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佛殿房顶现缝隙 大雨连下7昼夜竟滴雨不漏
杏花掩映的大殿
大殿屋脊龙首
大殿屋檐砖雕
大殿外遗落的碑座
[原标题]洪福齐天 悠悠千年 韩寺镇韩寺村韩寺传奇
梁唐之际一年冬季,黄河两岸,彤云密布,大雪纷飞,路断人稀。蓦然,南岸芦苇丛里走出一位身材健硕的神秘男子,戴斗笠,披蓑衣,目光炯炯,左腋下挟一包裹,右手提一哨棒,四顾无人,旋即朝东南方向疾步走去。翌日天晴,红装素裹,神秘男子驻足在一土岗之上,鸟瞰四野,此地北濒黄河,东接东都(今开封),“果然风水宝地”,言罢,他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翌年,一座气势恢宏的寺院拔地而起,四方香客闻声云集。神秘男子此时已身披袈裟,手捻佛珠,口吐莲花,该寺名曰“洪福寺”,取之“洪福齐天”之意。不久就有消息说,寺僧是一位洪姓将军,因不忍战火纷仍,涂炭生灵,所以逃离战场,隐姓埋名,削发为僧,建立寺院……
岁月更替 古寺三易其名
“到康熙年间,洪福寺改为张村寺,到了乾隆年间,张村寺又改成了韩和尚寺,再后来就成了现在的韩寺。”2015年3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韩寺镇韩寺村韩寺,眼见青砖灰瓦,独立岁月,残碑靠墙,碑座掷地,外方内圆的窗户上斜插一条早已褪尽了颜色的令字旗,大殿房脊不见了龙首,殿檐下面砖雕的莲花残破不堪。
今年60岁的王李合是韩寺镇古城村小王庄人,2000年来韩寺当了管理员。据王李合介绍,韩寺(洪福寺)建寺之初占地面积有30多亩,分为佛祖殿、老奶奶店和山门。佛祖殿前左右两厢房内有十八罗汉(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厢房前有过庭,过庭左右有哼哈二将,中间是王灵官。记者查询,王灵官是道教护法镇山神将,与佛教韦驮相似;有说他是武当山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那么寺院内为什么会有王灵官呢?王李合讲,因当时人们感念他。“传说有一个大旱之年,黄河两岸千里,饿殍遍野,百姓来到洪福寺,烧香磕头,祈求王灵官……不久乌云翻滚,雷鸣电闪,倾盆大雨一直下到沟满河平”。
王李合讲佛祖殿房顶似有缝隙,但是有一次大雨一连下了7天7夜,店内竟然滴雨不漏。
“原来大殿房檐有一棵楝树,约有小孩胳膊粗,我担心它的根系会影响房顶,就上去把楝树砍了。之后就害了一场大病……” 王李合指着房檐上的几枝楝树说,“后来它们又长出来了,还长了这么多。”
雨打风吹 繁华有时落尽
今年78岁的李大林是韩寺村人。李大林介绍,每逢初一和十五,前来洪福寺烧香祈福的香客非常多,平日偶尔也有人来烧上几柱香,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古寺会,方圆数十里,游方郎中,杂耍卖艺,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云聚于此,洪福寺上空香雾弥漫,寺内外比肩接踵,人声鼎沸。
“这座古寺原名叫大佛殿,是梁唐时期所建,康熙年间及乾隆四年都重修过。”李大林手指古寺旁墙壁摆放的几块石碑说,经过多年风吹雨打,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仔细辨认,上有“重修大佛殿记、乾隆四年”等字样。大殿门旁有块小石碑,上面刻有“康熙五十七年、重修大佛殿”字样,“这块石碑上的字原本非常清晰,但‘文革’期间遭到毁坏,中间已经完全被毁,只能看到残剩的几行字迹。”
李大林说,他七八岁时,这座寺院的总面积还有30多亩,他指着古寺的左边说,这里原来也是古寺的房舍,后来,慢慢被当地居民盖成了民房。古寺背面有一个村子,叫寺后。清朝同治年间董姓开始在这里居住,因为村子位于洪福寺北面,所以取名寺后董,中华民国年间改名为寺后。
黄土埋骨 留下惨淡记忆
据村民姚随房回忆,早些年在寺院内的左侧有一棵柏树,十几米高,两人合抱那么粗,树盖很大,“1958年,县里用这棵松树做了一艘大花船(用于摇花船活动,摇花船又叫‘划旱船’‘采莲船’,摇花船流行于我国山东一带,人们用它来祝福新的一年家人福寿安康。据记载,此项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姚随房说,在寺院正前方还有一颗黑槐树,但那时黑槐树里面已经空心了,“非常大,得3人一起才能把树抱住,后来也被毁了,可惜了。”
指着古寺的屋顶,李大林说,上小学时,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同学姚文明是校里的学生会主席,每当学校有消息通知的时候,他们便一齐爬上屋顶,对着下面大声宣布。
“也是小时候听说,这座古寺原本有很多和尚,但我没见过。在这座古寺的东侧,也就是现在的镇政府旁边,那里原本有个大土岗,据说土岗下面埋葬了很多和尚,所以那里又被称为和尚坟。”
沿着寺旁的一条小路,姚随房、李大林和记者一行向南走了一段距离,来到镇里一条大路上,李大林介绍,早些年在那里有一口大井,直径有3米多宽,是口吃水井,由于此地原属古寺内,所以这口水井是仅供和尚们吃水用的。“早些年这里树木茂密,很有古时候的一些味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镇里的一条主干道。”
龙首犹在 风骨铭刻于世
另一名古寺守护人朱桂花讲述了一段历史,最早她来守护这座寺的时候,寺里条件很简陋,只供奉了几个财神爷,后来有不少香客前来祈福,送来了不少善款,还有锦旗,寺里便又请了几位菩萨。“虽然这座古寺有了上千年历史,这座古寺建筑之精之固质量之好没得说,这么多年过去,这座寺从没漏过一滴水,任凭风吹雨打,它都很稳地坐落在那里。”姚随房说,自己以前是镇里退休的干部,由于镇政府离此寺很近,他时常来烧香,看着古寺的岁月变迁。他指着古寺院说:“这里原本有个很大的门,门前有四大天王,每个都有两米多高,非常威严。”
“原来韩寺镇的名字是由这座古寺的名字而来的,当时有个姓韩的和尚对此寺进行了重修,并命名为韩和尚寺,后来有了这座村落,慢慢地就叫起了韩寺”。
王李合说最早叫洪福寺是因为建寺之人姓洪,记者查证,在我国,叫洪福寺的寺院不少,有上海洪福寺、潍坊洪福寺、胶州洪福寺、定襄洪福寺等,所以姓洪之说存疑。
采访结束时,王李合悄悄告诉记者,大殿内他藏有两个镇寺之宝,记者随即跟随他进入大殿,王李合在墙角一个柜子里摸索了一阵子,搬出来一个物件放在大殿中央空地上。记者上前细瞧,是一个砖雕的龙首,由于年代久远,龙首饱经沧桑,造型多有损坏,但龙目暴突,龙须飘逸,不怒自威。注视龙首,悠然想起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贯休的《江边祠》:松森森,江浑浑,江边古祠空闭门。精灵应醉社日酒,白龟咬断菖蒲根。花残泠红宿雨滴,土龙甲湿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