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骂人果报很严重


佛经和法师开示汇集:发一念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

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如果你所嗔恨的对象是一个凡夫,你对他起一念的嗔恨心,你就毁灭一百个大劫的功德。

所以我们修行就很难,想成就很困难,因为不能降伏自己的嗔恨心。

2.发脾气是一切如来都救不了的

佛经上说“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徵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对普通人嗔恨发气一次,毁灭一百大劫积累的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毁灭一千大劫积累的福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3.让父母发嗔者,会堕落地狱畜生饿鬼——工作不顺,感情痛苦,办事不顺,资财匮乏,心情抑郁,人缘差。

报恩品说:“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

4.仁焕法师:和气生财,恶口者得贫穷现世报

还有“和气生财”的道理,人一旦生气了,就把财赶走了。而且生一分钟的气,会得到三天的病;生一天的气,那要得到四十天的病。所以生气好不好啊?(众答:不好。)

5.网络上骂陌生人,骂一次削4禄

恶语向所尊为十过,向平交为四过,向卑幼为一过,向圣人为百过,向贤人君子为十过。即:骂父母长辈是10过,骂普通人是4过,骂晚辈是1过,骂圣人是100过,骂君子是10过。(出自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亲手书写的莲池大师自知录。)

6.一把怒火烧尽一切福禄

有个居士,精进持戒修行几十年,女儿却得了癌症,一家人终日以泪洗面。他很不理解,就去问师父为什么会这样,师父告诉他:因为你脾气大,

常常说话割伤别人的心,佛菩萨神通再大也敌不过你的业力

阿难问佛陀:为什么有的人学了佛就得到了富贵,还拥有了和谐的伴侣,有的人学了佛还是衰耗呢?佛陀说,你即使念经求佛还是衰耗,

其中一条原因就是你爱发脾气爱动怒嗔恨爱骂人。

7.讽刺别人就可以吗?

有个女人请佛来她家供养,佛先答应了一个穷人,就没有答应她。这个女人嫉妒之下,就讽刺那个穷人,结果这个女人后来五百世都贫穷。网络上说话讽刺人的要小心了,自己讽刺别人什么,自己五百生都会如此。

8.怨天尤人里也带了嗔念

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自知录载:怨天尤人一次,减三善。印光大师亲口说:你遇到不顺,逆境,但是不怨天尤人,那么你必定有后福或者子孙兴盛。

9.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

(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6)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健康

(7)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