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在呼吸间 摄影师首次拍到人类生死两界真实影像


佛在经典中说“人命只在呼吸间”,是说我们的生命在生与死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距离,警示人类对生命的无常要有清醒的认识,不仅生命短促如呼吸,生与死也仅仅在呼吸间。又一个清明节就要到了,以下一组生前死后的摄影图片,或许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死亡、面对死亡、思考生命!

摄影师Walter Schels母亲去世时,出于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他连母亲死后的身体都不愿面对。人死以后的世界是怎样?又或者人死后还会有世界吗?那份对死亡的无知让人类充满恐惧,甚至连直视它的勇气也没有。

但人总有一死,生与死也只是硬币两面。转眼Walter Schels也到了古稀之年,或许知道死亡始终要来,或是要弥补母亲离世时的遗憾,他开始到医院拍摄临终病人生前和死后的照片,并整理成作品集《Life Before Death》,直视死亡,认清生与死的模样。

得到病人同意后,摄影师先会为他们拍一张照片,彷佛预告他们的死亡;一旦收到病人去世的消息,便要赶在尸体送往处理前进行拍摄,过程绝不容易。没想到的是,对病人而言,Walter Schels的拍摄工作反倒起了安抚作用。因为健康的家人和朋友离死亡太远,无法体会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恐惧和孤单,也忌讳谈论关于死亡的事情;摄影师主动与他们讨论和拍摄死亡,更能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这一组震撼全球观众的作品“死亡肖像”。是瓦尔特陪伴着这些重症病人度过了生命最后几周的时光,记录下他们的临终遗言,并为他们分别拍摄了生前和死后的肖像。

爱尔米拉·桑·巴斯蒂安(Elmira Sang Bastian),17 个月。

埃德尔嘉德·克莱维(Edelgard Clavey),67 岁。“我真的渴望死亡,我渴望融入那非凡的深邃之光,但死亡是一件痛苦的工作。”

克拉拉·贝伦斯(Klara Behrens),83 岁。“我不怕死,我只是那沙漠亿万粒沙中的一颗。”

罗斯维莎·帕秋莱克(Roswitha Pacholleck),47 岁。“我在心里知道自己快死了,但是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皮特·凯林(Peter Kelling),64 岁。“我只有64 岁,我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浪费时间。”

玛丽亚·海安·图叶·曹(Maria Hai-Anh Tuyet Cao),52 岁。“死亡一点都不可怕,我拥抱死亡,它并非永恒。但死后,当我们遇到上帝,我们会变得美丽。”

捷尔达·斯特蕾奇(Gerda Strech),68 岁。“这一切必须要现在发生吗?死亡可以再等等吗?上帝在哪里?”

沃尔夫冈·考桑(Wolfgang Kotzahn),57 岁。“现在,我从全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切:窗外的每一片云彩,花瓶里的每一朵花……突然之间,都那么珍贵。”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