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2015年4月19日晚接受齐鲁周刊等三家山东省主流媒体联合采访


2015年4月19日,传喜法师于下榻宾馆接受了齐鲁周刊、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说闻解字》栏目,和山东团省委《文化大观》杂志社的联合采访。

《文化大观》杂志社记者请法师分享自己的求道之路。传喜法师说,二十几年前,当自己在对人生的根本意义感到疑惑时,曾经遍寻上海市福州路书店,希望从传统文化、儒道经典中找到答案。当看到《三字经》中“天地人,三才也”时,不禁发出质疑,人这么渺小,如何与天地并称?当法师转而学习《道德经》,看到第二章时心有所感,《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法师从道家的方法入道,清静无为、放下自我,身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感受到我们老祖先的话果然句句不虚,里面都暗藏玄机,真理含藏了巨大能量。而在接触了佛教之后,佛教的方法则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法师身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看到他人经历着自己经历过的同样的痛苦,自然而然地,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传播祖先的文化遗产,也就是儒家讲的要“众乐乐”,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

《文化大观》杂志社记者说,山东省曾经有学者在农村做过推广儒家文化的尝试,但是他们最后都觉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已经丧失。请问法师这个根基是指什么?

传喜法师回答记者,这个根基是对于儒家经典和圣贤的恭敬心,和真正的理解与共鸣。其实大道至简,经典所要阐述的道理并不见得玄乎难懂,但现在很多人知见不明,有些人甚至以批判和俯视的心态去研究经典,这对于圣人的智慧是一种亵渎;对于真正的“道”,则不可能得其门而入。因此,法师在山东大学的讲座,开讲之前,首先至诚顶礼儒释道三家的古圣先贤,以恭敬心,正确的态度来共同研究探讨,如果不以恭敬的心态来学习,就会越学越偏。

法师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承担,以佛教体系来支援儒家文化的重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宋明理学的发展,便是以佛教“心性”学说的智慧来重建儒学。道教的祖师王重阳,主张要“先修性,后修命”,就是说要先明白道理,树立知见,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并引进佛教禅宗打坐修心的修行方法,因此中兴了道教,使全真教成为道教正统。所以,佛教支援帮助儒道的发展在历史上就早已有先例。儒释道三家是可以互鉴的,如果深入明白一门,则其它都可通达,但从传承来看,佛教在现在的力量比较强大,在“止于至善”的解释上,则可以涵盖其它两派。

《说闻解字》栏目记者请问法师,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传喜法师说,我们从小所树立的世界观,使我们偏向于强调生产力的进步,而淡化了精神和灵性层面的修为,物化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生命的主体是精神,但是现在精神层面的薄弱,使我们身心失衡。人心迷失后,不知我为何物;物欲膨胀,则使人充满了远虑近忧;舍本逐末,只知向外索取。佛说,人人都有佛性,《中庸》里说“道,须臾不可离”。道虽不远人,但人的迷悟有别,世人追求外在声光电的享受、地位和名誉,物质财富越丰富越迷失。追根究源,所有的危机都是信仰的危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有了终极的目标,人类社会才会有前途。

学习传统文化,先要有明师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国家处在一个复兴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期,去年国家教育部发文,在中小学校倡导学生开展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活动。法师认为,正确地解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我们必须让经典活起来,呈现经典的真实含义,在这方面,媒体朋友也肩负着重任。

《齐鲁周刊》记者提问,传喜法师自己对这次监狱讲法的破冰之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法师回答,去监狱之前,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对特殊的人群要以人格尊重为先,不能说教,因为越是有创伤的人,越要从他们的角度体会,在讲座过程中,法师感觉到,他们从一开始的不屑,到注意力开始集中,最后,心灵有了互动,眼神变得柔和,脸上有了笑容,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和生命未来的方向,这样一步一步地产生了变化。法师感觉讲座产生的效果不负此行。

《齐鲁周刊》的主编记得传喜法师曾说自己是非主流的出家人,自己的弘法之路如同闯荡江湖。那么,怎么理解“一位和尚的江湖”呢?

法师笑答,走江湖一说本来就是出自佛教。江西和湖南是禅宗六祖的法脉传承地,走江湖在唐宋时就是代表求学佛法。如同学孔孟之道,就要来山东一样。而“非主流”是指弘扬佛法本身就是一个非主流的选择,而法师所选择的弘法道路,也许是更不容易走的羊肠小道。

听完法师的回答,记者追问,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法师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

传喜法师回答,早在出家前,就有思想准备,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连喝水吃饭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在三年闭关时,更是感觉到未来弘法道路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是难行之道恰恰是修行人佛道上的庄严,无限风光在险峰,虽然攀登险峰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法师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有无数的圣贤同在,有诸佛菩萨的护佑,那种真理的加持,如同天涯比邻,将会引领法师穷尽一生地坚守自己的选择。

摄影 妙馨文字编辑何方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