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


低头便见水中天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为我们理解得不够。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觉得形式不重要。烧香拜佛信佛了,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受五戒,不需要受在家菩萨戒。甚至不需要烧香拜佛,哪里有困难布施钱财就够了。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样比较超脱,学佛就是要超脱、解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在没有超脱、解脱之前,是需要这种形式的。

拜佛,“头面接足归命礼”,头是身体中尊贵的部位,匍匐在佛的脚下,观想佛的脚在我们的手上。布袋和尚有首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越拜越觉得心里踏实。祈求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给我们福报智慧。不要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吃亏是福。吃小亏,得到的是大福报。当然也应该保护自己,不能一味地隐忍,就像寺庙中有菩萨,还有威严的四大天王,他们就像是公检法司,护持菩萨,护持寺庙的清净。

把身体当客人

我们把身体当作自己的客人一样,平时把它招呼好,疾病就减少了。武汉有个居士打电话说生病了,我说平时你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生病了才知道要照顾它。所以,修行也是这样,你经常去照看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你就会健康,心态就好。改变平时养成的不好的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修行。

修行修什么呢,行什么呢?好比一瓶酒,酒喝光了之后,没有酒了,气味还在。我们的习气也是这样,虽然看不见,可是还是存在。修行就是要把习气、毛病改正过来。

修行好多人入不了门,只是在跑庙,在烧香,在礼佛,但是为了什么,却不是很清楚。大多数人是求平安,求财,求全家幸福。我们在拜佛、求佛的同时,还应该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才会有平安,才会有幸福,才会有财。

凡夫就是迷而不觉,我们有许多习气毛病自己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会做不好的事情呢,如果他懂因果就不会去做。为什么有佛珠呀,为什么要上香呀,为什么要有佛像呀。其实这些都像是一面镜子,在提醒自己。大家共修也是这样,一个人容易忘记,大家在一起互相激励,互相提高。

发心容易,发长远心很难

你们的念佛小组才1岁,要好好呵护。坚持下来不容易。我们的文艺队一岁的时候我去了,两岁的时候就没去了,因为已经解散了。发心容易,发长远心很难。你们一岁的时候我来了,希望到5岁、10岁还能再过来,那是我们最高兴的。

建设困难,管理更困难。整个佛教界都缺人才,修行、管理、弘法的人才。而且安排也要合理,一时兴起24小时都在念,念一段时间大家都念不下去了。要结合实际,哪怕一天念一个小时,只要坚持就好了。

还有就是把唱念学会,在唱念的时候会感动自己,是在与诸佛菩萨交流。唱念是龙天的耳目,诸佛菩萨路过这里都会驻足。你在念经,会恭敬你,诸佛菩萨会加持你。

敲法器敲不好,护法龙天都不开心。以前我们不会敲,老和尚都不让我们敲。80年代刚出家师父是不让我们摸法器的,我们就在桌子上拍,使劲地拍,拍疼了才会记得。引罄、木鱼他都一个人敲。后来我第一次敲,错了一个地方,至今还记得。法器要如法,如法的功德最大。有这样的敬畏之心,才不会敲错,你的心就很静。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是一个声音。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信仰的生起需要有人来引导,你们的念佛小组就像是星星之火。佛教的存在有两千多年,现在有这么多人来信仰它。佛教讲的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皇帝派人到印度取经,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一个寺庙是白马寺,传过来的第一部经是《四十二章经》。还有《八大人觉经》、《佛说吉祥经》,大家都可以来组织学习。在念佛之前或之后都可以读经,这些佛经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盏灯,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学佛要从读经学起。不读佛经,很难坚固自己的信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就像自己是在外地的小孩,想念家中的父母,归心似箭。为什么心很乱,无心念佛?我们吵起嘴来,什么都忘记了,什么都听不进去,如果把这个劲头来学佛,就有大成。

家里那个蓬头垢面、鞋子倒穿的那个人就是你的菩萨

有位居士到五台山拜访一位师父,他在家不是很孝顺父母,却很虔诚地拜菩萨。这位师父说其实菩萨就在你家里,你回家看到一个蓬头垢面、鞋子倒穿的那个人就是菩萨。居士回到了家里,他的妈妈在睡觉,着急给儿子开门。这位居士一看自己的母亲,蓬头垢面、倒穿鞋子,恍然大悟。原来父母就是菩萨呀。

我们学佛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父母就是活菩萨,要孝敬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

永远不要怨天尤人,种好因,就会有好的结果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懂因果。因果就像自己的影子,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命运不好,很倒霉。永远不要怨天尤人,种好因,就会有好的结果。

有一个打铁的人,他每天叮叮当当地打铁,每打一下,就念一句弥陀佛,在他走的时候,念了四句话:“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有位朋友,他的老师是知名的学者,他说他的老师开始是研究佛教,现在怎么开始信仰佛教了呢?他不理解。我说中国有句老话,“英雄老来都归佛”。人都要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给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找一个安顿的地方。

烧香拜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年轻,信众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我接触的很多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学佛都学得非常好。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