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的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感悟
吃饭、睡觉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本来是极简单,极快乐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快快乐乐的吃饭,安安静静的睡觉?人类有一种不同于其它物种的奇特本领,就是能把极简单的事情搞得极复杂,把很快乐的事情搞得很心烦。尤其是中国人,应该说是非常重视这“吃”的,“吃”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核心内容,我们甚至把自己的工作称作“饭碗”,失去了工作就叫丢了“饭碗”,仿佛我们的生存目的就是为了挣一口饭吃。在人际关系中“吃饭”就更重要,红白喜事要吃饭,生日忌日要吃饭,朋友相聚要吃饭,迎来送往要吃饭,学生升学要吃饭,官员升迁要吃饭……
但是我们都知道“吃饭”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这饭里有“种种思量”,这饭里有“千般妄想”,我们只是借口“吃饭”而欲达成其它目的。既然“吃饭”的目并非“吃饭”,那么人们就不可能会认认真真,一心一意的去吃饭。就像古代祭祀中的“刍狗”,祭祀的时候把它当作神灵放在祭台上,恭敬如仪;祭祀完了,丢在一旁,任人踩踏。我们把工作当成“饭碗”,在职场上挖空心思的与人角逐,争斗,但是当我们身心疲惫地回到家里,可曾甘之如饴地吃一口饭?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顶着各种名目的“吃饭”的幌子,面对一桌桌珍馐,高声喧哗,推杯换盏之际,可曾静下心来,气定神闲地品一道菜?
“吃饭”被加上了太多的目的和意义,“睡觉”自然就会不太安稳,因为让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极有可能就是“一顿”意义不太单纯的“吃饭”,倘是一顿“鸿门宴”更有生死成败的考验。
吃饭、睡觉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而“饥来则食,困来即眠”,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此外不作他想,这是平常心。可见平常心不过就是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上,安顿好自己的一颗心,比方,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然而,现代人要做到这一点,又何尝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