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
我们从“听言”,谈到“观事”。言语是心之声,从一个人言语的态度,可以了解他的修养。他口中都是赞叹别人,他德就厚;他口中都是批评别人,他心胸就比较窄,比较刻薄。包含话太多是比较浮躁,话少的反而是比较心定,这是比较吉祥的人。上一次我们一起学习《易经》的句子,“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大家上个礼拜是不是做吉祥的人?话有没有减少?等于是利益人的话尽心尽力去供养,没有意义的话讲愈少愈好,言多反而必失。
再来,“观事”。从一个人他所做的事情来观察他,他的修养,以及他做这个事情,他的动机。尤其要了解这个事情的实际状况,也不能在判断事情的时候是听说的,传了好几个人的就下判断,这个有时候会失真。所以我们上一次讲到的,“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所有的人都说他不好,还不能马上下判断,要去客观观察。很可能他是正直的人,所有批评他的人都是搞营私、搞党派的,那可能就误会了这个正直的人。所有的人都说他好,可能他们共同的既得利益,你假如相信了,可能就误判、错用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