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温度:比丘尼收养24个“尼娃娃”被称“菩萨”


清源庵全家福

[原标题]金禅法师收养24个“尼娃娃”的“阿姑”菩萨

天色熹微,泉州市泉港区这片滨海土地还在安静地沉睡,位于山腰街道的清源庵已升起青色炊烟。

清源庵旁的厨房里,22岁的达振法师正忙着烧柴、洗菜,为家里23个“兄弟姐妹”做早饭。佛厅中央,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已经在做早课,她们诵经念佛,行礼如仪,年纪小的孩子也学着磕头跪拜。

炊烟袅袅,佛乐祥和,金禅法师坐在庵前,给抱在怀里的小孩喂奶粉,孩子们的诵经声让她感到安详。在清源庵这个共同的家里,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她“阿姑”——她是这些被遗弃的孩子们共同的妈妈,27年里,她一共收养了24个“尼娃娃”,村民们称她为“菩萨”。

每个生命都是佛,要好好爱护他们

“现在庵里一共收养了24个孩子,3个男孩,21个女孩。年纪最大的是健雄,她今年27岁,最小的才1岁,是去年农历九月九抱回庵里的。孩子基本都有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的携带大三阳,有的先天残疾,家人都不想要。”金禅法师说。

清源庵收养的孩子基本都是弃婴,有的是人们在深夜偷偷放到庵前,有的是民政部门实在无法处理,经协商把遗弃在医院的孩子送到这里。

“每次收养孩子的经历都让我心惊胆战,最近的一次收养是去年农历九月初九,早上一开大门就看到‘边边’被遗弃在庵门口,她患有先天性白化病,体质很弱,要不是及时收养,都有生命危险。”

金禅法师是清源庵的住持,清瘦黧黑,额头上刻着深深的皱纹。记者与她交谈,她话很少,只是带着真诚的微笑聆听。几个孩子依偎在她身上,她的眼睛里闪动着慈祥和怜惜。她今年58岁,在这座泉州乡下的小庵里已经住了56年。

佛堂里长大的孩子

“我两岁的时候就被家人遗弃,送到庵里,是我的师父玉参法师抚养长大的,之后就剃度修行。从小师父就教导我,每个生命都是佛,要好好爱护他们,我们一起照顾收养了第一个孩子。老师父79岁的时候往生了,从那以后,我就自己把这些孩子拉扯大。”

1986年,31岁的金禅法师和师父在清源庵门前发现了刚出生半个月的健雄,于是抱回庵里抚养成人。那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孤儿,也是惟一一个健全的。健雄现在已经27岁,是家里年纪最大的一个,她已经剃度,法名惟静,留在阿姑身边,帮她照顾小孩。

“留下来收养孩子,是受阿姑影响,也是自己的佛学体悟。阿姑告诉我们,出家人慈悲为怀,救人是理所应当的。”健雄现在已是清源庵的副住持。

惟静法师告诉记者,有3个小孩在收养之后去世了,阿姑都非常伤心。最近一个是在去年,在清源庵生活了18个月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清玲不幸夭亡,“那段时间清玲时不时就突然昏迷不醒,阿姑经常三更半夜背着她去医院,可是后来也没治好。”

为了给小清玲治病,金禅法师四处奔波,花了几万元。现在提起小清玲,她依然非常惋惜,眼眶一下就红了。“清玲啊,她特别招人疼爱,可惜生病太严重了。”金禅法师说。

庵里收养的大部分都是女孩

“庵里收养的大部分都是女孩,这边重男轻女,万一是个女孩,再加上有点毛病,就被遗弃了。有几个是早产儿,剩下的都是有先天疾病或者残疾,你看,边边患有白化病,9岁的清松有先天性心脏病,梅煌和5岁的阿弟都患有脑瘫……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条命啊,我不能坐着不管,都要好好爱护。”

27年里,24个孩子在庵里成长起来,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们亲如一家。有一次,有个小孩刚出生几天就被丢弃在清源庵大门口,金禅法师把孩子抱了回来,庵里的孩子们大大小小都高兴得很。后来有不少人上门想领养这个孩子,金禅法师没有同意。

“师父也不敢随便让人领走,这是违法的事情,而且大家都舍不得,进来了,就是自己的家人。”惟静法师说。

到了庵里来,就是自己的家人。

让这些孩子像正常人一样成长

早饭过后,庵堂里热闹了起来,不时传出阵阵小孩的嬉闹声。达振法师和两个姐妹在刷洗碗筷,年纪小一点的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还有几个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放的是《西游记》。17岁的梅煌因为患有脑瘫,腿脚严重畸形,只能半跪在地上看,跟姐妹们一样开心。

梅煌的残疾使她不能正常走路,只能四肢在地上爬行,裤子经常是湿湿的,地上留下一道道痕迹。有位木工师傅来庵里帮忙,考虑做个滚动木板给她,但怕她万一下楼梯不小心滑出去不能控制,反而害了她,所以只能任她艰难地爬动。

“梅煌很乖,很多小孩都是她摇着摇篮看着长大的,现在边边也都是她在摇着哄睡觉。”金禅法师说,“而且她心地善良,有时候饭不够了,她没吃饭就骗大家她已经吃过了。”

“这小孩和住持一样的心软。”在庵里帮忙的肖阿姨说。记者与他们对话的时候,这个17岁的小姑娘一直抬头冲我们微笑着,让人心酸。

大多数健康状况不佳,但孩子们还是天真活泼。

虽然大多数健康状况不佳,但孩子们还是天真活泼,清源庵内外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在贫寒的生活条件下长大,他们却都很有礼貌。记者把带来的零食送给他们,几个小孩只是看着,却不拿,直到法师谢过接下,他们才抓了过去。达振法师把零食给弟弟妹妹们分分好,一人一份,他们才拿着自己的那份吃起来。

达振法师今年22岁,头顶上有个凹陷,但做事干净利落。她16岁时剃度,跟惟静法师一样,选择留在庵里帮阿姑照顾小孩。她每天早上6点做早饭、10点做午饭、下午3点做晚饭,基本都是米粥和素菜。煮饭都是用柴火烧,她平时就带几个弟弟妹妹出去捡一些柴枝。

“不会苦,感觉很幸福。”达振法师说,“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庵里来的,但阿姑对我一直都很好。”

5岁的清霞和清红一直跟在达振法师身后,达振法师说她们是庵里的一对活宝。清红是早产儿,刚出生时候只有3斤多一点,而清霞则是出生后手臂不能动。现在她们都成长得很好,两个人都已经上幼儿园,清霞读中班,清红读小班。即使当天是周六,不用上学,清红还是一直背着她红色的小书包。

“每到傍晚她们放学回家,还没到家门就会喊:阿姑,我回来啦!一听到她们的声音,大家就非常开心。”达振法师说。

幼儿园照顾庵里的特殊情况,给两个孩子减免了伙食费。这学期,她们的学费分别是人民币750元和600元,保险费也从50元涨到了60元。

现在学堂读书的孩子有4个,两个读幼儿园,两个读小学。

“现在学堂读书的孩子有4个,两个读幼儿园,两个读小学。还有6个孩子初中已经读完,在莆田仙游佛学堂念书。”阿姑说起上学的经费一脸为难。“但是就算再难也要供他们念书,我盼着他们里面能有一个变成大学生。”

“我对他们谈不上教育,我自己也是个没文化的人。我从来没打过他们,但是会很凶地叱喝他们。我只能教他们应该做的事,让这些孩子像正常人一样成长。”

清源庵大门前面是一块院子,院子里摆着两个在幼儿园才有的、给孩子玩的小型爬手架和转车,边上零散摆放着一些小玩具。这是陪着这些孩子长大的东西,它们让威严的道场有了更多人世的温度。

“阿姑希望邻居的小孩会过来跟庵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平常也是这样的,”达振法师说,“一块儿玩的时候,看起来没什么差别。”

常存慈悲意,相承救苦心

金禅法师名下有两亩田地,这几乎是庵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她和孩子们在地里种花生、地瓜和蔬菜,除了供给庵里的伙食,也拿出一些卖掉换钱。

“孩子们体质很弱,经常感冒,都是医院的常客,而且好几回都是集体感冒,一个生病了就传染给另一个。”此外,几个早产儿每个月都要打针,每个月的医药开销还是很大。

“师父还能种种地,这样就不用买菜了。区民政局每月也会补助200元,只是小孩太多,单单洗衣粉、味精和其他生活用品,费用都吓人,一个月米就要用掉300多斤。”惟静法师说。

有人劝金禅法师把小孩送到福利院去,这样会好过一点,金禅法师一直不想这样做。她说:“我不放心,也不舍得,何况小朋友也不愿意。”

当地爱心人士来看望金禅法师和孩子们。

周边的好心民众偶尔会送一些菜和水果过来,一些慈善人士会来看望孩子们,给庵里带些米,留下点钱。有几家慈善机构也有过捐款。

“像我们的这座新楼和部分家具就是当年南普陀慈善基金会及一些善心人士资助建成的,不然,我们这么多人现在还会窝在那一层的小屋里,现在算是住得非常好了。”金禅法师说。

在庵里,记者见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护法,他之前帮清源庵做木工活,得知庵里的情况后就经常过来看望孩子,他说:“在清源庵里做事少收了几万元都不要紧,因为这些孩子太苦了。”

也有一些香客听说清源庵收养孤儿的事情,特意过来上香,也会留下一点香火钱。“每到斋祭日的时候,来上香的人会很多,我们请他们吃素餐,院子里坐得满满的,他们说,阿姑做了这么大慈悲的事情,这里的佛祖会比较灵。”惟静法师说。

2011年,金禅法师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她本人也被泉州市宣传部评选为“感动泉州十大人物”。评选词这样写道:

“她是个落发为尼的出家人。凭着‘要爱护生命的教诲’,26年收养了23个被弃庵门口的孤儿。她守着清贫,竭尽全力抚养这23个孤儿,从没觉得自己有功,相反,她不断地感谢着给她提供援助的人,感谢社会上的好心人。”

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在做晚课

金禅法师老了,收养的这些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她也在考虑孩子们的未来:“我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愿意独自上社会闯荡的,我也不会去阻挠,愿意留在庵里的,我也让他们留下来。”

很多长大后的孩子都舍不得这里的家人,选择留下来照顾更小的孩子,金禅法师的得力助手也多了起来。大点的几个孩子,每人都照顾着一两个弟弟或妹妹,帮阿姑分担压力。

金禅法师说:“他们从小时候开始就与佛接触,内心其实更希望留在庵里,社会上有很多事情他们都不愿意去懂。”

“我们留下来的都觉得担子越来越重,毕竟阿姑年纪大了,但孩子们会一直抚养下去的,再有被遗弃的也会抱回庵里,这种爱要一直传递下去。”姐妹们中的老大惟静法师说。

金禅法师的心愿是让这些孩子们像正常人一样成长

傍晚,孩子们做完晚课,到院子里玩耍,金禅法师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夕阳照下来,她黧黑的脸庞上闪着金色的光芒,这位瘦小的尼师一辈子似乎就在做两件事:修行和收养小孩。可这已经足以让她衬得上村民们口中的“菩萨”。

记者请金禅法师与孩子们一起拍一张合影,合影背后是清源庵的大门,门边的柱子上镌刻着这样一副藏头联:

禅门一脉常存慈悲意

玉金二代相承救苦心

对联是清源庵翻修时村民们请人刻上去的。无疑,这是对这位“菩萨”和她师父真切而动人的写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