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愿人有失就是愿己有失


凡夫对于自己所嗔恨的人,都希望其痛苦、不希望其快乐,希望其失败、不希望其成功,希望其遭受粗恶语与他人的不敬、不希望其遭受他人的恭敬与爱语。所以,一旦自己不喜爱的人获得了快乐与成功、受到他人的恭敬与赞叹,内心就会生起嗔恨与抱怨;而一旦对方获得了痛苦与失败、受到他人的轻蔑与诋毁时,内心就会幸灾乐祸地高兴。

凡夫都觉得,某个人曾经危害过我,我希望他不快乐、倒霉,这是非常合理的反应,这种反应对自己根本不会有什么危害。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正等觉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在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放电影,六根放什么内容的电影,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心中有什么内容,二是拿什么内容来放。例如,冰箱里面只有苹果与梨子两种水果,没有桃子,此时你想从冰箱中拿出桃子来,这是不可能的;此外,是拿出苹果还是梨子,取决于你想拿哪个。

同样的道理,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既有善业的种子,也有恶业的种子。善业的种子萌发就会感受美好,恶业的种子萌发就会感受痛苦。而相续中到底是恶业的种子先成熟,还是善业的种子先成熟,则取决于人现在的思想。善的思想,会吸引相续中善业的种子先成熟;恶的思想,会吸引相续中恶业的种子先成熟。

以希望仇人倒霉的心会吸引什么种子成熟呢?会吸引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亲人突然倒霉。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人,他对某个仇人恨之入骨,咬牙切齿,盼望着这个仇人早点出事倒霉;就这样耗了很长时间,结果仇人没有倒霉,反而是自己或自己的亲人遭遇了不测,倒了大霉。

有人问:为什么以希望他人倒霉的心会吸引自己倒霉呢?这是因为希望他人倒霉者的内心都有一种隐藏得很深的“我不快乐”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隐藏在内心深处,具有巨大的吸引果报的力量。“希望他人倒霉”就是这种“我不快乐”的危机感所释放出来的妄念,以这种妄念只能加深内心“我不快乐”的危机感,以及吸引更多的“我不快乐”之事来到身边。一个内心完全快乐的人,绝对不会有“我不快乐”的危机感,没有这种危机感的人肯定不会生起希望他人不幸福的念头,即便此人曾经伤害过他。

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希望仇人不快乐呢?因为仇人是内心“我不快乐”危机感的施加者。将一个人认作仇人,此人一定在我内心曾经施加过伤害,否则没有理由将对方认作仇人。而所谓的仇人的“伤害”其实只是自己内心的一个信念——一个“我的快乐被他损害得没了”的信念,就是这个信念隐藏在内心,成了潜伏在心中的“我不快乐”的危机感。

这个观察也告诉我们,要想避免他人的伤害,一个最上乘的方法就是内心不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如果我们认为或相信外境的什么事情伤害了自己,内心实际上就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染污,如果这种染污不被及时清理或忘却,就会投射出很多“希望他人不快乐”的妄念,从而加剧这种染污。

心就是这么神奇,以“我受伤了”、“我不快乐”为潜在信念而发出的“希望他人不快乐”的种种妄念,只会吸引与这个信念相应的事情发生,加剧并验证这个信念的可靠性。

《迁善录》中有一则公案是这样的。宋国的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一个驼背,一个跛子,一个肢体萎缩,一个双脚残废,一个疯颠,一个痴呆,一个聋子,一个瞎子,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狱中。他的朋友子皋问他:“你平时行为如何,怎么会有这样大的灾祸?”他说:“平时我也没造什么恶业,只是喜欢嫉妒别人。谁胜过我,我就嫉恨他;谁奉承我,我就喜欢他。听说别人行善,我便怀疑;听说别人有过恶,我就相信。见人有所得,如同自己有所失;见人有所失,就像自己有所得。”子皋说:“你的心态竟然是这样呀!你很快会遭到灭门之灾。你的恶报何止如此!”蒋瑗听了大吃一惊。子皋劝导他说:“天虽崇高,也察知细小之事。你若能痛改前非,必能转祸为福,现在悔改还不算晚。”此后,蒋瑗一一改正生平的恶行,不到几年,几个孩子的病都渐次好了。

由此可见,蒋瑗以自己内心深重的不快乐的危机感,产生了希望他人不快乐的恶念,结果只是加剧了自己的不快乐;相反,他抛弃了这种危机感,希望他人快乐,反而给自心也带来了快乐,于是自己生活的外境就真的渐渐变好了。心怎么想,境就会怎么现。愿人得安乐,自己就会得安乐;愿人受苦,自己就会受苦。

感应篇汇编》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李士衡出使高丽国时,余英作为副手跟随,李士衡将所得到的很多礼品和布匹赠给了余英。回国时,余英安排船只,担心过大海时船会漏水,为了不让自己的货物遭损,于是将李士衡的财物全部垫在船的底部,将自己得到的货物全部放在上面。等到开船后,碰到了大风,船在海上几乎要沉没了,船长请求减少负载货物以逃生,慌忙中随手抛弃了很多货物。等到风停了之后,检查所抛弃的货物,结果全是余英的,李士衡的货物由于垫在船底,竟然一件都没有少。

开船前,余英的心相是“担忧自己的财物受到大海侵损”的危机感,将别人的货物放在下面来防范自己货物受损的行为,其实只是加剧了内心的这种危机感,以内心担忧的力量真的吸引了内心的恶业,结果他的担忧成为了现实——自己的货物果然被大海夺去了。因果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最初心是如何想的,最后的果就会如何应验。

日本作家野口嘉则所著的《镜子的法则》中记载了一件真人真事:说的是41岁的家庭主妇荣子遇到的烦心事。她的儿子优太上小学5年级,在学校总是受人欺负,被一块玩的朋友们排斥在外,一旦发生什么,总是被当成做坏事的那一个。优太因此经常郁郁寡欢,荣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却无可奈何。一位懂得佛法的心理学家矢口先生告诉她:就像人脸长得怎样,镜子中照出来的人脸就会怎样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遭遇都是他内心的一面镜子,内心的思想是怎样的,外面的生活遭遇就是怎样的。

矢口先生为她分析说:“因为您所得到的结果是‘心爱的儿子被别人责备’,我认为您‘责备了某位理应亲近的人’。您是不是反感某位理应感谢的人,或是身边的谁?”在矢口先生的提示下,荣子开始反省自己,发现自己一直对父亲怀恨在心。在矢口先生的帮助下,经过仔细观察,她认为的“父亲不爱自己”其实只是一个错觉与误解。终于,荣子鼓足勇气与父亲化解了多年的隔阂。在与父亲化解隔阂与怨恨之后不久,她的儿子优太的情况也改变了——他周围的同学不再与他为敌,相反变得对他很友好与和善。

在大多数人心里根本不会将“儿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与“自己内心恨父亲”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愚昧的人会怨恨别人、怨恨社会,却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感召的。实际上,以自己非理怨恨他人的心只能招来他人对自己与亲人的非理怨恨。《圣经》中也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应怎样待人。”又说:“你做在你兄弟身上的事,就是做在你自己身上了。”

确实,我们在希望别人痛苦、倒霉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希望自己痛苦与倒霉,对于这个甚深的道理,智者不可不知。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大德居士

大德居士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德居士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德居士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德居士。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