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诵经很简单,却没有收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


佛教最重视的是智慧学佛最根本是了知佛陀的独特智慧,要想了解佛陀的智慧,离不开阅读佛典,每天花点时间学佛经,领悟佛法,实实在在地学,踏踏实实地修。

诵经就是念诵经文,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读一些经典,比如《般若波罗蜜心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等,你以为诵经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吗?那为何还有那么多对修行者诵经好多年,却不知道经书中讲的都是些什么,自己也没有开启智慧?难道你们自己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自己哪里不如法吗?

其实,诵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懂的一点小诀窍的人,他在一次诵经的过程中就能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你就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收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你难道就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如法的诵经吗?

观想法会圣众

我们不管诵读哪一部经典,时常会妄念纷飞,心中不能清静。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把诵经的处所观想为这部经书的法会场所,将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和法会圣贤等众清清楚楚地观想出来。再观想自己身在法会之中。就这样让自己的身心归到一处,摄住心神恳切地念,自然能够归一。

②修供养

在第一步观想出来之后,我们就必须趁热打铁修供养。要观想自己的意念中以种种七宝供养佛陀及诸大菩萨和阿罗汉等。经云:行者无物供养三宝,于意幻观想供养亦可得如实供养的功德。意幻供养和真实供养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在诵经时亦可以修供养。

③修皈依

若我们在诵经的过程中不能生起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指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那便不能与三宝所弘扬的发相呼应。因此在诵经前修皈依是必经之路。我们供养完法会圣众后,就要紧接着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恭敬对三宝前顶礼皈依,心中念诵皈依偈颂(附录:皈依偈颂)。

④发菩提心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所以我们读诵大乘经典时就要有相应的发心。当我们修完皈依后就要观想自己在诸佛面前发起大愿来。

慈悲伟大的导师佛陀啊!愿您加持愚痴的我,令我开启无上的智慧,成就圆满正等觉,圆满度化一切众生。这样发愿后,再观想自己发完愿。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会才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⑤安住

在诵经时我们要把心安住在经书的字里行间中。一边诵一边观想这些经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诵经不要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诵经的质量。字句分明的来诵经是最好的。现在人都喜欢动,其实静下来才是功夫。无论如何,最好每天能拿出十几分钟来安静一下,念念经,看一看因果故事,看看菩萨的感应故事,看看圣贤做事的方法,这个很好,这样子会让我们回归,明白自己想要些什么。比较好。不要吵吵闹闹,很是开心。

回向

当我们诵完经后观想这部经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就恭对佛陀之前发愿回向: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在念这个回向文的时候心里要把这篇文字的意思,在心里过一遍,不要嘴上滑过。因为回向是要靠您的心力去做的。文中提到了将功德回回向给:父母,众生,佛和国家(四重恩),回向给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都能够脱离苦海。最上念到这些字的时候,心里就要想着他们才行。

同修们,你们要知道,欲想出离轮回诸苦,就要在闻思经书教理时注重诀窍而实实在在的行持。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念佛是今天这个末法时代,佛普度众生最方便的法门。以真诚、清净、平等、觉心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今生必定脱离六道轮回苦海,往生净土成圣成贤。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诵经,帮助我们明理,开智慧,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使我们破迷开悟,再把明了的道理实践于生活当中,彻底扭转自己的命运。

末学曾经听一个老和尚说过:“他金刚经不是看注解而懂的,是诵金刚经十几年,有一天中午诵完金刚经后,自然就懂了。”诸位,这对知识份子来说最不能接受,为什么?知识分子就是用意识心,要去理解佛法,举个例子来说:过去学生时代,有的书或句子看不懂,直到出社会后,再看过去看不懂的书或句子,居然意思 都懂了。一样的道理,既然会懂,诵经文诵过好几百遍,好几千遍,有一天那个部分你突然会懂的。

附录:

༄༅། །སྐྱབས་འགྲོ་སེམས་བསྐྱེད།

皈依发心

སངས་རྒྱས་ཆོས་དང་ཚོགས་ཀྱི་མཆོག་རྣམས་ལ། །

桑吉秋当措杰窍南拉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བྱང་ཆུབ་བར་དུ་བདག་ནི་སྐྱབས་སུ་མཆི།།

香且瓦德达呢嘉森且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བདག་གིས་སྦྱིན་སོགས་བགྱིས་པའི་བསོད་ནམས་ཀྱིས།།

达给因所基波索南基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འགྲོ་ལ་ཕན་ཕྱིར་སངས་རྒྱས་འགྲུབ་པར་ཤོག །

卓拉潘穴桑吉哲巴效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ལན་གསུམ།三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