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照市场供求平衡理论,买下一部分物命放生,商家会养殖和捕捞更多的动物来销售。这样看来,放生并没有减少杀业,反而刺激了更多的养殖和捕捞,那么这样放生还有什么意义?放生者对这个问题不明了,可能因此对放生产生怀疑,退失放生信心。而一些邪魔歪道,也借此对放生大加批评指责。今对此问题做一下解释。

说明一点,这里指的放生是如法放生,那种提前预定的不如法放生暂不在讨论之列。

一、以市场供求平衡理论衡量放生,此种逻辑推理毫无意义

小智不知大理,以市场供求平衡理论衡量放生,是以凡夫有限的心智妄测大智慧佛陀金口宣说的放生善行。凡夫以有限的心智作出的逻辑推理往往远不是究竟之理,这种逻辑推理存在致命错误:推理的前提是假设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忽略了放生可以影响杀生食肉者减少杀生量。比如消耗一车鱼,市场供应端是分不清楚鱼被放生还是被食用。放生者买走一部分,可能导致杀生食肉者暂时无物可买,这样已经减少一部分杀业。

放生也可以感动部分杀生食肉者,尽快戒杀素食,如印光大师所言:世人多矣,心行各异,(放生)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这种逻辑推理更忽略了佛力感应的不可思议,放生可以转化人心向善,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冥冥之中会加持杀生食肉者少杀少吃,这是人力所不及的,更不是以世俗小智建立起来的逻辑推理所能测度的。

我佛如来,智慧广大,这种以世俗小智建立的逻辑推理,佛陀岂会不知?事实上,如果按照市场供求平衡理论,即便只放一个生命,也会对市场供求有着小小的影响,那么只有任何生命都不放才不会对供求市场有任何影响。然而,佛教经论一致称赞鼓励放生,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可见这种逻辑推理是错误的,毫无意义。佛子当以佛陀在梵网经中的教言为准:常行放生,教人放生。

二、放生不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

如果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那么佛陀普劝佛子放生岂不是在害众生?历代高僧大力提倡鼓励放生,岂不是也在助纣为虐?这显然很荒唐!放生非但不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相反只会逐渐减少市场供应量。很多人凭自己的想象认为,只要是买,肯定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实未能深究杀生食肉者和放生者两种买的不同。同为买,一个是要物命死,一个是要物命活。买的目的截然不同,背后的因果也截然不同。杀生食肉者之买,物命惨死,葬人口腹,世人杀生食肉之心愈盛,物类不断投生畜牲,冤冤相报,如此导致养殖捕捞不断扩大。

放生之买,物类免除被杀之苦,杀因既无,杀果自灭。物类投身畜牲,正因杀业所致,而非放生所致,世人杀业重,冤冤相报,物类不断投身为畜牲偿还杀业,而放生则会熄灭杀业,必物类消减,人天增盛,养殖和捕捞会逐渐萎缩。在杀业市场日益扩大的当今社会,很多人不去反思人类残忍的杀生食肉,反而用市场供求平衡这些愚痴的逻辑推理批评指责放生,把责任推到佛弟子的放生善行身上,这样只会阻断生灵的活路,招来更大的杀业。

举两则放生熄灭杀业的例子:数年前,居士与大众至滨海公路中,某一渔村放生。村中设有海巡队,旁驻派出所,附近为放生定点。每大众至,履感法喜充满,因所中诸位海警,亦同沾法益,同行放生。期间,令大众匪夷所思,莫如至此地放,竟放至村民向所里求救:‘别教放生人再来,吾等近日几无鱼可获矣!’不可思议啊!大众放生,肇使渔民出船捕捞无获?足堪征验:放生,近之能息杀因,远之可灭杀果。(这段文字出自莲子居士编著的放生感应奇迹记)

近年来海拉尔吉世丹居士目睹狐狸扒皮之苦,发大悲心,大规模购买狐狸放生。全国各地佛友纷纷支持响应,大量的狐狸得以免除扒皮之苦,诸佛欢喜,物类感恩。大规模放生狐狸,非但没有让当地的养殖业扩大,相反很多狐狸养殖厂纷纷关闭,很多狐狸养殖者转行。海拉尔本地已经没有狐狸养殖户了,而附近周边地区的养殖户,也是规模大大减少,养殖的人越来越少。

现实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便佛弟子如法放生,还是会有人图谋钱财,刻意捕捉一些小动物卖给放生者。这个过错完全不在放生者,而是捕捉者自身恶业所致。即使没有人放生,这些人也还会捕捉小动物牟利的。比如某种名牌产品,物美价廉,不法之徒见有利可图,便趁机生产假冒产品赚取利润,这个过错完全不在名牌产品。同样,他人故意捕捉动物卖给放生者,是其恶业所致,绝非放生者之过。

三、明确放生的意义:放生只会熄灭杀业,绝不会越放生世上的杀业越多。

对放生,应该有个明确的认识:放生只会熄灭杀业,绝不会越放生世上的杀业越多。如果世上无人放生,杀生将会变得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止恶行善,莫急于戒杀,转毒为慈,莫善于放生。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以挽杀劫。放生实乃熄灭杀业标本兼治之法,并非只治标不治本。放生之所以能熄灭杀业,理由有四:

1、市场上的物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多。放生者买走一部分,可能导致杀生食肉者暂时无物可买。阻断一时就会减少一部分杀业。

2、放生能感动杀生食肉者,放下屠刀,尽快素食。世上不放生,但肆意杀生食肉者遍地都是,常行放生,却肆意杀生食肉者,世所少有。如印光大师所言:世人多矣,心行各异,(放生)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又: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放生)此举,久而久之,将举非洲之野蛮行为,遍行于世。可不预为设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诫乎。

3、佛力感应不可思议,将放生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有助于众生善根尽快成熟,转化人心向善,早日放下屠刀。食客们不会因为佛弟子放生而加大杀生数量,相反冥冥之中还会加持他们少杀少吃。

4、被放生的物命得以听闻佛法,早日脱离畜牲之身,闻法修行。物命因放生而得免除死亡之苦,其后世亦必欢喜放生救命。待其成佛,则能教化无量众生戒杀放生,弥天杀业可消矣。若无人放生,任其宰杀,结果只会是楞严经中所说的: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而放生却能将这种生生世世相杀相食的恶业转为生生世世相互救助,共成佛道的善业。

普愿佛子坚定放生信心,力行放生。莫以世俗小智,疑我佛如来,及历代高僧赞叹鼓励的放生善行。更莫被邪魔歪道愚痴的市场供求逻辑退失了放生信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