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乘佛教的修学,把它分成两个重点,一个叫做理观,一个叫做事修,就两个重点,不管你是什么法门,都是要理观跟事修。

理观,是属于对真理的观察;事修,是一个法门的一种实际的操作。理观跟事修的关系,古人有一句话讲得很贴切,说是理观宜广,事修宜专,这是一个操作原则。

我们在刚开始,在观察人生的道理要广泛的学习,因为你对人生的解读,你对人生的了解,影响到你内心的一种觉悟的力量。这个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业障深重,虽然我们现在时间短暂,我们一个人,能够利用的时间非常短,而我们要处理的问题相当的复杂。

因为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流转,已经把我们的内心世界,搞得非常的复杂,然后才来学佛。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处理我们过去生所留下的问题,这个是我们不能避免的,我们必须对我们过去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留下的痕迹来负责,你跑不掉的。

所以我们利用短短的几十年,要处理无量劫留下的问题,你就知道你时间很紧迫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在内心当中产生一种觉悟的力量,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三种力量,从一个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更加重要。

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了,因为临命终的时候,你一定是内忧外患。合理的推论,我们每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很少有人是心平气和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内有妄想的干扰,你真的是不想离开你这么熟悉的人事的世界,你这个世界,你好歹活了八十年、一百年,不管你满不满意,至少你结了很多的缘,你突然间离开,你难免不舍,所以你内心的妄想,爱取的妄想不断的冲击你;外患,你无量的生死业力要跟你算帐了,临命终的时候它不跟你客气的,是算总帐的时候了。我们平常叫做创造业力,累积业力,临终的时候它是全部起现行,唉,我什么时候造了这个业,你已经不知道了,但临终它绝对不会放过你。

所以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合理的推论,都是内忧外患,这个关键的时刻,谁能够在内忧外患当中,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谁能够产生一种反转的力量,谁就成功了。若论内忧外患,大家差不了多少,因为我们无量劫来,会在末法时代出世,某种程度是有共业,就是你的档次跟我的档次,差不了多少,所以我们才会生长在一个时代。

现在就是说,来自于我们的障碍,大家差不了多少,那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呢,就考验你的善根力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在一朝,谁能够在一种内忧外患当中,产生一种反转的力量,谁就能够正念分明,把弥陀感应出来,关键在这。

所以不要忽略我们每一堂课你所听闻的道理,不要忽略你在佛堂当中,你静静的去思惟业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跟实相的道理,你在累积一种临终反转的力量,临终的力量它不是突然间成就的,是点点滴滴累积而成。

所以理观,它牵涉到你一种生命的反转,我们大部分合理的推论,临命终的人,一定是你生命的最谷底的时候。祖师说,他说你生病的时候,你都作不了主的,死亡是你一生当中,面临最严重的病痛,你要失掉你的一切,甚至于你的身体。

所以这个时候八风的吹动,你能够依靠的,就是你对真如的观照。你是不是能够在这个地方,能够稳住脚步,走出一条你自己的净土的道路,这个是考你的智慧水平,那是真枪实弹的时候了,因为你稍有差池你就没有机会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犯错的空间了。

你平常的时候做出一个判断错误,你本来不应该做的,你做了,你还有机会忏悔,你平常做错了事情,你有很多机会来做弥补,临命终,对不起,你做错了判断选择,你要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弥补你临终的错误,你就再来一次,就这么回事。

所以我们面对临命终考验的时候,你智慧的引导、智慧的安住、智慧的调伏,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这三种力量,是你临终的时候三大考验了,你一个力量都不能够有差错,这三个柱子,哪一个柱子崩溃了,其他两个柱子就不保。

所以理观一定要圆满,你不能有任何瑕疵,因为那是你来自于心灵的力量,你心灵的力量不启动,佛陀很难跟你感应的。所以在整个净土宗当中,你的理观,你不一定要断烦恼,但是你必须要有一点本事,从烦恼中走出来。你要能够在烦恼冲击你的时候,你不倒下去,你要走出烦恼,面对弥陀的光明,这个是净土宗最低的标准。

就是说你可以有烦恼,但是烦恼没有把你打败,你能够从烦恼的干扰中,能够安住不动,然后提起佛号,关键在这里了。所以这个理观它必须是要圆满的,它不能有任何欠缺的,你说唉,我这个地方有少学到,那你的能量就不够了,你这个柱子就松动了。

所以理观,应该要广泛的学习业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跟大乘的真如的道理,因为它是你生命当中,从障碍里面反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这是理观。

那么事修呢,就牵涉到你的因缘的力量,外在的因缘的力量,你当然主要就是你来生的规划,事修为什么要专呢?因为佛陀讲的法门真的太多了,因为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够用,我们不可能把佛陀说的法门一生学完,那是一个成佛之道,那是一个三大阿僧祇劫。

所以首先在修法门当中,你要先知道,你来生准备变成什么样子,佛法是先有愿望才有过程。那么从往生净土的角度,你必须要在法门当中,我们前面讲到这个人天的业果,你要先抓对你往生有帮助的,就必须要有所取舍。

理论的学习,你没有取舍的空间,你要全盘接受;法门的修学,我们要善知取舍,因为时间不够。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前面学过的人天乘,包括了三皈、五戒、十善,包括四禅、四空,这么多法门当中,对临终正念有关系的,我提出了三个重点:

第一个,勤修忏悔。我们要尽量把过去生留下的业力,把它降到最低,带业往生,这个业力的能量不能太强,它必须在一种经过你忏悔过以后的一种折损过以后的不增长业,它不能够在临终的时候,是一种很强烈的现行业,这个要注意,它必须是一个不增长业。

也就是《楞严经》上说,它这个污泥,必须在一个沉淀的状态。你必须要把你的水中的污泥,我们不能把污泥拿掉,但起码你要让它沉淀下来,这是忏悔业障的主要意思,勤修忏悔。

第二个,严持四重,如果你要求临终的正念,不要跟自己开玩笑,杀盗淫妄你千万不要做,因为你冲不过去的,因为那个杀盗淫妄的业,临终来的时候那是暴风雪,那是大的龙卷风,不要高估你的智慧的善根,不要高估自己。

我们造了杀盗淫妄以后,我们那个产生业力的冲击,不是我们能够扛受。这就是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说,你不能够完全把所有的罪业都消失掉,起码你不能犯根本,因为你承受不住根本业力在临终对你的冲击。

所以我们一方面增加我们的理观,但是一方面,不要把自己的罪业造得太重,因为你跳不过去的,你走不过去。所以一方面,我们对于过去所造的罪业,勤修忏悔,一方面我们对于未来四根本重戒,要善加防护,为了临终的无障碍,勤修忏悔,严持四重。

第三个兼修禅定这个禅定可以兼修,你有空就修,没有修呢乱不了,它有加分效果,但是你没有修呢,没有扣分的情况。但是勤修忏悔跟严持四重,这个就很重要,愿我临终无障碍,这是两大原则。

好,这个就是我们在修行当中,我们道理要广泛的学习,在法门的选择上要抓住重点,这个人天乘两大重点,勤修忏悔,严持四重,就是我们今天研讨的两大重点。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