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艾伦说,自从把陪伴乔伊和苏的时间当成他自己的,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但是,艾伦也许只是原则上拥有这个无限的时间。

因为毫无疑问,在和乔伊温习功课时,艾伦有时会记了把乔伊的时间当成自己的,那他就会失去这些暗,艾伦可能会希望时间快些过去,他也许会变得不耐烦,螅怕时间被当月费了,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的时时间。

所以,如果艾伦真的想拥有“无限的时间‘,他就必须在和乔伊一起学习时,对“这是我的时间”保持清醒认知。可是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在这样的时间里被其他事物分心。

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觉知(从现在开始,我将用“正念”这个词来指称‘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就要即放慢在生活中开始修习,而不只是在修时。

当你行走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习正念。走在这条四周都是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习正念,你就能(真正)体验这条小路,这条带你去往乡村的小路。你可以通过练习保持觉知来修行正念:“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

不论晴天还是雨天,不化道路干燥还是泥泞,你都要一直保持这个心念,但不要机械式地重复。“机械式的思维”是“正念”的对立面。当漫步乡间小路时,我们如果能够直正地安住在正念中,就会独每一步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

我喜欢独自漫步在乡村小路上,两旁长满了身苗和青草,我在正念中踏下每一步,了知自己正行走在这条奇妙的大地上。(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在希薄的空气中行走才是奇迹,但是我觉得真正的奇迹,即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气中行走,而是在大地上行走。

每一天,我们都置身奇迹中,那些连自己都未认知到的奇迹:蓝天、白云、绿草,孩子黝黑而充满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们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

禅坐

独体禅师说,禅坐时,应该坐得挺直,生起这样的念头:“正身端坐,如坐菩提坐,当愿众生,心无所着。”菩提座是佛陀开悟时坐的地方。既然人人都可以佛,而“佛陀”指的就是所有已经开悟的众生,那么,肯定有许多成佛的人坐过我当下所在的菩提座,即可生出欢喜,在正念中坐禅本身就意味着渐次成佛。

越南诗人尹楚聪在某处静坐时,经历过相同的体验,他突然了悟:无数年以前许多人曾坐在他现在静坐的位置上,而未来的岁月里还会有其他人坐在那儿。

他静坐的那个地方,那段时间,成为连接他与永恒实相的重要桥梁。

然而,忙碌又多虑的人们没有悠闲的时间,漫步在绿草茵茵的小路上,或是在树下静坐。人们必须筹备各种计划,不断和身边的人协商,试着努力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总是有棘手的事情要做。人们必须处理种各困境,每时每刻都专注工作,每分每秒保持警醒,准备应对好任何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

你可能会问:“那我们如何修习正念?”

我的答案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没有理由把正念与专心工作、保持警醒并做出最佳判断区分开来。

人们在协商、解决和处理各种状况时,若要获得圆满的结果,平静的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必不可少。任何人都明白,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我,反而让焦躁和嗔怒干扰了我们,那么我们的工作不再有任何价值。

正念是奇迹,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

就好像,假设一个魔术师把自己的身体切成很多块,把每一块放在不同的地方——手掌放在南面,手臂放在东面,腿放在北面,然后借助于某种魔力,魔术师大喊一声,身体的各个部分就重新组合归位了。正念就像这个魔术,它是奇迹,可以瞬间召回我们涣散的心,使它恢复完整,这样,我们就可以过好生命的的每一分钟。

有觉知的呼吸

因此,正念既是方法,同时也是目的,既是因,也是果。当我们为了修持定力而修习正念时,正念就是因。但是,正念本身就是觉知的生命:正念的存在意味着生命的存在,因此,正念也是果。正念把我们从无知无觉,心念散乱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充分地活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正念让我们真正的生活。

呼吸可以止心念散乱,是一个自然且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呼吸以保持正念。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轻轻地深吸一口气,觉知到你正在深呼吸这一事实。现在呼出肺里所有的敢,整个呼吸过程中保持觉知。

《正念经》教导我们用以下的方法觉知自己的呼吸:

入息,你知道你在入息;出息,你知道你在出息。入息长时,你知道:“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你知道:“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你知道:“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你知道:“我出息短”。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轻轻地吸入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在轻轻地吸入一口气。”

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在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吸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呼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吸气,让整个呼吸平静下来。‘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呼气,让整个呼吸平静下来。”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在佛教寺院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以呼吸为法,止住心念的散乱,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习正念获得的能量,能够助人开悟。当一个普通人有觉知地呼吸时,他就已经开悟了。为了维持长时间的正念,我们必须不间断地观照自己的呼吸。

这里正是秋天,金黄色的树叶一片片落下,真是美极了。在树林里散步十分史上,观照呼吸并保持正念,我感到神请气爽,焕然一新。如此,我可以真正地与每一片树叶交流。

当然,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比较容易保持正念。假如你身边有个朋友,他不说话,只是观他自己的呼吸,那么你也可以毫不费地继续保持正念。但是如果身边的朋友开始说话,保持正念就变得有点困难。

如果你在心里想;“希望这家伙别再说了,这样我才能专心”,你就已经偏离了正念。但是如果你心里想:“如果他聊天,我会回应,但是我会继续安住在正念中,觉知我们正一起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事实,在我们所说的话,我还是可以继续观照我的呼吸。”如果你能生出这样的心态,你不会继续安住在正念中。

这样的情形下修习正念比你独处时要困难一些,但是你如果继续修炼,就能锻炼出功力,修持更深的定力。有一句越南民谣这么唱:“最难莫过于在家修道,其次是在人群中,再次是在寺庙里。只有在喧闹和苛刻的情况下,修行正念才是真的一种考验!

数呼吸与随呼吸

在最近为非越南人开办的禅修班里,我常建议各种自己使用过的方法,这些方法都相当简单。我建议初学者学习“随息”法(随顺呼吸的方法)。学生生背地板躺着,然后我请所有的上课的学员围过来,好给他们解说一次简单的要点。

1)尽管吸气也呼气都靠肺来运作,并且范围在胸腔一带,但是胃部也发挥一定作用。胃会随随着肺的充气鼓起来。刚开始呼吸时,胃会开始往外鼓,但是吸气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二时,它又开始瘪下去。

2)为什么呢、你的胸腔和胃部之间一层肌肉膜,叫做横隔膜。在你正确的呼吸时,空气会先充满肺的下半部。空气充满肺的上半部前,横膈膜会往下推到胃,使胃部鼓起来。当肺的上半部充满空气时,胸腔会向外扩张,使得胃又瘪下去。

3)这就是古人所说;“呼吸始于肚脐终于鼻尖。”

对初学者来说,躺下练习呼吸非常有帮助。重要的是防止太过用力:对肺部来说,过度用力是危险的,尤其是在肺部因多年不正确的呼吸而变得虚弱时,开始练习时,修习者应该背枕着一块薄势子或毯子,双臂轻松地放在身侧。不要垫枕头。

专注呼吸,看看它有多长,心里默数:1,2,3.......缓慢地测量它。这样,数几次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的呼吸长度,或许是5。

现在,试着延长呼气的长度,多数一或两个数,让呼吸的长度变成6者7。接下来开始一连呼气,一边从1数到5。数到5的时候,不要像以前一样立刻吸气,试着让呼气延长到6或者7。

这样你就能清空肺部里的气。呼气结束时,稍作停顿,让你的肺自发地吸入新鲜空气。让你的肺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能吸入多少空气就吸入多少空气。

吸气一般要比呼气“短”些。保持在心里计数,测量吸气和呼气的长度。像这样练习几个,躺下时,对你所有的呼气和吸气保持觉知。(如果你有一只“嘀嗒”声很响的钟,可以用它来帮助自己的测量呼气和吸气的长度.)

在行走、坐卧、站立中,尤其在户外时,继续测量你的呼吸。行走时,你可以用脚步来测量呼吸。大约一个月后,你的呼气和吸气的长度就会并差不多了,会逐渐拉平,最后变得完全相同。如果你呼气的长度是6,那么吸气的长度也会是6。

发果练习时觉得有点疲倦,要立刻停下来。即使你丝毫不觉得累,也不要太长时间地练习这种长度均等的深呼吸——10次到20次呼吸就够了。当你觉得稍徽有点疲劳时,就恢复到宾呼吸状态。疲劳是一种出色的身体机能,在决定我们是该休息还是继续时,它是最好的顾问。

为了测量呼吸的长度,你可以计数,也可以用喜欢的有韵律的话语速。假如你呼吸的长度是6,你可用六个字来代替数数:当-下-我-心-平-和。如果长度是70可以用“我-走-在-绿-草-地-上”。如果你是个佛教徒,可以说:“我-皈-依-于-佛-陀”。如果你是基督徒,可以说:“我-匀-天-上-的-父”。当你行走时,一步一字。互相对应。

宁静的呼吸

你的呼吸应当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你的呼吸应该非常宁静,静得连坐在你身边的人也听不见。人的呼吸应当温和的流动,一如河流,也如水蛇游走水中,而不是像一行行崎岖不平的山脉或是马儿的飞奔疾驰。对我们的呼吸运用自如,就是对我们的身心掌控自如。每一次我们发现自己的心神散乱,或是用尽方法也难以自我控制时,都一次当运用观照呼吸的方法。

在你坐禅时,开始观照自己的呼吸。首先,像平常那样呼吸,然后渐渐缓和下来,直到每次呼吸都变得平静、和缓且绵长。从你坐下到呼吸变得深细无声的期间,觉知自己所有的起心动念。(要一直觉察发生在身上的一切。)

就如《正念经》的开示

吸气时,觉知你在吸气;呼气时,觉知你在呼气。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轻轻地吸入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在轻轻地吸入一口气。”

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在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吸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呼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吸气,让整个呼吸平静下来。‘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呼气,让整个呼吸平静下来。”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大约十到二十分钟之后,你的心绪就会沉静下来,宁静得像一个池塘,水面上甚至连一丝涟漪都没有。

数 呼 吸

让呼吸变得平静且和缓的方法,可称为随息法(随顺呼吸)。如果这个方法一开始学起来有点困难,你可以用数息法(数呼吸)代替。

吸气,在心里数一,呼气,在心里数一。在吸气,在心里数二,呼气,在心里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这数字就像一条绳子,把正念和呼吸系一起。

在持续觉知呼吸的过程中,这个练习只是起点。可是如果没有正念,你很书柜就会数错。忘了数到哪里时,只需要回到一然后,直到你能够保持正确的计数。一旦你可以真正地专注地数,你就已经达到某种程度,可以丢弃数息法,只专注呼吸本身。

在你心烦意乱或者思绪散漫,发现修行正念很困难时,请你回到呼吸上:有觉知的呼吸本身就是正念。

呼吸是觉照意念的妙方,正如某个宗教团体在它的教文中所说;“众生不应在妄念中,或外在环境中,迷失自己。修息以重新把持身心,修正念以生定与慧。”

一举一动都是呼吸

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一座高墙,站在墙的顶端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却没有什么工具可以让人爬上墙顶,只有一条从顶端往墙壁两边垂下来的细线。

聪明的人会在细线的一端,绑一条较粗的绳子,然后走到墙的另一边,拉下细线,绳子就会被牵引到墙的这一边来。接着再将绳子的末端绑上牢固的粗绳,再将粗绳拽到墙对面。当这根粗绳垂到对面墙根,并固定住时,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爬上墙了。

我们的呼吸就像那条细线。不过我们一旦知道如何运用它,它就会成为绝佳工具,帮助我们克服那些看起来无望的情况。呼吸是连接身体和心灵的桥梁,能协调身与心,使身心得以合一。呼吸与身心善是相呼应的,它能统合身心,既能启发身与心两者,又能带来安宁与平和。

许多人与书都探讨过正确呼吸带来的巨大益处。他们说,一个知道正确呼吸的人懂得如何增进无穷的活力;呼吸强化肺部,让血液通畅,使得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充满活力。他们还说,正确的呼吸比食物更重要。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我病得很重。在吃了好几个的药并采取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于是我回过阔大来用呼吸的方法,幸亏这样,我治好了自己。

呼吸是工具,吸呼本身亦是正念。尽管把呼吸作为工具加以运用,能让人们受益匪浅,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些益处当作目的本身。他们不过是正念觉醒后的副产品而已。

在为非越南人开设的小型禅修班里,有许多年轻人。我告诉他们,如果每个人每天禅修一个小时,当然很好,但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时,甚至在洗手、洗碗、拖地、喝茶、和朋友聊天时,都练习禅修。

不论你在做什么,你都要练习禅修:

“洗碗时,你也许会想着待会儿要喝茶,因此尽地把碗洗完,好坐下来喝杯茶。但是,那总克服都会你在洗碗时,根本没有活在当下。在你洗碗时,洗碗应当是你生命中是重要的事。当你喝茶时,喝茶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你如厕时,如厕就是你最重要的事。”

就像这样,砍柴是禅,担水也是禅。一天二十四小时要保持在正念中,而不是只有在禅修、读经祈祷的一个小时里如此。

做任何事情,一举一动都要秉持正念。一举一动都是仪式,典礼。

将茶杯子举到你的唇边是一个仪式。用“仪式”这个词是不是显得太沉重了?我用这个词是为了警醒你,让你理解“觉知”是件生死大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