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佛教意在东进“唐僧母校”想做东方哈佛


在印度日前举行的国际佛教大会期间,《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当年玄奘法师“求取真经”之地——那烂陀。这个昔日盛极一时的佛教研究中心曾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如今印度政府开始重建那烂陀大学,不是作为宗教学府,而想成为印度的哈佛;不仅为提振学术,更意在重振佛教。

那烂陀遗址(网络资料图)

沿着唐僧足迹走进“雷音寺”

从尘土飞扬的比哈尔邦公路向旁边一拐,沿着郁郁葱葱的小路没走多远,眼前出现一片绿色点缀的开阔地,暗红色砖石垒砌的那烂陀遗址正静静躺在印度午后的阳光下。这里就是《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终点大雷音寺的原型。

从遥远的天竺直到今天,古老的校园穿过时光的隧道在面前铺展开来。一片接一片排列整齐的砖石地基、长长的甬道、错落有致的台阶、厚重高耸的墙壁……可以想象,当年这里曾矗立过何等恢弘的建筑群。

那烂陀寺位于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附近,如今的比哈尔邦首府帕特纳东南90公里处。目前发掘出的遗址占地200多亩,考古学家称这仅是昔日校园的1/10。同所有古老遗迹一样,岁月在残垣断壁上留下斑驳印迹,但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还见证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

兴建于公元5世纪的这座古老寺院,历经几代君王的数次扩建,到公元10世纪已成为印度最著名的庙群和学术中心,大多数印度学者都出自这里。彼时的那烂陀海纳了来自缅甸、中国、高丽、波斯、日本等国的学者和僧侣。据传,中国前后有80余人奔赴那烂陀,最著名的当属6世纪来此的玄奘和义净。

走进据传是玄奘住过的僧舍,《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与其他房间不同,红砖墙壁内有一条高1米多、长3米左右的暗道。一问才知,这里是玄奘打坐的地方。能进入那烂陀学习在当时是一种至高荣耀。但入学考试相当严格——恐怕是世界上唯一需在校门口进行考核的学校。考试由看门人主持,那可不是普通门房,而是学识渊博的高人。传说当初玄奘来此,接连考了两次都没通过,第三次终于过关,从此开始他在那烂陀8年的学习和讲学生活。

新那烂陀大学想成哈佛

这座辉煌的学府在1193年遭突厥人侵入,寺院和图书馆被严重毁坏,幸存僧侣逃往尼泊尔和中国西藏。从此那烂陀光辉褪去,最终成为湮没在黄土、荒草下的废墟。中国僧人的文献也成了对那烂陀的绝唱。后来,西方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正是参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才于上世纪让那烂陀遗址重见天日。

时隔800多年,古老的那烂陀终于再次以学府的姿态重现世人面前。今年9月1日,那烂陀大学正式宣布“复课”,初期仅有两个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院和历史学研究院)、11名教师。首批学生是从40个国家约1000名报考者中筛选出的15人,包括来自不丹和日本的两名国际学生。新校址位于那烂陀寺遗址12公里处,规划中的校园占地870英亩。由于校园重建工程明年才动工,目前暂借政府所辖的王舍城会议中心运作,《环球时报》记者一行到达当晚,当地政府就在那里举办了欢迎晚宴。

自重建构想出台以来,印度学界和政界一直在为那烂陀大学勾勒宏伟蓝图。学校第一期5年计划将成立7所学院,拥有学生4000多人、教师400多人,所有师生都住校。

《环球时报》记者问起为何最早设立的两个学院与佛教无关时,印度知名佛教学者、社会活动家ShantumSeth表示,“许多人误以为新那烂陀会是一所佛学院,其实不然,印度想打造的是一所现代化世俗大学,就像剑桥和哈佛那样,采用西方教学理念和办校模式。教师和学生也将来自世界各地”。

人口近12亿的印度只有300多所大学。教育资源的匮乏令富裕家庭纷纷把子女送到欧美留学。当地人说,“那烂陀”在梵文中意为“莲花给予者”,而“莲花”在古印度象征“知识”。重建,不仅体现出印度提升高教水平的决心,更凸显其重振文化大国的意图。校方表示会尽快增设语言和文学、经济与管理等学院,开设精神和社会科学等科目,还将重点发展亚洲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显然,新那烂陀大学想成为东方的哈佛。

印度为何积极复兴佛教

让古老的佛学院复课,其实只是印度近年来全力振兴佛教努力的一小部分。从1400年前玄奘取经至今,佛教在印度早已由当初的兴盛演变为衰落。如今印度佛教徒鲜见,只有北部地区保留着很少一些,约占人口的1.3%。既然如此,为何印政府还要做如此努力?除了学术,背后还隐藏着其他动因。

此次由印度旅游局组织的佛教大会已是印度举办的第四届——首届早在2002年就邀请到全球各地的佛教学者、媒体人及旅行机构,在宣讲佛教文化之余,还全力推介与之相关的旅游。

尽管印度经济近年表现不俗,但社会贫富差距依然巨大。那烂陀所在的比哈尔邦就很贫穷。位于当地的佛教圣地为该邦带来不少旅游收入。自该邦一寺庙去年发生爆炸后,到访的旅游者特别是外国游客大幅减少。他们想借这次大会向全球游客释放安全信号。无疑,佛教旅游的推广会让当地及整个印度的旅游产业极大受益。

透过复兴佛教文化的表象,还可一窥印度增强软实力的长远打算。谈及这点,学者ShantumSeth颇有感触,他认为,佛教文化资产有两种:一是历史留下的,一是创造出来的。印度拥有大量佛教遗产,释迦牟尼在这里顿悟,讲经、涅槃。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原始资源并不多。但中国人善于创造文化资产:在国内举行全球佛教大会,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佛教活动,建造恢弘庙宇。政府为佛教发展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中国正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世界佛教中心,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前来。

ShantumSeth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到过中国的一些寺庙,印象非常深刻。便利的旅游专车、壮丽的建筑、发达的佛教商业以及寺庙的美味素斋……有的地方堪称佛教迪士尼。反观印度,在这方面做得很糟。若印中之间展开一场佛教文化竞争,印度肯定是输家。”

的确,尽管有着深厚渊源,但想在今天的印度重振佛教,着实存在困难。不过印度之举,显然意在海外。ShantumSeth说,其背后隐含着印度“向东看”的文化和经济战略。重建那烂陀大学只是“向东看”的很小部分。印度还在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积极建立文化中心,并试图与东盟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他说,“向东看之前,印度首先要有东方思维”。而向东看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连通印度与亚洲很多国家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佛教交流。“我们一直在重新组织、利用印度的佛教资源。或许两年以后会再次举行国际佛教大会”。

中印竞争之说已有时日。如果说印中争夺佛教影响力有些夸大其词,那至少可以说,印度正在思量如何充分利用其独一无二的佛教资源,让佛教文化在印度“东进”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杨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