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我学会了一个“诚”字,你学会了什么
现今社会上信佛的人比较多,但是问起他们为什么信佛,回答最多的就是信佛能够让我多挣钱,升官发财,保佑我一生平安,有好的命运等等。还有一些人在工作压力大,失意不得志,心灵空虚的时候,开始信佛。无非是想求佛保佑或给自己找一个精神支撑。面对扑朔迷离,而又无法主宰的命运,人们有着太多的渴望与困惑。看相,算命的人充斥着大街小巷,个卦摊前都有虔城卜卦之人。遗憾的是,算命之人,自己的命尚且不明白,怎能为人指点迷津?
为什么现在信佛的人多,而真正学佛修佛的人少呢?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有一种是确实对佛法感兴趣,因缘巧合让他们接触到了佛教,但是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学佛,什么是修佛,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世上法门林林总总,究竟哪一个才是适合自己的?如果不明白这些,哪怕是念了一辈子佛,诵了一辈子经,也不得要领。虽然有学佛的心,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真正学佛,修佛。
究竟什么是佛呢?佛是古印度的词语,翻译过来就是具备大智慧,大觉悟的人。这里所说的智慧并不是人们所说的聪明机灵,而是超出知识,学识,思维限制的对所有事物最根本的认知,所以才称之为大智慧。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是印度的一位太子,深感世间苦难后发心为众生找出一条解脱之路,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修为证果——千百亿化身佛果,并把自己修为的方法,途径告诉了后来的学佛人,而且一再的说“芸芸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为后世学佛人指明了方向。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他觉得人人都应该走他那一条路,人人都可以走上他那一条路,人人都可能和他一样,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要人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学佛不是学释迦牟尼佛那个人,不是个人崇拜,而是学他之所以能成佛的修行方法,和他那样的人格标准,释迦牟尼佛通过验证真正认识到了人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种子。所以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佛是大公无私的,没有把这个方法据为己有,而是通过佛经,佛典,法脉,西方二十八祖,中华六祖,各宗各派等把这个成佛的方法世代流传了下来,告诉了所有的众生。并且希望所有众生都象自己一样成佛。那么什么是信佛呢?总结起来就是相信佛不是神,并非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而是由人修成的,是通过自己的诚心,诚信,坚定心,勇猛心,努力,精进,慈悲,行持得到的。所有的众生如果也这么做,同样可以成佛。信佛是真心相信佛所说的经典,对佛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对佛告诉我们的方法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同样也有成佛的种子,相信我们依照佛所说的方法去进行也可以成佛。佛经就是自己成佛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并且要善于真正理解佛的比喻说法,运用这些方法工具。那么什么是学佛呢?学佛是在信佛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就是不着住于文字,真正理解佛所说经典的含义而且落实到行动,依靠佛的经书,宗门的支持,师父的传授,学习佛的精神,佛的行为,佛的精进,佛的大公无私,佛的宽广容纳,佛的慈悲救度,佛的乐善好施等等。最终成就自己的佛。就象上学一样,有了自己的老师后,逢人便说我有一个老师了,但从来不去上课,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他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么?学佛也是一样的,只有真正按照要求去做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圆满自己,成就修为证果。而不只是嘴皮子上说说而已。
怎样才能真正开始学修佛法呢?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尤其是现在的人。心里充满了烦躁,焦虑,为了工作,家庭,不公平事,怨天怨地,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欲望,不择手段的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一旦达不到就会烦恼,郁闷,终日郁郁寡欢,这样怎么能有好心态呢?长期下去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这时就需要智慧的认识和及时的放下了,这里所说的放下不是放弃,逃避,不是不工作了,家庭也不要了,什么都不干了,而是放下,解脱自己的那颗心,不再去追求红尘中的金钱,名利,虚荣等等。红尘中的东西既然有得到就会有失去,得到时欢天喜地,失去时郁郁寡欢。就在这一得一失的过程里,你的心就会陷在其中,不得解脱。整天围绕着想得到又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去过日子,你能快乐么?真正的快乐不在于金钱多多,名气高高,而是欲望少少,心态平平。少欲知足时时在天堂,欲望缠身刻刻在地狱。这个天堂地狱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把自己推进去的。无尽的烦恼来自于无边的欲望。所以要想解脱烦恼痛苦,关键是管住自己的那颗心。修的也是这颗心,最终成就的还是这颗心。
佛说众生平等,皆有佛性。六祖慧能也说过“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由此可见人人都有成佛的种子——自性,人一生下来都有一颗本来清静,至善无染杂的心。但是随着在红尘中生活长大,逐渐沾染了后天的习气,眼向外看鲜艳的色彩,耳向外听嘈杂的音乐,鼻分别气味,舌品尝味道,身体感受外在的接触,心中欲望横流。渐渐地让自己那颗本来清净的心追逐红尘色相而远离,丢失了本来的清静自在。人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不知足,挨饿受冻的时候希望吃饱穿暖,等到吃饱穿暖了又想要更多的积蓄,有了积蓄还想得到的更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环境生活的提高会越来越升级,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得到了是喜,失去了是悲,过程是苦。人生短短几十年就是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得失么?到这一期寿命到头的时候却什么也带不走,反而让自己这几十年陷在痛苦与折磨中。这还只是其中的一种,其他的比如,生离死别苦,爱不得苦,奔波劳碌苦,疾病苦等等。世人无知红尘苦,醉生梦死在迷途,临机悟得真实意,自修自见自真如。能够有所感悟的人就要寻找方法,想要脱出这种苦恼牵绊。如果是与佛有缘的人就要寻找这方面的帮助了。
第一次接触佛法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寺院,僧人。认为寺院,道场,僧人就是佛法的全部。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首先,前面说过学佛,修佛,修的是自己的这颗心,使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合于佛道,帮助天下众生。寺院,道场,僧人只是佛法的表象,一个固定的场所,修佛人所运用的工具。每个寺院大殿上供奉的佛像是佛么?那只是佛像,但具备佛菩萨的灵息。通过这个表象可以让人们有一个方便门户,容易理解,不落于空亡,所以有一个形式上的过程。可以让人们在每天的礼拜恭敬行持过程中,引动自心内在的对佛的感触和共振,从而培植自身修为的诚信,基础。僧人穿的袈裟,僧衣等等也是这样。现在的人们往往重视外在的形式,建造辉煌的寺院,穿上亮丽的袈裟,每日早晚课诵经。但是自己是不是在真正学修佛法,是否严格约束自己的虚妄心念,是否时刻在依照佛的言行去做呢。严格地说起来寺院不一定有真正的佛法。红尘民间也不一定就没有正法传承。寺院的僧人不一定是学佛人,修佛人,如果披上袈裟就是修为人,就是合格的僧人,就是佛真正的弟子的话,那么,一截木桩子披上袈裟也是佛弟子了?大家都要去顶礼膜拜了?修为人除了上面说的寺院的僧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外,还有一类在家的修为人(优婆塞,优婆夷。也就是男女居士)他们与僧人的的一个区别就是一个在家,一个出家。一个身在红尘,一个远离红尘。随然身份不同,但都是佛的弟子,都有成佛的种子,修的都是六度波罗密(忍辱,精进,持戒,般若,布施,禅定)只要是真正修为,本质是一样的。至于在家出家真正的含义,就是你的这颗心是在家还是出家,是红尘逐鹿,还是心向佛国。身在寺院,心在红尘的僧人,同样也不是修为人。身在红尘,但心已出家的居士也是真正的佛弟子。所谓出家,是说一心脱出红尘牵绊,三界火宅。而不是家庭。抛家弃子也不是佛法所提倡的,不符合佛的教育。第二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寺院的僧人,由于远离红尘,有一个相对清静的环境,并受人供养,尊敬,于忍辱法不得周全,得不到全部的红尘磨练。而在家居士身在红尘,有亲属家眷,事事操心,必须经历所有磨练,所以对于六度法可以行持周全。也就是付出的多,经历的多,磨砺的透彻,最终的成就也会更高。所以不能迷信寺院僧人的所说,说得对,同修共进。说得不对,不必理喻。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众生平等”。为什么僧人穿上袈裟就要高人一等呢?就要对居士呼来喝去呢?就要求居士言听计从呢?究其万般,只是僧人心中不平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不是在真正的学修佛法。现在新起学佛大众,人为的将佛弟子分出了三六九等。使本来清净的佛法学习沾染上了俗法,于佛学修为是不相宜的。比如居士要无条件的服从于出家人的,而且要礼节周到;尼姑要无条件的服从于和尚的,而且也要礼节周到;这样的服从,无论对错都不许有反对的意向和行为。由此可见,人为欲望的划分比封建皇权还要霸道专制,已经不是佛法了。
释迦牟尼佛在《佛说法灭尽经》中说到:“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婬妷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间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 这是释迦牟尼佛描述的末法时代的情形,魔做沙门比丘,坏乱释迦正法。所以说真正的修为不分在家出家,只在于自己的心意在什么地方。
心中向佛的人如果要学修佛法,首先应对佛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就要皈依,皈依的意思是皈投,依止。皈依后就是在家居士了,就有了佛弟子的身份。就像进入学校成为学生一样。皈依,是佛教的一个受持礼仪,也称为三皈依。所谓的皈依,不但善男信女需要皈依,佛门弟子也要皈依,即皈依三宝。三宝是说的皈依的内容,佛为一宝,法为一宝,僧为一宝。对于三宝佛法僧,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其一佛是佛祖,法是佛法,僧是僧尼,就是说要皈依寺院修为。
其二佛是自性佛,法是无上法,僧是自身完善,就是说皈依自性修为。
由于现在佛教出现了泛滥式的发展趋向,许多不足表露无遗,并且出现了许多人为的弊病。最常见的弊病,就是皈依。在过去,要皈依佛门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首先皈依人要对佛教有所了解,其次皈依人要对佛比较尊敬,最后要有一颗诚心,这样才可以通过师父受戒皈依三宝门下。到现今就不同了,只要有二十块钱和一张相片就可以办理皈依,甚至有的地方相片都不要。至于皈依的人是不是诚心,了不了解佛教等根本不重要,学佛修真称之为形式上皈依。
形式上皈依,是现在佛学中的弊病,现代人群迷信佛教活动的必然产物。从佛学信仰的角度讲,形式上的皈依不足以成为佛教的信仰。大家都知道,佛教的信仰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条件:其一是心中有佛;二是要皈依三宝;三要接受佛的教育。在这三个条件之外,还要进行佛事活动,使身心得到洗礼。所以,不要认为有了皈依证就是居士了,就是诚信佛法了,就已经完成佛法修为了。如果是这样,是自欺欺人,犹如儿戏一般,实在不是学修佛法应该有的态度。俗话讲: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是对俗事的描述,佛法得实比之更难,岂是二十块钱能买来的呢?有学佛之心的人们呀,切切不要被现在的二十块钱假象迷惑了呀!
皈依之后,就要寻师,寻到真正明了佛法的师父才能有系统地进行佛法学习和修为。也就是自己真正的传法师。许多人认为,我每天念诵佛号,参悟佛经不就是在修为么?没有师父也可以修啊!这是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修为,修为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那些磨难?,具体成就的方法等等。念诵佛号,参悟佛经只是基础,并不是真正的修为,根本不会成就佛果的。当今世上法门林林总总,但是大部分都不具备成佛的具体方法,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往生罢了,换个说法也就是往去投生,根本就没有解脱生死,得到自在,更不用说成佛了。自古以来佛法核心的,不立文字的,口传心授的内容都是掌握在宗门宗主手中,只有投到相应的宗派中,才能接触到真正上乘的佛法精粹,传法师会根据你的特点,把最相应,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告诉你,而你不用担心法的真假好坏,是否适合自己,只管诚心去做就可以达到。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短时间内完成别人几十年都完不成的修为,由于师门的护持,帮助,灵息,物质,方法,修为人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少去很多的危险,不会走弯路而直达彼岸。从而成为修为有力的保障。否则也只是改变自己,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师父呢?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认识到了红尘苦厄,不想再这么迷失下去,就应该通过学习佛法知识,佛经佛典,多接触一些这方面的真修为人,来寻找自己真正的师父。什么是真呢?这里要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你要从事学习的师父是不是具备真正修为人的素质。师父不一定就必须是佛,也可能是菩萨,罗汉修为,但是他只要有可以让你真正成就的方法就可以为师。作为师父永远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人心的欲望作用,并不是所有的修为人都是真修实证,有许多人修为是为了追时髦,显示自己学识广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人云亦云。其实并不具备传授佛法的能力。以下列出几点可以作为分辨是否是真修为人的标准:
1.是不是已经放下了红尘名利,不去追求满足金钱,权力,名望,欲望。时刻修改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2.是不是对待一切事物都能有一颗平常,平和,平等的心,和包容的意境。
3.是不是有自己的宗门,并且本身有一定的修为高度,具备核心的正法体系和具体的行持方法。
4.是不是有慈悲济世,不求回报并积极帮助众生脱离苦难的心,并且已经在这么做。
第二:是自己是否有真诚的心要学修佛法。真正学修佛法要达到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真诚。真诚一词,几乎每个人都理解,也普遍用于世法。在佛法里面,其意思更为深刻一些。先说真,就是从心底感触到历代祖师,佛菩萨的慈悲,不遗余力的来帮助世间受苦的众生,给与众生所有的方便,希望所有众生能够相信佛菩萨所教授的方法,并切实地去做,不留有余地,最终所得到的成就是必然的。佛法说一真一切真,只有修为人一念成真,为真行持,就可以处处得到验证,不会出现差错。如果做不到这个真,那么你不会得到。哪怕有0.1%的不真,也不可以得到,这个就是佛法中的绝对性。对于真的衡量,自己完成可以清楚自己具备了多少,自己的心骗不了自己,投入了多少真心才可以得到多少结果。古往今来,无数的圣贤,修为成功的人都会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在真的行持上做到不自欺欺人,这样的原则,也是下面的一个字:诚。
诚心待人,诚心做事,诚心听佛的教育,诚心得到佛法,诚心去行持佛法。这些都是诚的内容。首先佛向内求,是自己内在具备的。一个人也许可以侥幸的骗过别人,但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可以说对人的诚也许含有水分,哪怕是少许的。对佛的诚,不可以有半点水分在内。否则不以佛见是好的,倘若以魔见就情况大为不好了。许许多多的人都会说学佛下种,关键在于下种,一片土地无论它的好与恶,如果没有种子,它就永远只是一片土地,不会长芽扎根,抽叶开花的,诚心的敬意是得到种子的关键,诚心到了,种子落地生根。诚心不到,种子是种子,地是地。种子得不到土地,以至干涸死亡,土地因为没有种子,以至于荒芜。种子就是由真诚得到的,土地就是自身的心地。在这里引用五祖的一首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希望所有的学佛修佛人,用真心诚意找到自己的真情佛种,并把他下到心地中。种子落地,是修为的真正开始,以后每走一步,也离不开一个诚字。比如种地,你对庄稼的管理到什么程度,庄稼就会长成什么样子,是庄稼应该有收获。可是如果管理的不善,也会长疯长坏,就会出现非庄稼该有的收获。对庄稼的管理是世人所行持的生存之法,就修为人而言,就是佛法修持的行持,行持无差,才可以得证果证。所以一个诚字是少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