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的人生,是踩在红地毯上走过的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身边的抱怨。总的来说分为三类:我到底做了什么,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时间把我们轻轻推远,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还可以整天做着美梦的年纪了。那时或许一个晴天,就可以和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畅想未来多美好,前途迫不及待令人向往。那时的我们,觉得还早,一切尚未来到,还有机会去豪迈挥洒青春。未来是挂在天边的北极星,只要我们一股脑地朝它奔跑,就会像一场缤纷的盛宴如期而至。
只可惜,不知道是盛宴太美好不忍轻易到来,还是我们的睫毛沾满了花粉,让我们误以为期待的未来只不过是眼前的萧索破败。于是,我们在这场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
我们每向前走一步,就会听说某某大神学姐,GMAT770,雅思8分;某某学长拿到剑桥或者哈佛的全奖;我们每回首看一眼自己走过的路,就看见某个同龄的高中同学,大学就自己创业,没毕业公司就上百万。学校赶紧请他各种办讲座,向周围的同学传输所谓的创业经验。
别人的未来光彩夺目,自己的未来黯淡无光。
我们每发出一点声音,周围的喧嚣就会刺激到自己紧张的神经。社交网络上疯狂分享上万次的牛人高分托福备考心经,进入联合利华或者投资银行的学长学姐们写的大学四年志,还有那些亲爱的杜拉拉、赵钱孙吴郑李、王拉拉们,他们的人生奋斗就像是一本职场的《九阴真经》——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牛人们的神话,就像是粘在座椅靠背上的图钉,时刻刺痛我们稍微放松一下的神经。我们突然感觉到,自己在他们面前好像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在别人都能武装到牙齿的时候,我们还赤裸着身子红着脸四处遮羞。
脚下的路,蜿蜒又曲折;远方的梦,迷蒙而扑朔。
我们焦躁,烦闷,忧郁,彷徨。
这是一个残忍的时代,好友和同学都纷纷实习、就业、考研、出国。所以我们也拼命地不甘示弱,往前拼命地挤破头,生怕错失良机,却还是在起起伏伏的人海中失了方向。长相不出众、气质不优雅、成绩不拔尖、家世不显赫、手腕不高明……这样的我们,又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大家拼命地以为,只有速成,才是指向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们仿佛都忘了有一种淡然的坚持,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我们似乎也都忽略了一种等待的状态,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俞敏洪,多次落榜,第三次才考上北大。他的理想是哈佛,但三次都被拒签。
我记得在上“新东方”的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新东方”还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只是北京地区小有名气的英语办学机构。俞敏洪当时租的房子因为租金不高,盛夏酷暑的夜里老是停电,于是老俞他们就用蜡烛点灯上课。实在热得不行了,就托人找了一米多高的冰块摆在教室里面驱热。有一夜北京高温30多度,台上的老师中暑晕倒了。在把老师送到医院后,老俞回到教室看这样的环境,看学生和老师,看着看着,就哭了。
李安大学毕业后,有一段长达六年的失业期,生活的全部都是靠她妻子的工资,而他就是全职家庭主夫。每天李安能做的就是目送她的妻子林惠嘉开车去工作,然后自己独自回家写剧本做家务。终于有一天,李安实在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就瞒着他的妻子去当时的社区大学报名学电脑以改善自己的处境。那天他惴惴不安地送他的妻子,林惠嘉站在台阶上对李安一字一句地说,“李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那一刻,李安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湮没在庸碌生活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李安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门口的垃圾桶。
世间不缺少一个电脑员,却缺少一个李安。
其实,
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剂良药,冲水即食。
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条咒语,默念即灵。
但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曾是在他们青春里呐喊过、失望过、彷徨过、失意过,却从未放弃的对理想的坚持。
他们愿意相信自己多于相信别人,他们可以摒弃一切外在的纷扰和杂念,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执着。就算是痛彻心扉的失败和挥之不去的烦恼,甚至身体上的折磨都没有内心的空虚和空洞来得无力与可怕。
我想,三毛一定不会期待《哈佛女孩》的故事。我觉得,ladygaga也不会对《黑厚学》感兴趣。
因为哈佛女孩和职场达人年年有,但她们却是世界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唯一。她们的独自选择,成就和塑造了她们的与众不同。她们的特立独行,另辟蹊径跳脱了平庸的不落俗套。
而那些单一的模仿和简单的复制,只是一条会过时的山寨生产流水线,一样的模子刻一样的人偶。这种成功,没有独自温暖的体温,没有激动人心迫不及待的回忆心跳。所以,它只能是人偶,不是人物。它没有惨痛的过去,也自然不会迎来辉煌的未来。
龙应台的十八岁,是充满一个海边渔村里的回忆:
是零碎的对小卖部里小孩的袜子,学生的书包的回忆;是对窄窄马路上巴士、摩托车把马路塞得乌烟瘴气水泄不通,又突然安静的回忆;还有飘着一股尿臊味,揉着人体酸酸的汗味,风扇嘎吱嘎吱响着,孩子摇椅,歌星大声说唱的回忆。
这是龙应台的十八岁的小渔村,那我们的“小渔村”又是什么?
我们憎恶与焦虑的今天,会不会是奠定我们价值,寻找生命的位置,给予我们力量和坚持的明天呢?
是否我们也会像她一样,感谢自己当时的坚定及向往,即便是在最贫瘠的荒凉,也可以诞生最伟大的梦想?
还是说,我们还是会像她一样总是觉得自己很廉价,廉价到只剩下坚持,然后回首才会意识到其实那才是我们最宝贵的拥有?
我们也大可不必在青春的舞台上叹息着明天的还未登台,或者围观、临摹着别人的精彩。
因为,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急功近利的模仿,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人云亦云的跟随。
也因为青春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红地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走得步履轻盈还赢得掌声一时。青春,也是一场自编自导的独幕剧,唯有最艰苦的等待,最艰难的坚持,以及最崇高的坚守梦想,才值得获得最经久不衰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