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从她脸上如春花般灿烂的笑容就能看出。每次吃到庞老师做的糕点团子,我们愉快地享受其中,庞老师的笑容总是比我们更加甜蜜与幸福。原本应该是受者开心才对,仔细想想,其实施者更快乐!

施,不是一种施舍,而是一种对他人提供的帮助,真心诚意地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帮助。我们来换位思考,当帮助他人的人站在被帮助的人的立场想一想,省了心思,又解决了难题,是否轻松许多,也开心许多?然后,连同给予帮助的人也更加快乐起来,真正是“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种心理,有很多人应该都能体会和经历。

可是,施得不对呢?产生的还是这样理想又愉悦的心理吗?不一定了,或许还会得到不快乐!怎么会呢?怎么会?真的会!我们绝大多数朋友接受他人的帮助是非常愉快的,可以说欣然接受了,友好接受了,可是又因为人类个性与性格的复杂性,往往有时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从而带来难题。

比方说,哪些情况施者在施助后会有负面的反馈结果?

1.施者的施助意图没有让受者领会,各自思考的角度不同,导致误解。

2.受者不喜欢受助,偏偏施者一意孤行。

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被施助,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单方行为,而应该是双向的、双方的。只有施助者希望施助于人,而被施助者愿意接受帮助,另外施助者的心理是正面积极的,受助者的需求是迫切的,那么受助者在接受帮助后才会产生快乐的心理,用这份快乐再反馈给施助者,“施比受更快乐”这句话才真正有意义!假如受者不愿受助,喜欢独立解决,只是花点时间,又或者受者容易误解施助者的行为,那么要么不要施助,要么就先沟通再行动。否则,施错了,受得猜疑,受得不快,也让施者更不快!一片心意将完全变味!

最后,我想说,我们要施得理智,施得适时,才会施得快乐!不要盲目施助,否则你永远不会体验到“施比受更快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