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密印》:业尽情空
看你有没有进步,一个方面就是看你能不能做到业尽情空,这个恐怕是我们修行上不了路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处。最大的障碍处,有时候是对身外的执著,有时候是对身体的执著,有时候是对自己思想的执著。有些人他看了一些书啊,思想境界觉得很好啊,然后很想表达出来啊,你只要一想表达,这就是一种思想,就是你内心当中的一种情执。对一些语言文字,对某一本书,好像特别感兴趣,觉得这些文字特别优美,这都是心中的情绪上的执著,就是自我的这种情执、情感的执著。
如果不能消除外在的境界障碍,身体的身障和内在的心智的障碍,那么我们想明心见性,证体起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大家就算哭鼻子你也得放下。
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
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
佛说法门,均须仗自力往生,必须业尽情空。非然者,恐戛戛乎难矣。果能业尽情空,再加以念佛工夫,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与观音大士,同一力量。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矣。
如做不到业尽情空地界,不如老实念佛。不存轻慢之心,不以意识卜度。临命终时,尚有感应之望。
盖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不比余门,均系自力。自力与佛力相较,何啻霄壤之隔。所以从古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诚可惜也。
念佛法门,广大无边,无所不包,所以叫做其大无外,最为圆顿,最为简易。
但是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你如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自然就能生出真信切愿,从中真实受益。
否则的话,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很容易随着其他境界所转,生不出真心切愿,你虽然念佛有点工夫,但是却不能得到佛力加持接引往生的巨大利益。
佛说的法门,都需要倚仗自力往生,必须要业尽情空才能脱离六道轮回,否则的话,那是无法出离三界的。
如果你真的能够业尽情空了,再加上你念佛求生西方,必定可以上品上生,那么你去了极乐世界,很快就可以与观世音菩萨有同样的力量,众生应当以什么身得度,你就能够示现什么身去为他说法。
如果你做不到业尽情空的地步,那就不如老实念佛,不要起轻慢之心,不要以自己的凡情意识去度量佛的境界,那么你这样老实修行一辈子,你临命终的时候,那就很有机会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与其他通途法门不同,其他通途法门都是靠自力。
自力与佛力相比较,那就有天壤之别。
所以从古至今,愚夫愚妇如果老实念佛,有很多都往生了,而通宗通教的人,却有很多都失之交臂,继续轮回,真是可惜啊。
有人问:什么是业尽情空呢?
业尽的意思就是没有恶业了,不会造新的恶业,旧的恶业也消除殆尽了,来世可以不用受恶报了。
业尽虽然也很难,但是情空更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情。
《楞严经》说: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因为众生执着有我,所以生出各种爱染之心,于是发起各种妄情,我们常说七情六欲,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种妄情。这个妄情在体内不停的积聚,就能生出爱水。与这个妄情相配合的,叫做虚想。这个虚想比妄情要好一些,但是也不能出离轮回。
简单来说,众生的烦恼分为见爱二种烦恼,妄情就与爱烦恼有关,虚想往往与见烦恼有关。
如果情空纯想,也就是业尽情空,那就可以让你出离三界。
《楞严经》说: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业尽情空,就是说你的恶业消尽了,妄情也空了,只有纯想了,没有邪见了,那就能够生天。
如果你的心里只有正念,想着福慧双修,成佛度众生,并且只有清净的愿望,希望往生佛国净土,那么你也能够随意往生一切净土。
《楞严经》虽然主要说的是自力修行,但是里面有不少地方提到往生净土,弘扬《楞严经》的多数是禅宗大德,对于这些地方往往不会重点去说,所以很少有人留心。我们精进群以后如果有机会分享《楞严经》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地方重点说说。
有些名词大家不太熟悉,可能有的师兄就喜欢去钻研,这个其实并不是好习惯。不熟悉就放下,多念佛多持咒,机缘成熟了,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你不在信愿行上面下工夫,一味的说食数宝,以此自傲,觉得自己了不起,生出傲慢之心还不能察觉,那你日后着魔就不要怨别人了。可能若干年之后,其他人早就去极乐世界成佛做祖了,你呢,还只是一个能说不能行的佛学词典,生死未了,轮回难出。
别人提问,末学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这个末学不懂。
不懂就老老实实说不懂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装成大通家呢?
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自力修行就有这样无穷无尽的陷阱歧路,所以说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普通人连有什么陷阱都搞不清,所以他们觉得这个话是祖师说来吓人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要争辩,只能由得他去吃吃苦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