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报国寺结束17年古玩地摊包围 回归公益属性
曾经是北京最早的文玩市场,今后回归文物公益属性,让千年古刹恢复宁静
昨天,是报国寺露天市场经营的最后一天。这处经历17年风雨的京城最早文玩市场,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悄然收摊。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的报国寺古刹,终于逃出数千地摊的包围,恢复清静。今后,它将逐渐回归文物的公益属性,供人观瞻,传播文化。
最后30摊位人去摊空
从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出来,就能望见报国寺肃穆的山门。半年前,通向山门的道路上还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地摊,路两侧也常被商贩的车辆围个水泄不通。而昨天,一眼扫过去,道路两侧一个游商也没有。
走进寺院大门,里面同样静悄悄的,偶有遛弯儿的老者信步徜徉,一处处雄浑的殿宇也尽显清幽。
小雨初歇。家住附近的付奎老人,习惯清晨到寺里散步。“以往,每周四人最多。可上周四我来遛的时候,就没什么人了。这样好,清静。”老人说。
不远处,几名工人正忙着检查刚刚修缮好的院内地砖。“过去,院里到处建铁棚子,拆的时候肯定会破坏地砖,我们已经按照原样更换一批了。”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直走到最里边的正殿前,才看到尚未搬离的30处绿漆铁皮地柜,但已找不到守摊人。
“来之不易啊。”广内街道环境办负责人林方立介绍说,自2011年以来,街道就联合公安、城管和工商等各职能部门,多次开展联合整治,反反复复对报国寺市场周边环境秩序进行治理。经过多方协调,才最终赢得了彻底取消露天摊位的结果。
“去年底执行撤摊之初,商户的经营数量还保持在千余户左右。” 林方立说,其间,他们拆除了市场内13处共计89间违建店铺。
到上月初,整个市场内还剩30处地摊。相关部门此前就已逐个约谈了商户,市场管理者也已退还了全部租金。按照西城区环境办与市场管理方签订的责任书,昨天是地摊商户们经营的最后一天。“市场的人气已经没了,他们自然会搬走。”林方立说。
曾被2000余摊位包围
报国寺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辽金,明朝初期逐渐荒废。到了清朝,这儿成了京城最大的庙市花市,加之景观奇特,颇引文人雅士留连驻足。
市场方负责人介绍说,1996年以前的报国寺还只有钱币、邮品,并且都是地摊。1997年,这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钱币博览会,同时报国寺古玩市场也正式宣布开业了,算是本市最早的正式文玩市场。成立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古钱币爱好者达万人之多。
从此之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者越聚越多,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藏家好多都是从报国寺起家的。
三四年前,报国寺最火的时候,院里密密匝匝挤满了1000多个摊位,院门口、寺外的夹道里,乃至周边的胡同里,又驻扎下1000多个摊儿。整个报国寺完全被2000多个摊位包围了。
每逢周四最热闹。南到广州,北至东北、内蒙古的商贩,坐着火车连夜赶奔报国寺。“凌晨三四点,报国寺外的各条小道,就被商贩们占上了。”林方立回忆说,寺外经营就是打游击,不用交摊位费;寺内的摊,每个收费80元到200元不等,大家争相抢占。
400余住户联名求撤市
年复一年,摊贩们往来争抢旺铺。2006年,一个本该引起人们重视的消息,也迅速被寺里浓浓的商业氛围淹没了。
那一年,报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方立告诉记者,报国寺内建筑属一级古建,无法改变原有格局加装消防喷淋设施,因而需要时时对消防隐患重点盯防。而寺内空地,长期被固定摊位占据,每周四、六、日,人员密集程度尤为突出,仅留有不足一米的通道供游客通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极易发生踩踏。
寺内增设的临时摊位,还随意占用消防通道,造成寺内消防通道严重堵塞。不久前,相关部门对报国寺内顾亭林祠进行施工,结果发现,市场竟在消防通道处加装了遮阳棚,导致消防通道严重堵塞,消防车辆已无法进入。
此外,寺内摊位过于靠近文物建筑及古树。有的摊贩将货物随意堆放在文物建筑及古树旁,甚至在古树上悬挂物品。
周边的居民也对肆意蔓延至胡同的摊位产生了极大不满。林方立介绍说,辖区400余户居民曾联名给街道办事处写信,希望尽快关掉市场,还居民安全与安静。
千年古刹将回归公益
撤掉摊位,报国寺内现在只剩下了两个单位:中国商报社和中国商业出版社。西城区政府部门正就文物古建未来的用途,与两家单位进行磋商。“不论怎样,恢复文物的原貌,保持它的公益属性,使其承担起文化传播的功能是大方向。”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改造后的报国寺拟以展览展示功能为主。在寺内的各个殿宇内辟有中国钱币馆、外国钱币馆、中国书报刊馆、中国票证馆、中国连环画馆和中国扑克馆。今后,大殿还将成为综合性中国民间收藏馆,既长期展示交流民间各种各类藏品,又灵活安排不同专项和专题展览。
报国寺是继民族大世界之后,西城区又一处撤市保护的古建。西城区文物部门负责人说,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让文物古建受伤害,希望更多的民众关注文物保护,集全社会之力帮它们远离“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