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第五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让我在这里用几行字谈一些修行法门,也许你能借由这些方法摆脱狭隘的见解,变得无畏惧、大慈大悲。

在你坐禅时,看好自心后,你可以专注观照特定物体间相互依存的本性(依他起性)。这样的禅修并不是对相互依存哲学的推论思考,而是以心观心,通过修行者的定力揭示所观物体的真实性。

想想这个简单而古老的真理:认知的主体不能独立于认知的客体独立存在。看,是看某样东西;听是听某样东西;愤怒,是因为某事愤怒;希望,是希望某事;思考,是对某事思考。一旦认知的对象(那个事物)不存在,也就没有认知的主体。

修行者禅观内心,由此便能洞察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我们修习观照呼吸时,能认知呼吸的是心,当修习观照已身时,能认知身体的也是心,当修习观照外身时,能认知这些事物的还是心。因此,观照所有物体的相互依存性(缘起观),就是观心。

心的所有对象就是心本身。佛法上,我们称心的对象为“法”。法通常被归为五个范畴: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范畴通常称为“五蕴”。不过,第五蕴“识”比比括了五蕴,并且是其他四蕴存在的基础。

缘起观是对诸法的深入观照,以此切入它们真实的本笥,洞见它们是本整体实相的一部分。了悟实相整体不可分割,无法被切成小块而各自独立存在。

观照的第一个对象是我们自己,亦即我们自身五蕴的和合。你可以就在此时此刻,观照你自己的五蕴和合。你将色、受、想、行和识的存在。观照这些“对象”,直到你看以它们每一个都与你身外的民办紧密相连;如果世界不存在,那么这五蕴的和合也就不存在。

想想桌子的例子。桌子依赖以下的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存在。我们或许把这些事物叫做“非桌子的世界”:森林(树木在那里生长,被砍伐)木匠、铁矿(变成钉子和螺丝),以其他与这张桌子有关的无数的东西,包括木匠的父母以及祖先,乃至让树得以生长的阳光和雨水。

如果你洞见这张桌子的实相,你就会看到,桌子本身呈现了所有那些通常被我们认为是“非桌子的世界当中的事物。如果你抽走任何一个“非桌子”的因素,还原至它的本源,例如让钵子恢复成铁矿,让木材回到森林,将木匠还给他父母,这张桌子就不存在了。

一个能经由观照这张桌子而洞见整个宇宙的人,即是证道者。你要用同样的方式禅观自己五蕴的和合。禅观它们,看到自己存在有的“一”的实相,看到你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本为一体。如果五蕴归还至它们的源头,自我不复存在。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滋养五蕴。自我就是五蕴的和合。在宇宙万物形成,二灭亡中,五蕴的和合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从受苦中解脱

人们通常将实相切割成块,因而看不到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看到了一切中的“一”和一中的“一切”,就突破了一个大障碍。这个限制人们感知实相的障碍,佛教称之为“我见”。

“我签名簿”是指相信恒常不变、独立的实体我存在。突破这个妄见就能从各种害怕、育苦与焦虑中解脱出来。观世音菩萨,我们越南和平工作者的来神支柱,在洞察了五蕴皆空(无我)的实相后,她就从各种折磨、苦痛、怀疑与愤怒中解脱了。这种禅修法对于每个人都适用。如果坚持不懈,精进地观照五蕴,我们同样也能从苦难、害怕、恐惧中解脱。

我们必须摒除所有障碍,作为宇宙生命的一部分而活着。人并非包裹在厚壳里与世隔绝的孤立个体,能够不受影响地自由空越时空。像那样与世绝地活一百世、十万世不叫做活着,那样的情形也不可能发生。

我们的生命中万象纷呈,恰如我们自己也显现在各种不同现象中。我们是生命,而生命是无止境的。也许可以这样说,只有过着世间生活,经历别人的悲苦喜乐时,我们才算活着。别人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别人的快乐就是我们自己的快乐。

如果生命无限,那么组成我们的五蕴也是无限的。宇宙的无常、生命的成败,都无法再摆布我们。了悟缘起的实相并深深契入,就没有什么再能压制我们了。你解脱了。全跏呋坐,觉察你的呼吸主,在禅观中休会普度众生的菩萨。

我们要时放刻修习缘起观,不仅在静坐时练习,还要让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学会将眼前的人看成自己,自己就是那个人。我们必须洞察所有的事情的缘起与相互依存过程,包括那些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

骑在生死的浪头上

我无法略过生死问题不谈。许多年轻人或是其他人出于对受苦者的爱,挺身为他人服务,为和平工作。他们都很清楚生死是最重要的问题,却常常看不到意识不到生与死不过是同一实相的两面。一旦领悟这点,我们就有勇气面对生死。

在我年仅十九岁时,一位年长的比丘指定我禅观“墓园里一具尸体”这个意象。可是我觉得很困难,抗拒这个禅修练习。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那时我觉得这种禅修应当留给年长一些的比丘。

然而在那之后,我看见许多年经士兵一个挨着一个动也不动的躺着,有些不过十三、十四或十五岁,他们对死亡没有任何的准备。现在我明白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死,就不知道怎么活,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在两天前,摩比对我说,她认为一个人地至十十岁就可以禅观尸体。她自己也才刚满二十岁。

我们必须直面死亡,辨识它,接受它,就像我们正视与接受生命一样。

正念经》谈到如何禅观尸体:禅观身体的腐烂,禅观身体如何膨胀淤紫,如何被蛆吃得只剩下几丝血肉附在骨头上。一直禅观到只剩下白骨,直到它慢慢朽坏、化为尘土地。像这样禅观,你明白自己身体也将经历同样的过程。禅观尸体,直到你平静安详,直到你的心灵轻安,直到你的脸庞泛起徵笑。

降服厌恶与害怕的过程中,你会把生命看作无比的珍贵,每一秒都该珍异。不仅珍视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每一个存在,每一个实相,都应该受到珍视。

我们不会再被“为了自己生存,有必要毁灭他人”这样的想法蒙蔽。生和死是生命的两面:没有它们,生命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要有两面才能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可能超越生死,才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

佛经说,洞彻了相互依存的实相,突破了一切狭隘的见解,能够自由地出入生死,就像一个人驾着小舟乘风破浪,却没有被生死的浪头淹没或溺亡一样。有人说,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但是悲或不乐观的相法都太简化了直理。重点是害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和其他证道者唇边的微笑。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南传法师

南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南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南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南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