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土,即世界,为众生所依居处。众生为正报,世界(土)为依报。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既有正报,必有与之相当的依报,所以,说依报便包含了正报。如所谓佛国土、佛世界,便意味着即为诸佛菩萨。乃至如所谓地狱世界,便意味着地狱中受苦众生。
世界众多,大类为十。这种种世界,都是由于众生的同、别二业所成。同业亦称共业,亦称引业;别业亦称满业。同中有别,别中有同,同别互缘,安立刹网。因为染净业缘不同,世界的净秽差别,无量无边,非言可穷。
略而言之,为四种土:一、常寂光土;二、实报无障碍土;三、方便有余土;四、凡圣同居土。
以四土摄十界,则是:常寂光土,是佛世界;实报无障碍土,是菩萨世界;方便有余土,是声闻、缘觉世界;凡圣同居土,是六道众生的六凡世界。
(一)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之三德,互为融摄。三德皆常,性无迁故;三德皆寂,离尘劳故——不受尘劳影响;三德皆光,极明净故。此种境界,名秘密藏,乃是清净法身所游居处。从主体的“智”来说,名之曰“身”;从客体的“理”来说,名之曰“土”。然而,这不过是从凡夫能够理解,故作此说。其实际,此境界中并无什么主体、客体的分别,乃是身土一如,非有二相。
此身土一如、三德圆明、理智不二的常寂光,犹如水的湿性,虽然没有各各别异的特征,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周遍于各各别异的世界之中。其各各别异的世界,离此常寂光性体以外别无安立之处。须知!
(二)实报无障碍土
由于全性起修,全修合性,所以称性所感而得此真实果报。色心自在,心物圆融——心能转物,尘刹互含,地上大士之所游居。地上大士者,为破无明、见法身的分证即佛地位的大菩萨,为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别教初地至十地以及等觉菩萨。身能现土,土能现身,不违法性,胜妙庄严,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莲华藏世界、法界安立海所明。
(三)方便有余土
超出欲、色、无色之三界以外的三乘圣众——声闻、缘觉、菩萨,未断尘沙无明者,修方便道——七方便道:五停心,别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法位者之所游居。
因修七方便道,超脱三界,所以叫作“方便”。为何称为“有余”呢?
此方便有余土人,但离分段生死,未免变易生死,但断除了见惑与思惑,未能断除根本无明的别惑,所以叫作“有余”。以此修七方便道而断尽三界内枝末无明的见思惑,而由于有三界外的别惑,即根本无明未能断除,故称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中众生的成分是:四教(藏、通、别、圆)中已断见思惑的圣人。三藏教的两种人:声闻、缘觉(已断见思惑故);通教中三种人:声闻、缘觉及六地以上菩萨;别教三种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教一种人:十信。这九种人,纯是菩萨种性,虽有声闻,而非定性,但断同惑——见思惑,故称声闻。
(四)凡圣同居土
三界(欲、色、无色)九地(四空、四禅及五趣杂居地共为九地)二十五有,主要是凡夫有漏的善业、不善业和即有漏禅定功夫之所招感。所谓“有”,即有业报、有生死之谓。
而圣人也来同居者:有两种圣人,一是实圣,二是权圣。
实圣:谓此人原来是凡夫,由其业力,牵生此界。生来这世界以后,因修道的力量,证得或声闻、或缘觉(辟支佛)、或菩萨果位,转凡成圣了。
权圣:谓此圣人,他的本际或为常寂光土之佛,或为实报无障碍土之菩萨,或为方便有余土的圣人,因为他有大悲愿力,哀愍众生,与此世界众生有缘,欲来度化之,示生于此世界,非由业力牵生。
有这两种圣人同居此土,故名凡圣同居土。
除常寂光佛土惟实(佛)无权(圣),实报无障碍土、方便有余土中皆随其因缘,而有权圣示现,化导诸圣人、诸菩萨。
四土的净秽、横竖理论等分别,于此从略。若欲求知者,可参阅蕅益大师著《梵网经玄义》等。
如上四土并非互为隔碍地并立着,不可按常情理解为四土分别存在于四个地方。须知,四土其实是互为融摄着的。四土是唯心所现,心无分剂,心无边界,所以四土互为圆融。“常寂光”在何处?若人果能一念承当,与佛相应,那么,当下即是!乃至地狱世界亦然。
所以说:贪瞋痴等烦恼心起,即成三途世界;四摄六度、慈悲喜舍心起,便是菩萨、诸佛世界。
佛经云:“心净则国土净。”这是从理性而言。理性是一切法即一切事物、事相的根据。《华严经》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万法即事相,心、识即理性。又说:“心如工画师,能造诸世间,五阴及国土,无法而不造。”所以,三界万法等一切世界国土,皆无不都是理性的,即心识的具体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