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何物最苦?


在《景德傳燈錄》裡面有這麼一段記載:

洞山良价禪師有一次問僧人說:「世間何物最苦?」

僧人回答說:「地獄最苦。」

洞山良价說:「不然。」

僧人便問說:「師意如何?」

洞山良价說:「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衣線下,指袈裟,引申為修行佛道的事。洞山禪師的提示是說:眾生因眩惑於眼前的事物而不究真實、不了生死,但對修行人來說,只要還一口氣活在世間,卻不明生死大事,生死的根本問題未能解決,這就是最苦的事。

人生有兩大問題:一為生,一為死。一個人如果不能對生死兩大問題有所覺悟,那麼無論他的事業成就有多大、學問名望有多高,都會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人時常談論人生觀,卻疏忽了人生觀反面的人死觀,只知在如何生這方面下功夫,從來不在如何死那方面去設想。眾生忙忙碌碌,一生營求世間的物質,可是物質畢竟是無常、無實的,就是追求到手,還不一定能夠真正擁有。

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這是現實的真相。眾生寧可奔波追逐時刻變化不能把握的虛幻世相,卻是不願思惟必將來臨終歸要死的既定事實,講起來實在是無明顛倒。

對於生命的體認,最親切、最無可閃避、最不能作假的,就是死亡。惟有真正領悟真理的人,才能夠一方面肯定心性的無限存在,一方面也徹底放下對死亡的憂慮、恐懼和遺憾。眾生會對死亡產生畏懼,是由於對死亡的無知,事實上眾生身軀的生老病死,這不過是現象界變化的過程,如果因為看不到死後如何,就自以為死後一了百了,煙消雲散,這在佛法上稱為凡夫之斷見。

譬如溪水流入大海中,海水在一定的溫度和氣壓之下,會上升化為水蒸氣,成為雲和霧,飄向四方;雲和霧也會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以下雨或下雪的形態降落地面,再流入溪川之中。所以,在水的生命流程當中,這些溪水、海水、雲、霧、雨、雪,都不過是隨不同因緣而暫時存在的現象。眾生的生命也是一樣,是一個隨不同業緣而流轉變化的過程,眾生死亡以後雖然肉體不再有心跳、呼吸,但以佛法來看,這並不是終點,在還未解脫前,都只是法界大化流變的過程而已。

人如果能夠徹底體認自己的心性,由物質的世界透入無相的法界,就可以得到自在的體驗,消失了生和死之間那種對立和矛盾的意念,同時也會對生命的真實有整體的領悟。因為擁有成熟的生命觀以及生命的喜悅,了知生命的意義,所以解決了因死亡而產生的不安。就像六祖惠能大師滅度以前,徒眾都傷心得流淚涕泣,但是他對大家說:「我知道自己的去處,你們不必悲傷。」又如廣欽老和尚圓寂以前說:「無來也無去,沒有什麼事。」修行學佛,參禪悟道,在於能明心見性,證到法身住境,了生脫死,所謂「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不來不去何得罪,了了然然生自脫。」由於見性之人了徹法性本無生滅來去,人法兩空,事事無礙,所以不為生死幻相所轉,能夠得到身心大自在。

禪家說:「大死一番,大活現成。」此即教人應時常思惟無常,參透死亡,這樣才會更加珍惜人生,從此用一顆最純淨的心來修學佛法。只要有一顆善良、慈悲、菩提的心,就能換得成就、換得解脫,因為聖者們會知道、會觀照、會傳佛法讓其了生脫死,重點在於是不是真正發心為佛法的事業奉獻?只要種下善因,因緣會成熟,會得遇大德聖者的。

要知道:人是要死的,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如果要想不死,要想生死自由,必須符合佛法的修持。如果不符合真正如來正法的修持,死是必須走的。要不死就得了生脫死,把生死徹底了結,不再生也不再死,達到生死自由,想生則生,想死則死,不想死又生,這樣才是幸福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