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并非单纯的慈悲


现在很多人误解了“菩提心”的定义。人们大多认为菩提心就是较高层次的慈爱、悲悯,希望他人快乐就是菩提心的重要特征,这其实是错误的。

慈爱、悲心,本身虽为菩提心的重要功德,但并非菩提心。佛经中的菩提心,最重要的是了悟空性智慧,即“无二”智慧。如果缺乏这种领悟,那么所有所谓菩提心的佛法修持都将沦为心灵唯物主义。就像世界上有很多良善的慈善家、积极人道主义者,但他们并非都是菩萨一样。

菩提心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慈爱与关怀,也不仅仅是宽容、体贴的行为,而是真正断除自我、无有二元分别。菩萨们不会局限在是否温和谦卑或者是否脾气暴躁上,更不会局限在行为是否符合人道主义上。许多人无论表现得多么关怀他人,当想法未能如愿时依旧会内疚、自责甚而愤怒,因为他们都陷入在自我中心的危险中。

在修持菩提心时,我们要培养悲心。但培养悲心的基础是,我们需要先认识到没有什么人可悲,因为痛苦并不真实存在,否则我们将成为自己悲心的受害者,我们早晚会失去信心与毅力。

我们如何才能升起永不放弃的悲心?那就是接受一点,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于心之外,无一实存。

佛陀曾对一位菩萨说:从首次受戒起,直到证得十地果位的最后一刻,菩萨将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世间,然而十地菩萨的一个证量,就是理解所有那些无量阿僧祇劫的历程,都像火焰中蹦出的火苗一样转瞬即逝。

同样的,当一位菩萨对佛陀说帮助众生实在是太痛苦太困难时,佛陀说:想象一位母亲梦见她的独子被湍急的河流卷走,在这绝望中她自知无能为力但仍旧为拯救孩子不在乎自己的一切福祉与安危,也不考虑要花费多久时间付出多大努力,于是她跳下河,最终救回了孩子,然后她醒过来,梦中所承受的一切痛苦、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以及花费的时间都实际未存在过,任何一个念头都是一个幻相。——这就是佛陀阐述空性的一个例子。

有时我们自认为从轮回中苏醒了去救度众生,其实都是我们还在轮回中做梦。

一切因缘的聚合都让我们的梦更显得真实。我们在菩提心的羞耻中,需要确信: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七佛传法偈(三)第三、毗舍浮佛传法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

善士问:请问如何摆脱缠身灵?海涛法师答:这个有一些人非常关心,人一旦被东西附体了,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首先你要从自己的心灵上找问题,可能你有很多的心态是不好的,你..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菩萨贤圣僧,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为利一切如母诸有情,愿证诸佛般若究竟义。【称念圣号】:(三遍)南无本师释迦..

“吉祥卧”就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记载:“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腋如师子王,累足而卧。”说明释迦牟尼卧着时采右..

贪、嗔、痴的含义: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贪就是无求无欲,不贪是前五识转为成所..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文殊师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