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记者对上师的采访


上师:我从来没有这样接受过采访。前几年,在北京、上海很多人想跟我采访一些关于佛教的简单知识,以及佛教和现代人的生活怎么结合等等内容。前几年就有一些弟子和他们的朋友,类似你这样的记者,想采访我。但我确实不大习惯在镜头面前常常露面。

然而,以前的理想和我现在的做法确实是完全相反的。我以前的理想是这辈子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好好去修行,没有想过和那么多人接触。可能现在这么忙碌全部都是因缘所至吧。今天你这个采访,我简单回答一下。

记者:顶礼大恩上师!弟子很荣幸能在今天代表年轻的师兄向您请教一些在平时生活和修学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同时我们也很想了解,上师年轻时候的一些故事。我想我们的采访先从“青春的烦恼开始”。

上师,通过参加这么多次放生,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放生的人群当中,特别多年轻的面孔,这是我以前不曾想到的。在我的印象里或者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修学佛法,老年人居多一些。那么,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学佛的越来越多了呢?可能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青春和佛教稍微有一点儿冲突,那为什么在放生的现场,会体现的这么完美呢?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上师:刚才你问的是,从放生的时候看,现在年轻人学佛的特别多,跟一般人的想象中不大一样。一般人的想象可能老年人才学佛、信佛,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精神依托,不明白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人学佛,你的疑问在这里是不是?

这个很简单,弟子,确实很简单。你的想法只是代表一小部分人的想法。为什么呢?我跟你说,这个可以从时代不同和地方不同两个方面来看。

你去想一想看一看,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很多人,不分男女不分年纪大小,他们都信佛,包括佛住世到现在,很多很多的时代,不分年纪大小、不分男女都信佛。

另一方面是地方不同的原因。我是在藏地长大的,藏族差不多全民都信佛。年纪大的甚至一百岁,小的差不多几岁,就开始信佛、学佛、还有修行。包括泰国、不丹很多国家也是这样的。佛教国家不用说了,有其他宗教信仰的国家,比方说西方很多国家,比如说美国、英国等等,也是不分男女、不分年纪大小,很多人都信佛。信佛的年轻人很多。所以说,你的想法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

至于你问为什么现在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年轻人信佛,往这个方向学习,为什么呢?

以前很多种缘起,人们接触不到佛法,而现在途径比较多,比如说电脑。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一些年轻人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佛法。

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生活,工作压力大。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安乐,可是不管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却无法真正解决他们最根本的痛苦。于是年轻人现在通过很多途径,比方说通讯、网络等,接触到一些佛法,之后他们可能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今生解脱的方法,他们找到心灵归宿以后便朝着这条路继续走。以前可能没有机会,他们接触不到佛法而已。

记者:您刚才说了年轻人压力大,而且佛法现在传播的方式特别多,比如说电脑。

上师:对,现在能接触佛法的机会比以前多,你看有通讯、网络等等很多途径。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归宿和精神寄托。而现在能找到它们的途径很多。

记者: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的代表,有切身的感受,确实是这样。

上师:是啊,你看以前很多人根本接触不到佛法,而一旦接触以后他可能会开始思考,然后找这方面的内容学习。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年轻人学佛的现象渐渐多起来。我感觉是这个样子。

记者:刚才您说了年轻人有很大的压力,也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烦恼。您年轻的时候有过什么烦恼没有呢?

上师:对啊,我也有烦恼。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凡夫。我年轻的时候最主要的烦恼是这样子,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自由自在的人,但是妈妈管得比较严。我最大的烦恼是妈妈管得太严了,希望妈妈不要管得那么严。我在自己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确实是这样想的。然后稍微长大了些,自己在学习、修行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佛法知识没有学到。努力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烦恼。

记者:那我这样听来,在上师的生活当中,除了小时候妈妈管着,然后就是修学佛法,好像跟普通人的观念不一样。那您十七八岁的时候,您的烦恼是什么?

上师:你看我差不多十七的时候就到远处求学去了。我那时的生活还是很苦的,但是生活上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烦恼。十八岁的时候我去藏文大学做旁听,我学习的时候,住的帐篷是布帐篷,特别破,我也没有因为这个有烦恼,确实没有。那时候,吃的东西也没有,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可能会帮着同学挑挑水啊、砍砍柴火啊,帮他们烧烧火啊,中午饭就跟他一起吃了,吃饱了就学习去了。差不多下午到了,我再看哪个需要帮忙,然后再去帮帮忙,然后晚上吃的东西就搞定了。如果说很大的烦恼,我确实没有。没有很大的烦恼。那时候最关键是在我的学习上,我想学习好一点儿啊,就这样子。

记者:在师父的生活中,好像就只有弘法利生这么一件事,您不觉得单调吗?

上师:这个是因为众生的因缘不一样。比方说,我和其他人的因缘,和你们的因缘,完全不一样。各有各的因缘。从佛法角度来说是因果。你们有可能上半生是这样子,下半生就不一定。因缘很难说的,因缘的事只有佛才能说清楚。

记者:也就是说您没办法选择?

上师:不是。你也应该遇到过这种情况,比方说你想找一个这样的男朋友,但你可能找到的是另外一个人。同样,你喜欢的是这个东西,过几天得到的是另外一个东西。这个跟因缘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刚才,最初的时候您也讲了说,可能现在的这种弘法利生的环境是您没有想到的,您以前就只想自己安安静静的修法,那和现在的道路也是两条道路。

上师:这个是啊,很难,随心所愿确实特别难。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你们从小到现在也应该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你不一定从一生下来就想做现在这个工作,后来因缘聚合,你才做这个工作。这个很难说了。

我确实以前想过很多次放下,世俗的事不用说了,我是指放下学习等等,想上山去闭关。这个我以前提过很多次了,在我的传记里面,我的开示里面都提到过很多次。包括我以前想在自己35岁左右的时候,就独自修行去了,当时心里这样子想。现在还是常常心里会打架:以后还要继续这样子忙碌吗?还是需要去闭关呢?我还是心里常常这样子打架。

有些时候没办法,想是这样子想,很难实现。有些想法,可能能实现。有些想法,可能很难实现。很多的因缘让最初的想法很难实现。这个是因缘。

记者:那您现在觉得累吗?可能相比自己修行,您现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业,是要和每一个人打交道的。

上师:一般来说,真正修行比较高之后才能去弘法利生,我没到这个程度,所以在调教弟子的过程中也是修行。佛法里面讲真正自己修成了出来弘法利生就更好了。

记者:您说的修成是指的?

上师:修成就是成就了。

记者:您是说您现在还没有成就吗?

上师:对,没有(笑)。有些人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也可以修,比方说修出离心菩提心、信心。

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西,这个不是。修行,简单的话特别简单,比方说平常修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观一些空性等等。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修行不用说了,你看世俗的,比方说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家务的过程中,包括上网、扫地等等过程中,也可以修。这个是没有什么冲突的。我以前想用一生去修行、闭关,虽然心里这样子想,但因为很多因缘,还是没有实现。

记者:那也就是说,在您看来,自己闭关修行和现在所做的弘法利生事业不是冲突的,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也就是说,您现在所做的这个事情和闭关修行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

上师:一般来说是的,对我来说应该不一定。我还是一个凡夫,在这样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可能还有烦恼。

记者:您是凡夫吗?

上师:(笑)是是是,这个我承认,承认过很多次了,我开示里面也承认过很多次了。

记者:我发现有一些师兄他们可能在皈依之前,连皈依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他们仍然选择皈依,您觉得这个好吗?

上师:这个很难说,慢慢的他们以后可能会好,百分之百都会好却不一定。

你看很多人是这样子的,有些现象你知道的,比方说,先信佛的目的是家庭和睦、求财、求官,这些人原本信佛的目的可能是特别狭隘,然后慢慢接触到佛法,进一步了解佛法以后,他们慢慢会认识更广一点。

修持佛法不是为了一个自私、一个升官发财的目的,而是离苦得乐,脱离痛苦。佛法是讲来世,来世也得到安乐的方法。

有些人以前对佛法僧三宝不了解,但是见到三宝所依,看见上师,会很欢喜。有欢喜心也是信心。信心有三种:清净信、意乐信、胜解信。欢喜心是很好的一件事,以这个缘起,皈依了以后,他会种下解脱的种子,然后慢慢发芽。一般来说,佛法是一步一步修持的,一般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开始,然后从皈依做起。应该是好事。

记者:对于您的弟子,您是希望他之前就接触过佛法,懂得一些佛法,还是就像刚才我描述的这种状态,之前连皈依是什么都不知道?

上师:两个都挺好的。

记者:哪一个会更适合修法呢?

上师:这个很难说了,人的根器不一样。刚刚接触佛法的人,有可能他更厉害。比方说,修行很长时间,修行十几二十年,和今天刚刚皈依的人比起来,他们俩个,也许刚刚皈依的人更厉害,这个是有可能的。

记者:您说的厉害是指的什么?

上师:修行啊,修行的进步啊。几十年学佛拖拖拉拉,刚刚皈依的人他很认真修持起来的话,有可能他修行的进步快。这个很难说了。看根器,学佛的根器。根器不一样。

记者:根器怎么理解?

上师:从世俗角度讲,比方说,从小读书的时候,有些人一下子全部懂了,有些人特别特别难,学十几二十年什么都不懂。佛法里面的道理跟这个差不多是一样的。有些人有信心,有出离心,有菩提心,一接触佛法全懂。有些是慢慢一步一步的在进步,有些时候又退,又增加,又退又增加。人的根器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房间里有五个人,五个人的根器不一样。

记者:那您怎么判断一个人根器是不是好呢?

上师:看修行,看信心,信心是很重要的。

记者:我以前遇到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起参加学习小组,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是年轻人多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然后他们可能会成为男女朋友,那您觉得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要祝福他们吗?学佛不是为了解脱吗?

上师:这个是他们两个人的因缘。学佛的路上有可能碰到成为男女朋友的因缘,有些人会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现在也有通过网络成为男女朋友的,有很多的途径。从佛法角度来说是因缘,他们两个的因缘。

记者:但是因缘也分善缘和恶缘啊?那这种因缘是属于善缘还是恶缘呢?

上师:这个最好不要评论。有些可能是善的因缘,有些是恶的因缘,很难说。因缘的事只有佛才能完全明了,我们确实判断不了。

一般来说,他们自己个人的、私密的生活我们不要讨论,更不要判断、评论。这个是私人生活的事。

记者: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应该帮助他,就想着,我是应该祝福呢?还是应该阻止呢?

上师:不用阻止,也不用祝福。不一定必须选择这两个方式,我们也有其他的路,既不是必须阻止,也不是必须祝福。我想这个没什么,挺好的。这是他们私人生活的事,我们不应该评论。这个经验你们丰富一点儿。(笑)

记者:还有身边有些朋友,他想出家,但是家人百般阻拦,甚至是以死相逼,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上师:你刚才前面提到,学了佛以后怕接着就出家了,是不是?你的意思是这个,是吧?

你想想,现在那么多学佛的人,出家的比例很少。我去过很多汉地寺庙,大多数寺庙里面没有多少出家人。全世界来看就不用说了,光从汉地的角度来说,皈依和出家的比例根本没办法比,差异特别大,所以说不一定你皈依就会出家。

出家这个事儿,要看,看自己的因缘。他有出家的因缘的话,我们也阻止不了,最终他还是会出家。这是其一。

第二是他出家以后,也不一定对家里、对亲戚朋友来说就不好。我们藏族人,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是特别荣耀的一件事。

记者:到底是不是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真的是特别荣耀?

上师:应该是很荣耀的一件事。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会很好,可以引导家里很多人学佛,甚至引导他周围所有的人学佛,这样子的话,应该很好啊。

记者:那是不是说,他如果想要出家的话,就可以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出家就可以了?

上师:我想,只要他具足出家的因缘,即使反对也不一定有用。他有这个因缘的话,他自然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孝顺父母也可以啊,你看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一样照顾他的父母,弟子比丘生病了,释迦牟尼佛一样帮助病人等等,也可以啊。

记者:可是汉地目前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旦出家了,作为普通的出家人,他们可能会没有收入啊,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呢?

上师:不出家很多孩子对父母也没有任何帮助,有可能对父母来说还是一个负担。对父母没有帮助的孩子很多啊。这个不是出不出家的事,是个人的因缘。

一般认为孩子是父母的保障,有孩子父母过得好。有的家庭有很多孩子,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走了,父母最后过得很孤单,生活上没人照顾,甚至生病的时候孩子也不管他,所以不出家也不一定对父母有帮助。很多出家人,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父母啊,等等,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是概念上理解错了。不出家,父母就一定过得很好?不是这样啊!

汉地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里孩子有七八个,父母在的时候不照顾,死了以后争父母的财产,最后兄弟姐妹为争遗产打架,有这样子的情况。这个不是出不出家的事。要看孩子与父母有什么因缘,能帮上忙帮不上忙,这个是因缘。认为出家了以后,对父母没有帮助,我感觉这是理解错了。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子他在美国生病了,脑血栓,他的一个女儿在日本。脑血栓,那么严重的病啊,哎呀,他女儿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看父亲。你想她没出家呢,父亲生病的时候不照顾,还有,父亲死了以后,遗产是她要。这不是出不出家的事。

上一篇:调伏贼人 授三自归
下一篇:什么叫佛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