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防范打着佛教旗号的附佛外道


如何识别与防范附佛外道

“外道”为梵文底体加(Tirthaka)意译,原指佛教以外的宗教、学派,本无贬义。后来才有了“心游道外”的诠释,便带有非正道乃至邪道的意味。佛典中分外道“为佛法外外道”、“附佛法外道”、“学佛法成外道”三类(见《摩诃止观》卷九等)。其中,“附佛法外道”指佛教内部见地与释尊正法不符的人和派别,如犊子部、方广道人等。此类多是佛教弟子不善修学而致见地不正,虽人属佛教,身披袈裟,实际上心离佛法,与佛教外的诸外道堕于同类,因而被斥为外道。这里所说的“附佛外道”,主要指佛教内外依附、攀附佛教,利用佛教招牌贩卖非佛法、邪法货色的种种宗教、准宗教、邪教。

在提倡信仰自由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代,新兴宗教不断涌现,外道和附佛外道多如牛毛。就附佛外道来说,虽然有一部分属于良性,具有顺应时代、安抚人心、利益社会的作用,但多数弊大于利。它们在教内与传统佛教争夺信众、误导信仰、坏人慧命;在教外招摇撞骗、聚敛钱财,极易发展为邪教,祸乱社会,同时也严重败坏佛教的声誉。无论从续佛慧命还是从报四重恩来说,佛教界高僧大德都有责任和义务对附佛外道予以深入剖析,对其中的邪教更要坚决地揭露批判。

不过,附佛外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以佛教界自身来说,究竟谁为“心游道外”的外道,古来也是聚讼争端,莫衷一是。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我们还是可以作出一些基本的界定。

一、附佛外道的历史回顾

附佛外道由来已久,早在释迦牟尼佛创教时期即已存在。如以神通获取名利、分裂僧团、欲图佛陀教主之位、多次谋害佛的提婆达多,堪称一切附佛外道的始祖。佛教传入中土蔚成大势后,渐有附佛外道出现。起初多是不法僧徒及妖妄刁民,借佛教威望、假佛僧旗号,造**作乱。如东晋建武元年(317)北平人吴祚立沙门为天子,聚千人造**;后赵建武三年(337)安定人侯子光自称佛太子,聚众称帝。北朝乱世,不法沙门造**者,如张翘、司马百年、昙标、法秀、司马惠、刘惠汪、刘光秀、刘僧绍等,不胜枚举。其最著者为北魏宣武帝时冀北沙门法庆,他自命“新佛”,创“大乘教”,力倡杀人,谓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

法庆自称“新佛”,当是利用佛经中“弥勒下生成佛”说的广大影响,迎合民众不满现实,渴望像弥勒那样的救世主降临的社会心理,以煽惑民众、起事造**。此后,假弥勒降世为旗号的起事者此灭彼兴,如北魏五城郡胡人冯宜却、贺悦回城,隋代唐县人宋子贤、扶风沙门向海明,唐贝州王怀古、怀州沙门高昙晟、四川万年县女子刘凝静、延州白铁余等,皆假称弥勒造**。

宋代以降,附佛外道更为活跃。如宋金元之白莲教、毗卢教、糠禅、香会,明清之罗祖教、闻香教、斋教、黄天教、大乘教、圆顿教、青帮,近代人之同善社、先天教、灯花教、归根道,一贯道等,其名目流派愈演愈繁,势力愈来愈大。在有些地区其教势远远超过正统佛教,如明万历十四年(1586),憨山大师到山东崂山一带时,发现当地人已不知有佛教,多信奉罗祖教。由于历代朝廷严禁,附佛外道与其它类似道门只能在民间秘密传播,至民国肇兴,政府失驭,乃得公开活动,泛滥成灾。

解放初,人民政府对会道门严加取缔,附佛外道一时消声匿迹。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借助于宗教复兴和风行全国的气功热潮,附佛外道又乘势而起。大多数气功门派争相与佛教拉上关系,有的甚至以正宗佛法或最高佛法自居,其中以法**功最为典型。此外还有从境外传入的,如卢胜彦的灵仙真佛宗,清海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等。

二、附佛外道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

产生附佛外道的因素很多。从认识根源来说,佛法义理深邃,法门广大,名相繁多且艰涩,穷其一生也不易认识和掌握,真能大彻大悟、亲证佛法真谛者更是若凤毛鳞角。从滋生附佛外道的根源来说,或因修行不如法而走火入魔;或因我慢山高,而欲标新立异。此外,大多数民众有渴望佛菩萨救度解脱苦难、改变人间黑暗的需求,其信仰往往虔诚热切,但对佛法不求甚解,不能明辨佛法真伪。从社会根源来说,佛教是国家和民众认同的一大宗教,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在佛教界,佛教讲慈悲,讲自修自悟,自业自受,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真能与形形色色的附佛外道论争、抵制、批判者不多。许多附佛外道或邪教正是抓住了佛教的这些特点,大肆利用,乐得鱼目混珠,乘势发展。

附佛外道有两大来源,一是产生于佛教内部,多表现为学理和行为上的异端,影响大的可造成佛教的混乱、分裂和严重异化;二是产生于佛教外部,如形形色色的气功门派、民间宗教等,或附庸风雅以求得生存空间,或恶意歪曲利用以至喧宾夺主。这两类附佛外道虽然都受到正宗佛教的排斥,但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地域环境下,都可能形成规模,或秘密结社,或公开发展。随着社会的民主化,政治力量对附佛外道的压力越来越小,任其公开自由地发展,将有可能升格为合法的新宗教,与佛教新派相混。在日本和南韩,新兴宗教层出不穷,数以百计,其中便不乏背离佛陀正法的附佛外道。这已成为现代宗教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佛教界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中国形形色色的附佛外道,多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

1、具有相当的功利动机。其教首或求名,或求利,或求神通,或为实现自己宗教及政治的抱负而歪曲、利用佛教。他们往往离经叛道,有反当局的政治目的,一有机会即造**作乱。

2、喜欢搞个人崇拜。附佛外道皆表面崇佛,打着佛教或佛教新派的旗号,其实并不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尤其是不皈依以僧伽为核心的佛教教团,不皈依代表佛陀正法的佛教祖师大德的正见,而且多反对、否认、排斥正统佛教和住持僧伽。其教首多自称为未来佛弥勒菩萨降生,或称是观音菩萨的传人,或称自己苦修得道,已证得很高果位,或已得到佛的冥中印记,甚至自奉为真佛,是最大的佛。虽然也有奉、诵《金刚经》等佛经、念弥陀佛者,但实际主要尊奉其教祖编造的《五部六册》等伪经,其说多杂糅三教言句,鄙俚粗浅。

3、喜欢强调神通感应,强化末劫意识。其教首或诈现神迹吸引人,或以扶乩、灵签迷惑人,或诡说恶报、灾祥恐嚇人等等。

4、附佛外道的教首祖师,绝大多数为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很低的在家俗人,在正统佛教中没有地位,或出生于民间宗教家庭或聚居地,多有家室之累,往往传位于其子女。即使是僧尼,也多属不守佛戒、不通佛法的伪僧、庸僧,多带头破戒,但有一定的宗教和社会活动能力。

如何识别与防范附佛外道

三、如何识别附佛外道?

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佛教正法?什么是附佛外道?附佛外道有哪些基本特征?然后对自称为佛法或源自于佛教的某一教门、某一功法及其倡导者,从如下几方面来加以甄别。

1、从教义上加以甄別。看它讲的是否符合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尤其是不是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法印。

2、从行为上加以甄别。看他是否尊重三宝?是否守持佛教的基本教规?看他的道德修养如何?创教的目的和落脚点在哪里?对世俗的名闻利养的态度如何?平时是否讲究享受?等等。

3、依据佛经加以甄别。《佛藏经》载佛言:“当来之世,恶魔变易,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楞严经》预言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许多佛经都有辨析和破斥邪伪的教诫与方法。如《楞严经》开示,修禅那者达静寂之境,色、受、想、行四阴已尽而识阴未尽、未见真道之际,各有十种阴魔境界,或心理变态、烦恼膨胀、狂慢自大,自认开悟得道,教主欲、控他欲、名利欲难以按捺;或被各种鬼魔所附,能现身化紫金光聚、手执火光、履水行空、穿墙透壁、存没自在,及令人得神通、使人归服座下等神异;或发种种邪见邪解。当事人不知被魔所附,自认成佛,乃聚徒说法,潜行贪欲。被外魔所附的关键,还有自心贪着名利、神通等的阴魔,所谓“主人若迷,客得其便”,自心有魔,外魔才有空子可钻。《楞严经》描述末法时期的魔事时说: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玄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

“诽毁戒律,轻贱出家。”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我灭度后,教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及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4、从社会效果上加以甄别。看它所说和提倡的修行方法是否如法,是否有益于信众的身心健康、人格升华,是否有益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四、如何防范和抵制附佛外道

附佛外道发展迅速,对社会各界来说,教训十分深刻,引起全社会对附佛外道和邪教的广泛关注。从佛教界来说,尤其应反求诸己。正法不立邪法兴,附佛外道是佛教衰颓的伴生物,也是反射佛教弊病的镜子。佛教应从这面镜子中发现自身的病症缺陷,从而针治弊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大力弘扬佛法,振作图强。这是佛教界防范、抵制附佛外道和邪教的根本途径。我以为,佛教界当前亟需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应在保持佛教精神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提出符合众生根机的理念和修行方法,解答信众在生活中遇到的信仰问题和当今人类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以人为本,实现对佛陀创教本怀的回归。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和维护佛教的出世性、神圣性品格。

2、应呼吁国家对佛教给予切实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扶持、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应对佛教依法实施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对佛教的内部事务包办代替,或单纯为了政治、经济目的加以利用。因为这往往会使佛教严重异化,滋生宗教腐败,损害佛教应有的宗教功能和对广大信众的吸引力。

3、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弘法活动,扩充佛教的信仰空间,不给附佛外道的歪理邪说留市场。僧人的定位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应加强自律,以堪作信众修行的榜样;应不断提高宗教学识和文化修养,以堪作信众精神的导师;应在契机施教上大下功夫,说法应尽量通俗易懂,尽量契入民众生活,使广大民众容易接受,能从佛法中首先得到祛病健身、安和吉祥的实效。应尽量提高佛教徒的素质,提高信仰层次和佛学水平,积极弘扬充满智慧的佛教哲理,充分发挥富有伦理道德指导意义的佛教教义,发扬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以真实体现佛教的不朽价值。

4、应改进和加强寺院的建设与管理。寺院在我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首先是宗教活动场所,应让四众弟子广泛参与各种修行活动;其次是弘扬佛法的场所,应经常组织学经讲经活动;第三是清净俭朴、禅意浓厚、品味高雅的场所,应懂得如何营造和维护。然而许多寺院往往有些本末倒置,如经忏佛事过多,鬼气、阴气过重;殿堂建筑及诸造像求大、求多、求奇,忙于旅游观光应酬接待,商气、浮华之气过重;管理理念与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民主作风与六和精神,佛教重戒、重德、重学、重修的传统得不到体现,官气、俗气过重。这就使有道之人只好遁入“深山”,广大有识之士难免疏远寺院、藐视僧人,广大信众也难以从寺院中学到佛法,往往停留于盲目、偏执、迷信等不如法的低层次信仰状态。

5、应加强佛教团体的组织建设,加强四众弟子间的团结,增强教团意识,切实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三大语系佛教间有不小的差异,各种宗派与修法亦多有不同,对此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对佛教内部的附佛外道,应予驱摈揭露;对误信附佛外道的人,应以友善的态度予以劝导,帮助他们弃暗投明。对教外的附佛外道,佛教界应向民众和政府有关部门揭露其假佛教旗号贩卖邪法的行径,批驳其邪说,揭示其祸害,以佛教团体的名义对其毁谤、伪托佛教的做法和助长附佛外道宣扬邪法的有关部门提出严正抗议,乃至通过法律程序维护佛教权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