的目标可能是为了今生今世的名闻利养,这显然不符合佛法的宗旨。由此可见,出离心才是关键。所以,小乘的修行是否圆满,完全取决于心中是否生起无伪的出离心。

是否符合显教大乘的思想,完全取决于心中是否具备菩提心。菩提心并不是指让我们把所有的财产赠予无依无靠的众生,或者是布施我们手臂﹑头颅等给众生,这样谈不上是修持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持主要是利他的心。无论做任何事情的动机都是以利他为目的,没有丝毫的利己或自私之心,始终以这样的博大精神,利益他人的心态去做,这才是菩提心。如果没有利益他人的心态,即使做再伟大的事业,那也只是表面的。反之,即使一辈子什么都不做,或者终生在山洞里闭关,但是一直怀有一颗利他之心,那也是修持菩提心。

修持金刚乘时,无论是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其主要是以见地为主。譬如修持气脉明点等这些都是方便法门而已,通过这些方便法门能达到金刚乘的见地。见地是金刚乘里非常高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智悲双运、轮涅不二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涵盖了三乘全部的内容。

作为金刚乘的弟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主要有两个条件:其一﹑虔敬心;其二﹑清净观。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等同于掌握了一切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有的学佛师兄问:现在天灾人祸这么多,佛门很多高人,有神通的高人,怎么不出来救人帮助人?有神通的高僧不少,怎么不用神通救人?地震来前告诉一声也好的,山垮塌了,埋了..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某、比丘某某。而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长老、上某下某这些称呼,则是他人对僧人的尊称。细说..

跑香也属于佛教禅修方式的一种,禅修包括行住坐卧,初学者一般都习惯于坐禅,喜欢静坐观心。但是坐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血脉不通、腿脚麻木等不良状况,这时候我们就要起..

在我们本师佛的授记当中,这部经(《楞严经》)是最先灭的,我们人类历史再过一千八百年就会灭掉了。我们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到人的平均寿命五十二岁的时候,这部经就..

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父,香正燃着一半,突然接个电话着急出门,是把香灭了,还是继续燃着?家里没人,有明火担心有安全隐患,如果灭了是不是对诸佛菩萨不恭敬,..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