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或慈悲?帮你分辨关于放生的迷信与正见
渔夫放生中华鲟 (图片来源:资料图)
核心提示:“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观念古来便受到中国人的认可。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慈悲心平等爱护众生的放生行为,逐渐从佛教传统成为中国人的民俗之一。然而,因为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动物可生存范围急剧缩小,及部分放生者缺乏相关知识等原因,让本是好事的放生活动屡现争议,饱受诟病。
戒杀护生,爱护众生的慈悲之行不对吗?如果对,又为何饱受诟病?日前,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撰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因篇幅关系,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栏目将对全文进行连载。今日刊登第三部分:
回归佛教放生的真实义谛
不当放生的根源在于,放生者缺乏佛法的正信,只知道古今佛教祖师大德不厌其烦地劝导大众慈悲放生,只知道放生会获得无量功德,却并不知晓放生的所以然。热心放生的信众应该注意:根据因果法则,放生的功德是建立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之上。而放生活动是否真的利益了众生,需要严肃认真地审查考虑,不能想当然,应该尊重科学。放生出于慈悲,但是真正的慈悲从来都是要善观缘起,一定要运用智慧。执着外在的形式,执着自身的福报和功德,而不全心全意从众生的福祉出发,这种放生不仅是违背科学精神,也是违背佛法本意的。
如放生者忘了佛法是心地法门,贪图功德,一味追求放生数量,这样放生可能超出环境的负荷,最后就会导致放生的物命无法存活,善良的愿望并未达致预想的后果。放生者不观察时节因缘的变化,在今天的环境中生搬硬套古代大德的结论。传统社会中,交通不便,市场经济不发达,所以这种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并不存在。在今天新的因缘条件下,我们想要救助生命就必须要随顺新的因缘。
净土宗祖师印光法师曾经明确提倡随缘放生,应该坚持放生物命、时间、地点三不定的原则,表示反对佛教徒扎堆赶在佛菩萨纪念日放生的做法,就是这个道理。其实,那么多佛教徒之所以不遵循印光大师明确的教诫,总是赶在佛菩萨纪念日放生,造成因放而捕的恶缘,是因为许多佛教徒平时不护生,节日才放生,如果不在那一天放生的话,就永远想不到去救护生命。还有一些寺庙和许多佛教徒在放生的问题上追求场面宏大好看,不重实际,不考虑在短期内在特定水域或者山林一次性释放如此多的物命,它们怎么能活下来。有些佛教徒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想用放生来解决,这也是一种迷信的心态。
作为佛法修行的法门,放生是大乘佛教慈悲与智慧的体现,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虽然畜生与我们人类形体、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无始的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前世父母,与我们息息相关。众生皆有佛性,时节因缘成熟时,都有可能修学佛法,未来都有可能成佛,都有可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一起学习佛法的诸上善人。因此,救护生命是菩提心的表现和要求。
六度之中,般若为导,作为佛教修行法门的放生,必须要有智慧。佛法是缘起法,佛法的智慧就是对缘起性空的深刻体认,因此放生的具体方式不可执着,应随顺特定的因缘开发不同的护生方式。祖师大德们开发出来的方便,在新的因缘条件下,必须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和自然的条件。
境由心造、业由心生,护生必先护心。究竟而言,放生主要目的是开发我们内在的慈悲心,而不仅仅是救度外在的众生。因为我们实际能救的众生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即使在我们努力之下,畜生道众生得到了救助,保住了性命,在畜生道中轮回的众生,也毫无幸福可言。所以,只有熄灭包括自己在内的众生的贪瞋痴,发起菩提心才是救助生命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放生活动,如果是以轮回心、功利心、贪图世间福报的心推动的,那么就没有真正落实佛陀和祖师提倡放生的真实意趣!只可惜,今天许多人放生的时候,忽略了放生活动的教育感化作用,有的人盲目追求放生数量,不考虑放生的实际效果,也有的人放生归放生,放生之后照样吃肉穿皮草,这样就使得放生的作用大打折扣了。所以,放生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教育,把放生的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从而改变参与者和旁观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菩萨度众生需学五明,放生的知识应该认真研究。虽然放生活动是由佛教徒的宗教热诚推动的,但是如何将好事做好,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必须要向动物学家、环境学家请教,要向动物保护组织请教,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