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少欲知足所带来的快乐自在(一)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少欲知足是非常的重要,在佛陀很多的经典、论典中都有提到保持少欲知足的重要性。譬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意思就是说轮回中的一切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缺乏少欲知足的生活。譬如你一直想要更昂贵的东西,或许就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要,多了还要更多,结果你总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也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

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开始。若能做到满足与少欲有什么好处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经》中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当我们遇到产生贪欲的对境时,只要能够依循佛陀教言,充分了解贪欲的过患,保持一颗少欲知足的心态,才能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佛陀在很多经典当中说,所有一切身外之物的财产都比不上内心中少欲知足的幸福,真正的富翁并非是拥有很多财产,而是内心中具备一颗少欲知足之心。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即便是我们拥有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的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我们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寂天菩萨也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停的追求财产,是否值得呢?拥有财产真的是一件完全幸福快乐的事情吗?答案就否定的,因为诸多的佛经和论典中明确地指出,财产会造成三大痛苦:初次是积累财产的痛苦,譬如:我们所有的青春为积累财产而浪费,一切的心血为积累财产而付出;中间是守护财产的痛苦,譬如:为了守护财产而我们白天吃饭时侯吃得不香,夜里睡的时候睡得不好,总是患得患失;最后是失去财产的痛苦,譬如:有时被小偷偷走,有时被强盗抢走,有时被坏人欺骗,有时被火灾烧尽,有时被水灾冲走,有时发生地震而被地埋掉等等。龙猛菩萨说:

“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为根。”

关于财产的过失方面密勒日巴尊者在他的《道歌》里开示得既精彩又生动。《道歌》中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着敌魔之根源,自己累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心痛,应断轮回之诱饵,我不希求魔之财。”的确是财产的诱惑力非常可怕,拥有财产的时候自己觉得幸福而快乐,他人感到羡慕而赞叹,虽然拥有了诸多的财产,但心中仍然无法知足,这就是钱财带来的初次之过患;

当拥有了诸多的财产之时,对财产生起吝啬,主人的心被财产紧紧地束缚,并成为钱财的奴隶。始终都是放也放不下,舍也舍不得。尤其是拥有钱财的大多数人更舍不得用于行善方面。譬如说:不愿意布施放生、捐款、解救穷人、参加慈善活动等等,连自己都舍不得享用,这就是钱财带来的中间之过患。

由于拥有诸多钱财的原故,有些人看到主人时生起嫉妒之心,所以他们自然成为自己的仇人。有些亲朋好友向你要求解救经济上的困难时,如果你没有做到令他们满意的话,他们也会一一的背叛,甚至很可能他们也最后成为你的敌人,虽然你拥有诸多的钱财,但你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所以你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孤独与寂寞中度日。

尤其是最可怕的事就是小偷和强盗处处都会出现你的身边,送命的可能性随时都会有。这就是钱财带来的最后之过患。无论是财产的积累过程还是守护过程,都充满了痛苦。财产也是招来敌人的祸根,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少欲知足是非常的重要,在佛陀很多的经典、论典中都有提到保持少欲知足的重要性。譬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意思就是说轮回中的一切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缺乏少欲知足的生活。譬如你一直想要更昂贵的东西,或许就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要,多了还要更多,结果你总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也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

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开始。若能做到满足与少欲有什么好处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经》中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当我们遇到产生贪欲的对境时,只要能够依循佛陀教言,充分了解贪欲的过患,保持一颗少欲知足的心态,才能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佛陀在很多经典当中说,所有一切身外之物的财产都比不上内心中少欲知足的幸福,真正的富翁并非是拥有很多财产,而是内心中具备一颗少欲知足之心。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即便是我们拥有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的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我们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寂天菩萨也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停的追求财产,是否值得呢?拥有财产真的是一件完全幸福快乐的事情吗?答案就否定的,因为诸多的佛经和论典中明确地指出,财产会造成三大痛苦:初次是积累财产的痛苦,譬如:我们所有的青春为积累财产而浪费,一切的心血为积累财产而付出;中间是守护财产的痛苦,譬如:为了守护财产而我们白天吃饭时侯吃得不香,夜里睡的时候睡得不好,总是患得患失;最后是失去财产的痛苦,譬如:有时被小偷偷走,有时被强盗抢走,有时被坏人欺骗,有时被火灾烧尽,有时被水灾冲走,有时发生地震而被地埋掉等等。龙猛菩萨说:

“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为根。”

关于财产的过失方面密勒日巴尊者在他的《道歌》里开示得既精彩又生动。《道歌》中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着敌魔之根源,自己累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心痛,应断轮回之诱饵,我不希求魔之财。”的确是财产的诱惑力非常可怕,拥有财产的时候自己觉得幸福而快乐,他人感到羡慕而赞叹,虽然拥有了诸多的财产,但心中仍然无法知足,这就是钱财带来的初次之过患;

当拥有了诸多的财产之时,对财产生起吝啬,主人的心被财产紧紧地束缚,并成为钱财的奴隶。始终都是放也放不下,舍也舍不得。尤其是拥有钱财的大多数人更舍不得用于行善方面。譬如说:不愿意布施、放生、捐款、解救穷人、参加慈善活动等等,连自己都舍不得享用,这就是钱财带来的中间之过患。

由于拥有诸多钱财的原故,有些人看到主人时生起嫉妒之心,所以他们自然成为自己的仇人。有些亲朋好友向你要求解救经济上的困难时,如果你没有做到令他们满意的话,他们也会一一的背叛,甚至很可能他们也最后成为你的敌人,虽然你拥有诸多的钱财,但你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所以你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孤独与寂寞中度日。

尤其是最可怕的事就是小偷和强盗处处都会出现你的身边,送命的可能性随时都会有。这就是钱财带来的最后之过患。无论是财产的积累过程还是守护过程,都充满了痛苦。财产也是招来敌人的祸根,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

冈波巴大师对贪欲财物的过患,也有非常深刻重要的开示:“应远离欲望和吝啬所束缚的贪执”、“对于物质资财,如何的贪心吝啬,临死时仍然赤裸空手而去,实在无益。”“斩断对欲乐的贪恋,而无贪守分,是自恩自惠的事;安贫知足,不贪欲乐,是自恩自惠的事。”“不将财富供养及布施,却吝啬狡诈的积聚钱财,实在迷乱。”“不执一物,比供施所有财物殊胜。”“舍弃一切财物,离家出家,隐居安住于山林、洞穴、寺庙等处,而生活的资粮仍圆满而来,这是正法功德。”

如果我们能够依据善知识、大德们的教证,充分思维认识到贪执财物的过患后,想方设法地放下对财物的过度贪执,始终都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态,并且过一个幸福自在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轮回是无始以来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比较吝啬、不愿意布施等等,即便是父母留下了很多的遗产,我们也未必能够有福享用。如果过去世广行布施、广结善缘,即使我们生下来时什么都没有,但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福报都会逐渐具足。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人曾经在他的前世积累过很多的福报,另外一个人却没有积累过福报。积累过福报的这个人在这一世是位太子,从小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大方,广行布施;没有积累过福报的这个人这一世成为了乞丐。后来因为国家的一些问题王子放弃了继承王位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遇到了这个乞丐,两个人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然后,他俩一起结伴去流浪,流浪到某个国家的时候,那个地方上一任国王刚刚去世。国王又没有儿子,于是大臣们就到处找适合当国王的人。这时候刚好他俩在露天下睡觉,乞丐躺在石头旁边睡觉,太子躺在树阴下睡觉。大臣们看到,无论太阳如何移动,树的影子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太子,始终为他遮挡着阳光。因此大臣们认定他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于是就迎请太子做了国王。

太子当上国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乞丐朋友,但是又不方便直接把他带到王宫。于是国王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做了几个白饼,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放了一些黄金,并派人把这些白饼给他的乞丐朋友送去。乞丐拿到白饼后,发现有一个白饼特别重,因为里面有黄金嘛!但他却以为重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熟,里面还是生的,所以他就跟送白饼的那个人说:这个饼送给你,你吃了它吧。

我们的福报是因果不虚的,就像刚刚那位太子一样,他在自己的国家会继承王位,他到了别的国家也一样当上了国王,因为他福报具足。另外乞丐由于没有福报,即使和太子做朋友也没有办法改变,连黄金也只能在手上停留几分钟就又送给了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因缘,有些父母很有福报有很多财产,但是到了孩子这代却不一定有;有些父母很穷,但是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很富有,我们的福报如何都是跟自己所种下的因有关,不应该过于执着父母或祖先留下来的财产。倘若我们的福报足够,对于财产即使不去争夺,也不会匮乏;如果自己的福报不够,就算是夺得了财产,也未必能够留得住。

《佛说波斯匿王善光缘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波斯匿王有一个女儿,叫善光公主,是波斯匿王的掌上明珠。

一天,波斯匿王对善光公主说:女儿呀!你生长在帝王之家,如此荣华富贵,应该感谢父王才是。但善光公主信奉佛法,认为罪福乃自作自受,因此回答父王说:我之所以生为公主,并不是托父亲之福,而是因我自己前世所积的福报。波斯匿王听了很生气,为了要证明善光公主的观点不对,便将她嫁给一个年轻的乞丐。可是,善光公主与乞丐结婚后,却在乞丐破旧的房子下面发现了大量的宝藏,荣华富贵一点不亚于波斯匿王。

即便拥有了诸多的财产,但最后还是无常的。我们从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中可以体会到,密勒日巴尊者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家里非常富裕拥有很多财产。尊者与他的父母、妹妹生活得非常幸福美满。后来尊者的父亲得了一场病离开了人世,在去世之前他留下了一封信,将财产委托给密勒日巴的伯父和姑母,并要求在尊者成人以后将财产全部交还给尊者。但尊者的伯父和姑母非但没有按照遗嘱的要求做,还把尊者及妈妈、妹妹应得的财产私分了,并且将尊者一家人赶到破旧的小屋,还要求他们从早到晚不停的劳作。

尊者的母亲为了报复,就用最后的财产送尊者去学诛法。密勒日巴尊者学会后,有一天伯父的儿子娶亲,伯父家请了很多的客人来家中吃喜酒,其中也包括很多欺侮过他们的人。他就用诛术令整个房子倒塌,把这35个人全部压死,并施降雹术令村民们种的麦子颗粒无收。(这一系列的问题皆由于财产的纠纷而导致。)

后来密勒日巴尊者非常后悔做了这些黑业,于是就找到了自己的根本上师玛尔巴大师,并努力的修行、忏悔。在玛尔巴大师的引导下,尊者在山洞里非常刻苦的修行。有时候没有东西吃,有时候没有衣服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身体非常的虚弱。但是尊者的意志却很坚定,不管身体受到多么大的伤害,尊者的精神和修行都越来越好,最终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

如果没有密勒日巴尊者的伯父、姑母的出现,尊者就不太可能会去学咒术,不学咒术就不会杀那么多人,不杀那么多人心里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悔恨,也不会强烈的想要寻找一位上师。如果没有遇到上师,尊者也就不会得到这些修持的教法,没有得到教法就不可能修得这样的成就,所以最后尊者的成就真的来自于这些伤害他的人。

密勒日巴尊者成就后因为他的修证很高,所以也超度了妈妈、妹妹,曾经被诛术杀害的人也因为他而成就了。虽然伯父和姑母的出现夺走了遗产,造成了这样的障碍,但尊者却因此而得了至高的成就,并利益了无数的众生

还有一个故事是佛经里面说的。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曾经有一世转生为一个国家的太子,名为智美根登。

太子从小就非常大方,非常喜欢布施,他把所有的珠宝财产都布施给了穷人,最后他家只剩下一个如意宝了。在这个如意宝面前只要你虔诚祈祷,想要什么都会得到,非常的珍贵。这个如意宝只有太子的国家有,其他的国王都非常忌妒,于是就派人扮作婆罗门找太子要这个如意宝。但是国王曾对太子说过:“你可以布施我所拥有的其他东西,但是这个如意宝却不可以布施。”所以太子对这个人说:“我能够布施的都已经布施完了,我父王的宝藏都已经空了,唯一剩下的只有这个如意宝了,但是父亲不同意布施这个。”但那个人却一直请求要这个如意宝,太子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偷偷把如意宝也送给他了。

国王知道后特别生气,就把太子和他的妻子、儿女都流放了。在流放的路上,又出现了很多的婆罗门族,太子就应他们的要求把妻子、儿女都布施了。当他一个人走的时候,又有人来要他的眼球,于是太子连眼球也都布施了。因为他的这些布施都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布施,所以很多的天神都感动了,在他们的愿力之下太子的眼球就恢复了,而且恢复以后还具有了天眼通。那些婆罗门知道后特别后悔,于是不但把妻子、儿女都还给了太子,而且连这个如意宝也还给他了。国王知道这些后非常高兴,也迎请太子回去继承王位。有时候越是懂得放下,不但失去的会回来,而且回报可能还会更大,也会感动影响更多的人。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对于财产不需要特别执着,更不可以为了得到财产丧失道德,令亲人之间反目成仇。因为如果我们努力工作也能够赚到钱,但是道德却是赚不到的。财产跟道德比起来,道德更加重要。如果我们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以宽容待人、多为他人着想,以这样的原则来为人处事、开展工作,也许能够做大一个企业也不一定。因为这些如果都能够做到,自心能够与佛法相应的话,三宝会给予我们加倍,龙天护法也会佑护我们,周围的人也会支持我们。

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努力的多做自利利他的事情,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相信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像菩萨一样快乐自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