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经》要求学人一昼夜或十昼夜“一向专念”。
既然恶人临终遇善知识,教他念佛,十念也可往生,为什么又要求一不心乱呢?《弥陀要解》对一心不乱,作了详尽的解释,文说:“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惑)思(惑)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世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圆至顿,以念念即佛故。”大师这样解释,对学人很有帮助。
为什么要求学人持名要一心不乱呢?《要解》又说:“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这是持名要求一心不乱的理由。
离欲上人说:“全部佛法,归结到一点,即是断除妄念。”《楞严经》说:“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攀缘心就是妄想心。就是第六意识在起作用,妄念不能断除,永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众生生死分二种,即“粗生死”和“细生死”。人从出生到死亡,叫做粗生死,妄念生灭,叫做细生死。妄念不断,生死难了。佛所制定的修行法门,如参禅、观心、念佛、持咒,无非教人断除妄念。佛说:“妄念若歇,歇即菩提。”当妄念歇下,妙明真性即会呈现出来。南怀瑾居士也叫学人要“善护念”,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元音老人说:“什么是生死命根哩?就是我们的颠倒妄想啊!……当我们用功作观或念佛,用到着力时,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孜孜兀兀,除佛念外,别无他念。这生死命根——妄念,即将终断。到最后忽然根尘脱落,一心不乱,当下即亲见真佛,生到净土了。”
他又说:“现在我们就持名念佛法门来谈一谈它修法的奥妙。释迦文佛默察末法众生垢染深重,难以打开玄关识锁,离苦得乐,从悲心中运用广大智慧,巧妙地设一念佛法门,将一粒清净佛珠——万德洪名——安放在众生妄染心中,密密转移其颠倒妄想,从切近处断其生死根株。而得心花开敷,见弥陀佛性,往生净土。一切唯心造,而人不能无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贪、嗔、痴。念贪、嗔、痴则杀,盗、淫业起,生死轮回无有止息。
佛乃因势利导,抓住众生不能无念的习气,善巧方便地用一佛念来代替妄念,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妄念转为佛念,染心换为净心,从而轻而易举地往生净土,出离生死。古德云:‘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莲池大师云:‘念佛就是于众生生死切近处(妄心)作最亲切、最简易的转换。’我们如果不体察佛祖的深心和伟大的教导,认真以念佛的功行来改造自己,单靠依赖弥陀之愿力接引往生,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古德云:‘单修(单靠弥陀愿力)生西难,双修(自己用功和佛力相应)生西易。’真是不朽的名言!
“我们明白了念佛的作用和生西的道理,就知道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确切不移,无可改变的至理名言了。上中下三根,不问哪种人,都须遵照这确切的指示,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统统摄在一句佛号上,绵密提持不绝,自然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心转化为佛心,与西方弥陀感应道交,打成一片,所以古人说:‘万修万人去。’”
念佛法门,虽说是易行道,从即生成就,现生就证得念佛三昧来说,似易而难。我有个同修讲:“老师您开始讲修净土法门很容易成功,十念可以往生,老鼠、八哥念佛也可以往生,现在越讲越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说:“说法要对机,对初念佛人,要说往生很容易,引其入门,就要告诉他,怎样一步一步前进。好像学生一样,对幼儿班学生说,你来幼儿班,有唱歌、跳舞、玩木马、吃糖果,多开心。他就来了。如果一开始就谈学习很辛苦,他就吓跑了。这道理是一样的,我现在仍旧在说十念可以往生。不过学佛,修净土应从易处信入,难处下手,决定成功。”
再录元音老人对“净念”的开示:盖“净念”二字非一般人所想像的,以清净心念佛,即为净念,而是念佛功纯,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一时脱落,能所双忘,空有皆泯之正念,方为净念。
至于“相继”,则又分静中相继、动中相继与动静一如等功夫深浅的差别。兹分析如下:
一、静中相继。念佛人念至能所双忘,本性显发时为初显净念。嗣后,因无始旷劫著相习气深厚,不能每座都显,须隔数周、数月甚或一年再现,此全视行人的根基与修行的疏密而定。此时行者须加劲精勤用功。使相隔时间渐渐缩短。由一年而数月、而一月、而数日,最后座座皆现;此为静中相继,相当于禅宗的“保”字功夫的第一阶段,是为理一心。
二、动中相继。静中能时时相继,遇境缘动乱时,又复打失,不能称为真相继。须在日常动用中磨炼,上而至于纵横无碍,顺逆无拘,如在静中一样,仍旧孤明历历,无有走着,方为动中相继。但有时偶而忘却,遇境而动,马上即觉而归空。此相当禅宗“保”字功夫的第二个阶段功夫,是为事一心。
三、动静一如。不管动中静中,俱无走着,且无守法之心,纯任自然。此相当禅宗的“任”字功夫的第一阶段,是为理事一心。
四、相继亦不可得,不守之心亦无,昔日所有玄妙奇特,一扫而空,镇日如痴如呆,淡而无味,然无味中有至味在焉。此相当禅宗的“任”字功夫的第二阶段,是为事事一心。斯真净念相继者也”。
以上是元音老人对“净念相继”分四个阶段——理一心,事一心,理事一心,事事一心,也是运用华严哲理指导念佛的开示,要达到这一步相当不容易,但只要功夫深,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呀!
《要解》又说:“非持名妙行,何由满所愿证所信。”我们决定生净土,一定要持名,才能满所愿,证所信,证明自己所信的净土法门真实不虚,所以我决定把现有事务处理完毕,告一段落,有些任务都分配好。个人白天以念佛为主,晚上仍辅导青年佛子学习教理,做到念佛、学习、弘法三不误,得“一心不乱”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