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种状态都观察清楚才行。就像扫描仪一样从头顶开始往下扫描,将整个身体都清楚地重现在脑海中,如如不动。久而久之,即可净心涤念,又可得定开慧,确实是定慧等持的禅修方法之一。但是,对有些心思散乱的人来说,这种观法依然有其难处,不容易全身都照顾得那么清楚明了。所以还有一种更加简单容易的观法,那就是观身五境。

所谓观身五境,就是观察身体的五个地方:发际、眉心、鼻端、丹田、海底。这五个地方作为心念所缘的观境,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观境即可,不需要或者说不可以五个观境同时观察。因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以多种所缘境作为观境,则会引起心念的散乱,反而不易入定,也更难开发真正的智慧了。

发际就是头顶上的头发根部的地方。让心远离妄想颠倒的杂念,轻轻地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收摄起来,淡淡地放在了发际的地方,感受到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发际之处,除了发际之外,更无一物可以让观修者起心动念,唯独发际被觉照之光笼罩着,也就是让心念离开身体最顶部即将融入虚空的位置,境界空净明了,心念若有若无,呼吸若存若亡,全身放松,轻安自在,缓缓入禅。

眉心就是两个眉毛的中心点,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眼睛依然在看的地方。无念却依然能看,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就把心念停留在闭上眼睛的视线前方。《楞严经》讲: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当观身禅开始修习时,只要求能够获得身念处的定力,而未要求达到明心见性的效果,所以只注意在闭眼见暗的“所见”之处,并未回光返照注意能见的地方。

鼻端就是鼻尖垂直的下面与鼻孔出来的外面交叉处,一切呼吸都经过此处。所谓“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鼻尖之下,同时心念也集中,清净而不散乱。久之即可心念纯正,杂乱无章的妄想纷飞顿时好转。在此处观身,还有其他很多相应的禅法,诸如数息观、随息观等等安那般那行门之法,各有相关的观法和效力。

丹田一般指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丹田其实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接、血液转换封闭循环的地方。让心专注于此,自然心气下沉,幽静舒适,安稳自在,可以避免过于精进用功导致的上火、头痛等禅病。精力比较容易集中,最有利于化精为气、化气为神的调身作用。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达到禅修净心、开发智慧,从而断烦恼,得解脱,证悟般若,利益众生

海底轮是七轮中最下方的轮脉,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轮脉。它是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所有的能量都从海底轮出发,经由任脉和督脉,将整个身体前后左右都贯通,使诸病消除,安康自在。这是佛法难得稀有之处,我们都应该全神贯注地来修习禅修,使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日常所用,最终达到圆满无上菩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你有多大的信仰,就会得到多大的加持力。也就是说,强大的加持力是来自于强大的虔诚心。真正的加持,要用心去感受上师和佛陀的教法才会得到!古时候非常多的大成就者曾经讲..

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

有的学佛师兄问:现在天灾人祸这么多,佛门很多高人,有神通的高人,怎么不出来救人帮助人?有神通的高僧不少,怎么不用神通救人?地震来前告诉一声也好的,山垮塌了,埋了..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某、比丘某某。而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长老、上某下某这些称呼,则是他人对僧人的尊称。细说..

跑香也属于佛教禅修方式的一种,禅修包括行住坐卧,初学者一般都习惯于坐禅,喜欢静坐观心。但是坐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血脉不通、腿脚麻木等不良状况,这时候我们就要起..

在我们本师佛的授记当中,这部经(《楞严经》)是最先灭的,我们人类历史再过一千八百年就会灭掉了。我们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到人的平均寿命五十二岁的时候,这部经就..

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父,香正燃着一半,突然接个电话着急出门,是把香灭了,还是继续燃着?家里没人,有明火担心有安全隐患,如果灭了是不是对诸佛菩萨不恭敬,..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