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罗汉凡夫境界迥异 须弥四洲更有价值
编者按:佛经中的须弥四洲,是一种世界观;现代天文学(科学)中的宇宙、银河、星系,同样是一种世界观。那么这两种世界观是否相互冲突?有没有共通性?究竟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来听听明贤法师怎么说。
四大部洲
三十三天
兜率陀天
星系当让须弥,应确定阿罗汉的世界观
人的层次不同,世界观的层次也可以不同,但是不同层次的人可以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虽然外部世界观的层次不同,凡夫跟阿罗汉、菩萨的层次不同,但是这三大类世界观可以重叠在一个地方,平行地铺展开。既然如此,为什么佛经中一再强调,阿罗汉的境界是世界的真理?原因在于:阿罗汉的境界可以指导凡夫的境界。
凡夫所说的世界结构,是用能知的心观察所知的境界,这个结构有“烦恼无尽”的问题。比如,现在可以乘宇宙飞船到月球去,依据中观见,船能开这么远是因为心有这么远。但是心只有这么远吗?不是的,上了月球便会想:“银河系里还有火星……”又奔向火星。登陆了火星,还有更远的星……这些星球是有尽的还是无尽的?是无尽的,因为烦恼无尽。心有多远,世界就会延伸多远。你永远站在自己心的基础上向外面驰逐,心总是先超过你的能力。所以宇宙飞船飞得越远,心就越大;而心越大,就越飞不到头。所以,世界是永无边境的。在一个永无边境的实有世界中,怎么可能找到真理?
凡夫境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境界,其中没有任何可以确定的元素。凡夫所执持的实体成、住、坏、空的世界起源观,实则只是执着于当前,而久远之前与久远之后的实体现象,或无尽的上与无尽的下的实体现象,对凡夫来说都是迷茫的,根本无法了解。所以,凡夫见地中的世界缘起观受到佛陀的否定。
只有须弥四洲的世界观,才能成为我们目前可及的彼岸。宇宙飞船飞不到真理的彼岸,因为飞不到心的外边,所以不以它为世界观。而须弥四洲的世界观是修行获得成就后所自然得到的依报结果,所以它的层次更高,对凡夫具有指导意义,能产生增上生与决定胜的价值。增上生与决定胜是什么?学习任何一个理论,都要让功德上升;学习任何一个理论,都要指向决定性的果位:这才是要进取的。
星系当让须弥,应当确定的世界缘起观要从“须弥四洲”的世界观入手,因为它有真正实际的指导意义。
现在人类可以登月,还拍了照片回来,但即便如此,所见仍不能确定为世界的缘起观。为什么?因为还没有见到现象界根本元素的四大种性。只有具备四大种性这种更深邃的所见之后,得到的境界才能作为修行人的世界观。因此佛经中一再强调:这个世界有很多重天,我们现在处于南赡部洲,北俱庐洲的人是不修行的,他们过分享乐。三十三天以下,六道众生杂居,以上是更高层的天,天的最顶层是释迦牟尼真正成佛的位置,然后他才到人间应化。三十三天之上,有一重天称作“兜率陀天”,弥勒菩萨正在那里修行,即将成佛。——这是学佛人应该确立的世界观,因为菩萨的世界观必然要跨越此阶段后才能达到,所以阿罗汉的世界观有“增上生”的价值,是确定的、有意义的。
无边际的邪见,要不要讨论?不要讨论,因为没有边际。有人说:“佛法要与时俱进啊!”如果不证果,与时俱进有什么用?如果没有解脱,带着烦恼无止境地被世俗同化,有什么意义?让学佛人讨论如何登月、如何经营管理、如何克隆绵羊,只关注会不会做,不关注该不该做,究竟有什么意义?于道无益的讨论都没有意义,如果不能产生增上生与决定胜,不必讨论过多。
谈“星系当让须弥”的目的,是为了让暂时的世界观服从佛教的世界观,让科学的世界观服从了义空性的世界观。我们要了解,虽然科学的世界观有客观的真实性,但是须弥四洲的世界观是比它高一层次的世界观,是我们内心里可以去诉求的一个世界观。但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承认现前的宇宙、银河、太阳、月亮、地球的世界观,不能用“须弥四洲观”反对当代天文学界公认的宇宙星系现象界,用“圣人境”破“凡夫境”,那是“用锤子打破瓶子求空性”,当然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