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体会到法喜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本经,你可以一直念,每天念三四遍,七八遍,然后你不会厌烦。难道仅仅你觉得他可以消灾,然后你就会越念越起劲吗?或者一句佛号,就几个字,你可以一直念。这个是为什么?
因为佛经里有生命体验。人潜意识中,其实很想念他的生命本源,也想回归。那佛经,就是生命本源的风景。每读一部经,你好像回到了故乡,所以你会很舒服。
现在人学佛,都喜欢用思维。说《金刚经》讲什么,《地藏经》讲什么。有的人说,《地藏经》不过是讲因果,我懂了因果了,所以我不需要再念了。这个理解,实在是很肤浅。这就是用大脑思维来理解佛经,这种人的生命,没有喜悦。就像世间的哲学家,或者专家,他用思维来研究,所以他无法体验佛经带来的生命喜悦。
所以学佛,不要用思维,要用心,你去生命体验。这个生命体验是很重要的。每次念经,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有的人说,《地藏经》讲的很浅,估计他觉得没有《金刚经》那么看不懂。其实你看的懂,但不一定了解它。而且《地藏经》中,有很深的密义,你简单的看,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还不懂。
享受也有三个境界。有的人执着色身享受,吃好喝好,他就很享受。所以每天想着哪里好吃的,好玩的。第二种心的享受,他喜欢玩艺术,书法绘画,他也沉迷在其中。第三种,就是灵性的享受。所以你看修道人,他每天念经,可以越念越有滋味,他自己活得很快乐。每天念早晚课,从来不会厌烦。这就是灵性在享受的过程。
学佛的人,要善于发现美。佛教本来是很美的宗教。你看诸佛菩萨,哪一个长得不好看,通通都是很庄严的。而且还带着天冠,七宝琉璃,一出门,都是天女散花,天人奏乐。这也是一种很美的宗教。这些都是外在的,那内在也有他的禅悦为食。
要体验这个禅悦,很不容易。佛教是宝山,要进入宝山,看到宝贝,哪有那么容易呢。修行的过程,应该是转化审美观的过程。那审美观要转化,首先业力要跟着转化。
同样一个世界,不同业力的众生,看到是不同的景象。因为色身的不同。比如六道中,人看到水是水,但天人看到水,就是甘露。菩萨看到水,就是一片琉璃世界。但饿鬼看到水,好比脓血,很脏。地狱众生看到水,就是铁汁。因为业力不同,导致报身不同,报身不同,对应外在环境也不同。
比如说,有的人,得了一种病,他不敢见阳光,整天要把身体裹得很紧。鬼也怕见到阳光,阳光在鬼道看来是很冰冷的。这个也说明业力不同。他感受的也不同。
同样的,一部经,在业力不同的人面前,他展现的也不同。业障很重,他一念经,就头晕,想吐,念不下去。业障比较轻的,他看到佛经,就会欢喜,然后去念。但要是能越念越有滋味时,就代表业障减轻了许多了。也就是你体会佛经中的禅悦了。
有的人念经一段时间,又不念了,也不想念,不念后就开始吃肉了。其他不好习气也跟上了。这说明人偏离自己的灵性遥远了。所以你要是念经,能念出法喜来,那段时间起码业障比较轻。佛说到了灭法时代,人们再也看不懂经,也不想看,因为业障很重,他体会不到佛经中的法喜,他自然就不想看了。也不想修行。那佛经就在人间消失,被龙王收藏在龙宫了。这也说明,业力能决定你对佛经的认知。
那念经,一定要去慢慢念,不要去思维,说好像佛陀讲的是什么意思,你一思维,这个经就念的没有味道了。很多人太理性,他的生活往往没有味道。生活需要一点感性。一点想象。我也是念了很久《地藏经》,才体验体验中的气势辉煌,庄严璀璨。地藏菩萨出场时,释迦佛开始放光,出各种美妙音乐,六道众生都很欢喜的。跟着出场的,还有无量无边的菩萨,龙天。这个场面,大家去体会。是不是非常美。那到了最后,释迦佛也放光。放光后虚空藏菩萨就出来,证明什么呢?证明地藏菩萨的威德。虚空藏菩萨问的,二十八种利益,还有七大利益。问完了这些利益。又是天女散花。所以说,这里是一场很欢乐的聚会。你没有觉得吗?
修行如果是枯燥无味,好像木头石头,估计修行人都跑光了。修行人一定体会到了那个法喜,每天都在喜悦之中。这个法喜是修行的动力。如果没有得到这个法喜,那要好好努力。第一个本身有业障,不是我特别偏袒《地藏经》,业障的消除,用《地藏经》来是最好的。每次念完经,我们生命体,不仅是色身他一定得到欢喜的正能量。这个就是感应。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