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行旅必备六物都有哪些?
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一直是僧侣的志业,因此,古往今来的僧人多为弘化而旅行。当然,这种旅行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寻师访道,追求真理,而不是观山玩水,秀风景秀自拍秀自己的见识。寻常百姓人家都知道穷家富路,旅行要带足银两,备好物资。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对此,凤编深有感触。那么,古代僧人行旅前要做哪些准备呢?那时候没火车没飞机,僧人们如何完成漫长艰苦的旅程,他们必备的用品都有哪些呢?
僧人离开常住的地方旅行,必须准备六种物品,并且在旅行全程随身携带。这六物是:三衣(袈裟)、钵、卧具、滤水囊。
依佛制,三衣一钵是出家人最重要的持物。《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之一亦说三衣是贤圣沙门的标帜,钵为出家者的用具,非俗人可用,应执持三衣瓦钵,即是少欲少事。
滤水囊也是僧人行旅的标配,现代人很难想象滤水囊的作用。其实,僧人携带滤水囊是用来过滤生水的,目的是排除水中的虫类,以免伤害生命,这是佛家慈悲精神的具体体现。
僧人在旅行时还要准备拂尘、手杖、雨伞等,走在草原上要准备拂尘扫开蚊虫,手杖可以拨开蔓延到路上的草。带伞以防骤雨,炎炎烈日还可招凉。
唐朝贯休法师有首诗:“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万山得得来。”就是以瓶与钵来指云游僧的生活。两者各挂在两肩,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特别说明:带子不必太长,刚好穿过两臂挂于腋下,若交挂在胸前,会令人气急。
唐朝时,僧人参游行脚还须带着度牒──是僧人的身份证明,上注德号、隶属寺院,外出时随身携带,以备查验。
除了准备随身物品外,僧人行脚前也要作好心理准备,莲池大师在《沙弥律仪要略》中就提醒想要参访的沙弥,应先随师受教,实在不宜远行,如果真要远行,也必须要有良朋为伴,不得与恶友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