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贪婪与嗔恚是两类最基本的情绪。例如,抱怨的心态与话语等,实际上都是由嗔恚情绪所引发的。而贪婪与嗔恚这两类最基本的情绪又是由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最极细微的情绪——恐惧,或者说担心、忧虑、不自信,所导致。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贪婪还是嗔恚,都是人类试图用于消除或掩盖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心理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看一个人炫耀什么,就知道这个人最缺乏什么。”由此可见,炫耀(也即傲慢)实际上源于内心有“缺乏”的恐惧。其实不仅是傲慢,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缺乏”的恐惧,怎么会去贪婪呢?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缺乏”的恐惧,怎么会去发火抱怨呢?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缺乏”的恐惧,怎么会去嫉妒呢?所以,贪婪、嗔恚、傲慢、嫉妒等所有的负面情绪实际上都是恐惧心理的一种表现而已。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去掉人类包括抱怨在内的各种负面情绪,必须首先根除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
实际上,人类内心的恐惧心理隐藏得如此细微,以致于我们不仔细地审视内心,根本就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佛经中说,这种恐惧心理是我们内心的“愚昧”(或者说“无明”)所具备的一个最本质的特性,只要内心的无明与愚昧存在——也即只要我们的内心尚未彻底通达宇宙万法的奥秘与真理,内心的这种恐惧就不会真正消失。例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意思是说,菩萨依靠般若大智慧,通达了宇宙的实相,就能心无挂碍,因为心无挂碍的缘故,内心就不会有任何恐怖、担忧的情绪,也不会产生错误的思想与认知。如此渐渐臻进,自心就可以到达涅槃的彼岸。由此可见,我们内心的恐惧、担忧以及由其所引发的一切贪嗔等情绪,都是由自心的愚昧所导致。
内心的这种恐惧会表现为贪婪、嗔恚、傲慢与嫉妒等情绪,还需要此人尚有一定的自信;当一个人内心的愚昧不断增上,恶业不断积累以致于福报消减到一定程度时,内心的自信就会彻底丧失,此时隐藏在内心的这种恐惧心理就会赤裸裸地凸显出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而成为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
如何消除隐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忧虑或担心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消除内心的愚昧。经书上说,众生内心最根本的愚昧有两种:一种是业果愚,一种是实相愚。
所谓业果愚,就是对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与“未来身心世界”的关系处在未知、谬知与怀疑的状态。我们未来身心世界的状况,唯一由过去和现在的起心动念决定,过去与现在的“心像”是怎样的,未来的身心世界就是怎样的,这个规律不会有半点偏差和欺诳。如《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意思是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生起,都是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所导致的;好的念头导致福报,坏的念头导致灾祸,这个规律就如“影子跟随形象”一样,无有偏差。《十善业道经》中,世尊对龙王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心中的所思所想不同,所以所造的业也不同,因而他们就有六道轮回苦乐的不同。龙王!你看在会的听众以及大海中很多鱼类,形状肤色各不相同,这一切都是由他们的心念驱使身口意造善恶二业所致。”《华严经》中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又说:“随心造业不思议,一切刹海斯成立。”又说:“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胜天王般若经》中说:“一切世间皆由心造。”《大乘起信论》中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
所谓实相愚,就是对显现在眼前的身心世界的本质处在愚昧的状态,认为外在的世界独立于自心而有,与自心无关。实际上,佛经中说,外在的世界就是自心所作的一场梦,这个梦境正在显现的当下,其本质了不可得;在本质了不可得的当下,还显现万法。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当我们去除了内心的业果愚与实相愚之后,就会明白世界只是自心做的一个梦,而且梦境的内容是由自己过去的思想来决定的。证悟这个真理之后,内心就不会再慌张、恐惧了。当不如意的事情降临时,我们就会知道,这都是自己过去的思想成熟了,只是当时起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我们很愚痴,随随便便就生起了这样的思想,不知道它会成为未来的现实。好在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场梦,迟早都会过去;现在的我无论如何都要把握好当下的心,让自心尽量去创造美好;如果现在的心是美好的,将来的身心世界就一定是美好的——这一点,绝对不会有半点欺诳。
如果明白了业果的道理之后就会知道,我们的心实际上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愿意,求什么就会得什么。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未来,让自心处在恐惧与担忧之中,而要按照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用心去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正如《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所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意思是说:“《诗经》与《尚书》中所说的‘命运操之在我,福报由自心所求而得’,这确实是明训。佛经的教典中也说,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不说妄语是佛陀的大戒,诸佛菩萨,怎么会欺骗别人呢?”所以,当我们的心对“业果不虚”产生真正的定解与信心时,就不会再恐惧,不会再去担心自己的未来,而会将全部的力量用在当下的耕耘之上——也即尽量让现在的起心动念美好,去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整天担心或者忧虑,忧虑自己未来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担心自己的眷属未来会怎样怎样,并且在担心的驱使下去抱怨、批评与责怪。与其担忧,不如去创造、去祈祷、去规划、去行动、去相信。例如,你想要别人将来怎样对待你,从现在开始你就如何对待他人;你想要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美好环境中,你自己的内心就必须长存这样的美好境界,不要让与这个美好境界不相关的杂念生起;你想要怎样的身体,就时时忆念、祈祷;你想要怎样的心灵,就时时反观并调整。就这样,内心深深地相信:心如何付出,就一定会如何得到,这个规律永远不会失效,永远都其作用,永远都不会欺骗任何人。就这样,通过不断地耕耘——也即让心专注于自己的所求与所愿,就没有不能达到的目标。
用这样的信心与耕耘代替担心与恐惧吧!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