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鬼的鬼故事
有一个古老的鬼故事,一个赶路的书生,由于急于赶路而错过了投店,天色已近黄昏,他目力所及的只有远处一座荒废了的古庙。
他走进寺庙,推开吱呀作响的庙门,看到了落满尘土的佛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罩在佛像上,一只蜘蛛在蛛网上缓慢的爬行。几只老鼠因人类的到来而匆匆逃走。
在巡视了一周后,书生决定在这里度过这个夜晚。他把庙门堵好,铺了一些草作为床。然后就躺下了。由于旅途劳顿,很快他就睡着了。夜里刮起了风,在半睡半醒的时候,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警醒,那种声音很像是叩门的声音,很有规则的,一下一下的敲着庙门。
他再也无法让自己继续睡着,但他也并没有足够的胆量去打开门看个究竟。他想起他看过的那些书里所描述的幽灵,他认为门外一定有某种让人惊恐的生命。他就在恐惧中挨到了天明。
当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射进庙里的时候,他才战战兢兢的打开大门,这时候风已经变的很微弱了,他看到了那个让它恐惧了一夜的声源,那只是一个被风吹动的葫芦,挂在门上,当风吹动它的时候,它会撞击庙门而发出夜里的那种声音。他因此而获得解脱。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解脱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只是消除了你的幻觉,解脱也并不需要抛弃什么,只需要你了解实相-实际情况。
当我们不了解实相的时候,我们会为了我们的幻觉而紧张,我们会为此欢喜为此忧。正如那位不了解实相的书生,正是因为缺乏了解,他认为有鬼。
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到,并不是外在的事物在吓唬我们或诱惑我们,能够吓唬能够诱惑我们的只是我们的妄念。
如果那位书生第二次来到这个破庙投宿,他还会为这个声音惊恐不安吗?当然不会。因为他已经了解了实相,他会睡的非常安稳。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为此害怕的话,他还会告诉他:这其实只是被风吹的葫芦撞门的声音。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让你痛苦和快乐的并非外在的事物,而是你的内心,没有任何事物试图诱惑你或激怒你。你之所以被诱惑被激怒完全是你自己的心所造成的。
例如,如果在你面前摆上一颗钻石,你就会感受到诱惑,你会生起贪念。但是,钻石本身并没有诱惑你的企图。同样的一颗钻石,如果摆在一个对钻石毫无认知的人面前,就毫无诱惑力。你之所以被诱惑,是因为你被告知钻石是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从小到大都被告知,花生是价值连城的东西,那么在你面前摆一颗花生就足以让你生起将它据为己有的贪念。你甚至会去抢劫花生。
同样的,为什么有人的发型会激怒你,那是因为你有着古老的审美观。你非常执著你的审美观。以致于看到那种类似鹦鹉的发型就会怒不可遏。同样的发型不会激怒那些追逐时尚的年轻人。因此,发型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激怒你的因素。其他事物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事物试图给你造成困扰,如果你被任何事物所干扰,你应该从自己的心里找解决方法。
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了解你的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你就不会尝试着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你不会试图用疯狂购物,换一种发型,大量饮酒,去世界各地旅行之类的方式来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可以调整你的心,你就可以解脱。
在目前的状况,我们认为有个“自我”,这就如同我们认为有鬼,如果一个人认为有鬼,这表示他被幻觉所困扰。对这类人,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你可以告诉他,没有鬼,那只不过是风吹葫芦的声音。你也可以告诉他,确实有有鬼,但我们可以通过法术把它赶走。一般来说,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较高程度的修行者。你告诉他没有鬼的时候,他可以当下领悟。而第二种方法则适合多数人。你可以假装给他驱鬼,先缓解他的紧张情绪,然后在天亮的时候带他去看门口挂着的葫芦,这样他就会明白他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自己的幻想。
并没有鬼,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鬼也并没有消失,因为根本就没有过鬼。只有曾经存在过的,才能谈得上消失。有的只是葫芦。
因此,当你了解了无我,并非意味着你的“自我”寿终正寝。它只是你的幻觉而已。从来也从未存在过。但是当你认为他存在的时候,你就会为他疯狂。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满足它。但你所做的这一切只会让你更加痛苦。
当你了解了人无我之后,下一个你需要了解的是法无我,这是一个更大的范畴,它涵盖了一切事物,从你嚼的绿箭口香糖到你的剪刀,你的念头,胡夫金字塔,佛经,惠普打印机,地球,宇宙,这一切都被认为是无我的。
如同你的“自我”不存在一样,事物也不具有你所认为的自性。它们是和合而成,因此不具自性。认为他们具有自性同样是我们无明的结果。他们只是葫芦的另一个版本。
在第一个版本里,我们幻想出一个“自我”,这个“自我”由我们的身体和心组成。在第二个版本里,我们更进一步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个自我。这同属幻觉。
正是由于我们的幻觉,我们才会像那位躲在门后的书生一样战战兢兢。如果驱除了幻觉,你就会解脱。解脱的好处是,你可以安稳睡觉。不管外面的风刮得多么大,都能睡的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