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师疑法的根源及对治方法


学禅已然取得阶段性的进步,各种良性改善已然呈现之时,却开始好疑老师教的方法和自已修学的成果。这显然有东郭先生与狼的意思,会切断自已进步的因缘,对禅的修学造成破坏。

这个问题源于几个方面:第一,修行意志不坚定,实践一种方法要领没掌握,修习起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结果烦恼不能彻底断除,就产生“疑”,埋怨方法不好,老师教得不行。有些朋友发现自已修学许久却不太得力,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老师讲的东西,他是否能够做得到位、有没有做到位,他不怀疑这个,他就怀疑师父讲的方法不对,方法不行。他不会问问:为什么别人做了有用,而我做了没有用,错在什么地方?自己是如何做的,是否完完全全按照导师讲的去做,中间有什么漏洞没有?

第二,既修学禅学,又好其它法门,各种方法参杂学习,理论上又不能融会贯通,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结果内心常起冲突,开始怀疑自已修得对不对,由于不能专一而诚精力分散,功夫稀松对治习气不得力。比如密宗主张只有“信师千分之千”的信心,师父才有可能把修行所有的功德传给你,你不可以有任何疑惑。而禅宗叫你起疑团,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如果杂修,必然有理论上不可调和的冲突。

学习任何一个修正想念行为的方法,而不起正信(先了解,再试行,确定可行后而全心相信),在行履上面就达不到相应的水准,自己把自己的上进的力量,成果产生的基本条件抹掉、堵塞了,那么烦恼的修正成功率将大大降低,甚至不可能,这就是疑的破坏力。

第三,有些学习安祥禅的朋友,在现量比较高时,明明已经证得了经典中所言及到的修行境界,却又“莫名其妙”起疑惑,疑自己修得对还是不对,这种怀疑是毫无理由的,就是怀疑。

如何应对以上三点“疑心”?就是要与自已进行一次“实事求是”的辨论。

比如常见的第一种疑念:为什么导师的方法自己做,却解决不了问题,别人用了这些方法却能解决问题?你就要用事实跟自己来做一次辩论。你看看别人都做得有用,自己做得没有用,是否在实践过程中细节没有做到位,所以才没效果;是否是自己漏洞(日常生活中常生气,贪欲多,傲慢、自满、虚伪、嫉妒、担忧……)太多,边修边漏,用师父方法时,习气积重难返,欲振乏力而束手无策?如果确实有以上行履方面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研究清楚了,就要改正做错误的、做得不好的地方,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方法调正,让修行更严谨,就会突破困境。

对于第二种的情况,一定要坚持“一门深入”的原则。师父说,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如果自己不具备承担禅的根器,可以学习其他法门。欲望无止境,杂毒入心很难根治。各法门理论上的冲突可以找修行好的师兄询问一下,找到它们融通之处,反能加深自已对现在修学的方法的优势的认识。学习一个修行方法,如何才能得到其精髓?必须是一门深入。如不能全心全意地去行履,不能专一、专注地研究去探索,把真感情投入真理智进去,用你的意志力坚持下去,那就不必期望上在这个学科上取得成功。

第三种情况,莫名其妙怀疑时,过去我也碰到过这种情况。我是用论证的方式来去检验的。首先我的修学方法是否如师所教,如经所示,没有偏差?我的学习成果,烦恼是否确有消退,体证到的实际理地是否如师如经所示,得到印证?是否不存在不良反应?如果以上三点皆是肯定,那我就不应当怀疑现在所修学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反而应当好好为这种切断修学之缘的多疑之心而忏悔。可写下这个疑心之过,在佛像或导师像前读颂承认错误,那么这个疑念很快就消失了。下次再起疑时,再用同样的方法论证,再忏悔即可。

值得注意的规律是:贪嗔痴慢疑的毒很阴的,而且会反反复复地来回考验你,逐渐地迷惑你、它会慢慢让你摆脱正法,让你沉沦下去。

所以既然要修行,就要对自己的“疑念”的研究要透彻一点,对治的方法要落实严谨到位一点,不然的话,越是修行到精深的时候,不合理的“疑心”的干扰度就越高,一定要进行“自己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论”,拿事实给自己证明看,若“疑念”确实没道理,你就应该对这个疑念进行彻底的忏悔和修理,让它永无出头之日,这样你才会摆脱困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逆境见修行一、难行莫胜忍,功德非常大忍辱的功德非常大,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修行比忍辱更难修,表示修忍辱的功德跟它的难度一样大,所以靠忍辱可以累积无边的功德。很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

世间人生死都有个定数,寿命长短真有定数,看相算命有高手、高明的,确实算得很准确。但是,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相算命的能不能给自己算?..

佛说观无量寿经原文刘宋西域三藏法师强良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尔时王舍大城..

△我们平常做不了主,就是心随境转,比如说看六根对着六尘,一直根尘勾结,随着境转了。那你开始用功的时候要根尘脱落,就是你的眼睛不能随色尘转,耳朵不能随声尘转。△根..

修学两个多月以来,定课、小组交流、班级交流都需要恭听《慈经》,尤其本周重点学习《慈经》的修习后,又有了新的收获。空灵的声音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每每恭听清凉法音,都..

“通途法门”是指净土法门以外的其他法门。“通途法门”经常讲一句话:“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意思是心之外没有佛,在心之外去找佛,是找不到的。佛在哪里呢?佛在心中,..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