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


我们选择上师,要看上师是否有佛法的良药给我们,谁有就找谁,不论他年老、年轻、是贫、是富。依止善知识就要像大夫一样。

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学佛的人非常多,而在学佛过程中需要要依止善知识,这一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说法是一致的。并没有说学藏传佛教必须要依止上师,学汉传佛教就不需要依止上师或法师,没有这样的说法。在佛法中每一个传承、每一个宗派都有他们的祖师。依止师父在学佛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你们女众想要如法依止上师,首先自己的发心一定要清净。现在末法时代,有一些女众,在依止上师时,恭敬心和贪爱心交织在一起:“啊,我与这个上师、活佛、堪布有如何如何不同因缘……”“这个法师和我特别特别熟悉,他吃饭的时候如何如何,他的衣服……”到处信口胡言,而且这类语言据说比较普遍。请这类人好好内省一番,如果你真与上师有不同因缘,也对上师特别熟悉,那这种说法就另作别论;如果没有,是不是这种言论与你受的戒律有些触犯呢?说这种话,你自尊自重的人格、还有上师的事业各方面肯定有很大危害。如果是个正常人,即使与上师有某种特殊因缘也不会说,没有的事,世人往往为了某种目的自我吹嘘。分析说这些话的发心、涵义,其言外之意无非是说自己与某上师关系很紧密,或者有某种超乎他人的亲密,以此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而已。

在依止上师时,如果将世间情爱搅到里面,对上师、正法的清净信心、恭敬心被染污了,清净法缘也会被破坏,这样将会导致极不稳定的变化。我们都见过世间人的种种情感,常常变化多端,没有什么稳定、长久可言。世间男女因业缘而生情爱,往往是以双方悲恨交加而结束。几年前台湾法院判了一桩离婚案,一对共同生活了六十几年的老夫妇宣告感情破裂,此事在《寻找心里生命》也有记载。这类故事也许大家见得不少,世俗感情只不过是一种迷乱的业识,既不清净,也靠不住。作为修学出世间法的修行人,如果在依止上师时有这类染污心,则正好与上师和弟子之间赖以维持关系的佛法相违背,最后会很危险。

前一段时间,上师如意宝也给了藏族尼众一番严肃的教诫。她们倒不是对几位老堪布有贪心之类的染污,而是女人的另一项大烦恼嫉妒,以此而互相之间喜欢争吵:这是我们的堪布,这是我的堪布……。将传法上师看作私有财产一般。上师如意宝说:“这些老堪布是给你们讲经说法的上师,与你们没有世俗关系,不是你们的……”女众的嫉妒心,普遍要重一些,如果不加对治,很多人在依止上师时,往往会因此而闹出许多是非,对上师的弘法事业,自己的前途都有危害。这类事件,往往是因某些女众宣扬上师对自己特别关心、赞叹等等,而导致她人生嫉妒,无中生有、添油加醋一番,大肆诽谤,最后闹得谣言纷纷,争吵不休。大家要如法地依止上师,先得将愚痴染污心与真正的恭敬心、信心区分开来,断除自相续中的贪心、嫉妒等染污。弟子依止上师应该是敬畏、崇敬、信任,以随顺于正法的清净心去依止,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才能真正去依止上师,一切都会有如法进行的可能性。

今天讲这些,希望女众切实地对照检查自己,恒时注意自己的染污烦恼。如果自己不如法,很多上师不敢摄受,给大家传法的上师也可能为避免麻烦而离开,我在这方面替女众很担心。尤其年轻的女众,说话做事各方面的威仪,如果不如法,对戒律注重的上师见到这些就不愿摄受,再加上不如法行为会招致外人非议,麻烦很多,应接不暇,上师也受不了,干脆就远离。这样你们得不到法益,得不到引导。女众在这方面确实很可怜,虽然学佛的很多,真正得到如法引导的却很少。很多法师并非没有大悲心,但是在摄受女众方面,因你们的不共烦恼,贪心、嫉妒等种种染污心,这些法师不得不去考虑:利益众生是很好,但与她们打交道,自己会不会染污?如果法师的心经常受到扰乱,弟子们又相互嫉妒而诽谤,麻烦事接踵而来,最后法师也只好舍弃摄受女众。

我们如果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上师来引导,在荒凉的轮回死漠中,也就只有毫无目的地漂泊、受苦……,这些方面大家应经常去思考。我这个老人今天说这些话,也许对你们有启发、有利益,也许是无利吧,请各人细心地反省。再强调一遍:希望女众在依止上师时,将信心、恭敬心与贪心烦恼区分开,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信敬心。有了清净信敬心后,依止上师修习正法才有基础,才有了真正的圆满因缘。

由“莫示无伴女”而谈了许多闲话,但这些毕竟是“时弊”、“流行病”,不得不提醒一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