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以土布施佛陀 来世建塔修成正果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阿输迦施土缘”。阿输迦又作阿育王,是古印度佛教著名护法名王,对佛教发展有极大贡献。相传,第三次佛典大结集,就是在阿育王时代完成。在长老建议下,阿育王还派出高僧率团前往世界各地弘传佛法,佛教开始由地域性宗教发展为世界性宗教。此外,阿育王还建造八万四千佛塔,分别供养佛陀舍利。今天这篇故事,讲述佛与阿育王的这段因缘

显扬三宝,分佛舍利,还将建造八万四千座塔。

当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一天清晨,世尊和大弟子阿难入城乞食,看见一群小孩正在道上嬉戏,他们各自聚拢起地上的泥土,堆砌成宫殿、房舍以及仓库等,又在中间放了一些泥土,当作金银财宝五谷之类。其中有一个小孩远远地望见佛走过来,见到佛的相好光明,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不由欢喜踊跃,生起供养之心,于是取出“仓库”中的“谷子”,捧于手中,想用此物来供养佛。由于他个子太小够不到,就对另一个小孩说:“我踩在你肩上,用这些谷来供养佛!”那小孩也十分欢喜,答道:“可以!”于是第一个小孩登上他肩头,把“谷子”供养佛。佛就放低手中钵盂,低头接受小孩供养的土,接受后交给阿难说:“回头你拿这些泥土涂抹我的房屋。”

佛和阿难乞食完毕,回到祇桓精舍,阿难就用泥土涂抹佛居住的房屋,整齐地涂抹了一面墙壁,这些泥土刚好用完。阿难涂抹墙壁之后,整理衣服,才把具体情况向佛禀告。佛告诉阿难说:“刚才那个小孩,以欢喜心布施泥土给我,足够涂抹我所住房屋的一面墙壁。因为这个功德,在我涅槃百年以后,他将转生成为国王,名字叫阿输迦,而另一个小孩会转生作他的大臣。他们两人共同统领阎浮提的一切国土,兴盛显扬三宝,广设供养,分布佛舍利遍及整个阎浮提,还将为我建造八万四千座塔。”

阿难听后,十分欢喜,又问佛说:“如来过去世修何等功德,以至今世拥有八万四千座佛塔的殊胜果报?”

佛回答说:“阿难,你且专心,好好听着!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大国王,名字叫波塞奇,掌管阎浮提八万四千个国家。当时有佛住世,佛号弗沙。波塞奇王和所有臣民都虔信三宝,都以四事供养佛及众比丘僧,无比敬重仰慕。那时国王心想:‘如今在这个大国中,所有人民都可以经常见到佛,并能礼拜供养。但在偏僻之地,各个小国之中,人民没有这等修福机会。我应该画佛的形像,分布到每一个国家,让各国人民都可以礼拜供养。’国王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立即召来画师,命令他们为佛画像。于是画师们来到佛身旁,看到佛的相好庄严,想把佛画出来。但刚画好一处,就忘了其他处,只好重新观看,再次动笔,依然画一处忘一处,因此佛像始终难以画成。这时,弗沙佛亲自调和好各种颜料,亲手作画,完成第一幅佛像作样本,令画师们学习。画师们照着那幅画,画出了八万四千幅佛像,每一幅都惟妙惟肖,都像真佛一样清净微妙、端正无比。然后波塞奇王把佛像分别给各个国家,每国都能得到一张。波塞奇王又发布告令,各国臣民必须备好花香加以供养。各国臣民得到如来画像之后,全都欢喜无比,虔诚恭敬供养,如同对待真佛一样。就是这样,阿难!波塞奇王就是现在的我,因为在那一世画八万四千幅佛像,分布给诸国让他们供奉,由于这份功德,我才世世享受福报,无论生在天上人间,都会成为帝王,每一世受生都端正殊胜微妙,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由于这些功德,以至成就佛道,涅槃以后能获得八万四千佛塔的果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